任澤平:中國城鎮化率至少還有10年發展期,房地產還沒有拐點一說

在國慶期間,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研究團隊發表題為《本輪房地產調控回顧、反思和展望2018》,團隊研究成果的主旨思想是:本樓樓市調控產生的效果直接有效,樓市去庫存取得階段性效果,但是並未從根本上解決房價問題,並研究分析接來來樓市朝著什麼方向走?

對於任澤平,相信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這位經濟學家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擁有清華大學博士後、人民大學博士學位,在去恆大之前,任職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現在為恆大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曾對股市提出5千點不是夢,對現階段經濟提出“L”型經濟,對房價提出一線城市要再翻一番。也多次預測宏觀走勢被大家所熟悉。近日,他又直言預判“對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是看好的”。

任澤平:中國城鎮化率至少還有10年發展期,房地產還沒有拐點一說

1.“限購”等樓市調控政策效果直接有效,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隨著樓市調控不斷加碼,自2016年開始的各種調控政策,如“限購”、“限貸”、“限地價”、“限售”等限制措施,階段性的抑制了土地價格進一步上升,新房價格得到政策性限制。同時也導致一、二手房價倒掛嚴重,出現幾人、幾十人搶一套新房的盛況,在某種程度上誤導了購房者預期,人為製造了樓市火熱現象,投機購房者也加入到購房隊伍中去。

行政措施抑制購房需求只能是短期的,同時也加大了剛需購房者負擔,如提高房貸利率,剛需購房者被誤傷。後期通過加大打擊房地產銷售市場亂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未能真正解決房價上漲的根本矛盾,房價上行的邏輯並未根本逆轉。

任澤平:中國城鎮化率至少還有10年發展期,房地產還沒有拐點一說

2.樓市去庫存政策逐步收緊,應宣佈去庫存事實上已結束

中國樓市去庫存自2015年起,至今持續近3年左右時間。分全面去庫存、因城施策去庫存、不發達地區去庫存三個階段,基本也貫穿這輪房價上行的整個過程。去庫存的重點主要是針對長期以來三四線城市庫存高企,房地產發展和經濟發展受到影響問題。截止到9月份,全國樓市平均庫存週期已經接近9個月,大幅低於樓市12個月的供需平衡警戒線,應該宣告本輪樓市去庫存政策結束。

3.房地產發展“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

這是任澤平在長達十多年房地產研究的精髓,他打趣表示“做房地產研究做得比較好的,他算一個”。任澤平說“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這是他最早在業內提出來的,現在已經被許多機構作為房地產發展評判標準。他對中國的經濟還是比較樂觀的。他舉例提到,1978年,中國城鎮化率為17.92%,我們現在的城鎮化率是58.5%,而發達國家城鎮化率普遍達到80%以上,我們起碼也要達到70%以上吧。

按現在的速度,中國城鎮化至少還需要十年以上時間,再加上我們還有3億農民工,他們還沒有穩定的居所,要解決農民工市民化問題,還個市場需求潛力還是非常巨大的,談拐點尚早。

任澤平:中國城鎮化率至少還有10年發展期,房地產還沒有拐點一說

4.未來房地產發展趨勢

房地產發展與經濟緊密相連。中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短期來說,經濟面臨著一定下行壓力,2018年下半年下行壓力相對大些,在2019年上半年基本可以看到經濟底部,

貨幣政策應還是定向寬鬆和整體偏緊相結合存款準備金率下調應該是未來動作之一。在下半年,大基建又會開始發力,棚改政策紅利還遠未結束,會伴隨著經濟發展而發展,隨著城鎮化的持續,房地產市場剛性需求和改善需求會持續釋放,房地產市場發展仍會朝著一個比較健康的方向發展。

任澤平也表示,樓市調控政策可以影響短期房地產市場,抑制房價。但從長期來看,住房制度建立和完善才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穩健發展的根本保證。隨著長效機制的建立,在“房住不炒”的原則指導下,從住房供應端著手,建成“住房多主體供應,全方位保障,租售並舉”的新型住房制度是未來改革目標。

任澤平:中國城鎮化率至少還有10年發展期,房地產還沒有拐點一說

在去年底,任澤平還率先提出“新週期”理論,他認為,隨著新一輪產輪週期啟動,新一輪庫存週期疊加因素,樓市調控對經濟帶來的影響接近尾聲,2019年中國經濟突破“L”型增速再次向上的概率大增,這也預示著所有空頭將在2019年下半年掉頭看多,要不然就失去這個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