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當今的農民面臨的最大的困境是什麼?

一個有追求的草根農夫


農民的職業的種地,農民的希望是種了地應該有收益。事實上,種地收入太低,甚至入不敷出,這才是農民面臨的最大困境。

這些年,我國農民的生活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變,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農民都去打工、都去摞荒土地。如果呆在家裡,收入非常有限,根本不足以達到養家餬口的水平,更別說發家致富奔小康了!如果丟下鐮刀鋤頭到城裡打工掙錢,又面臨無法融入城市,且社會地位低下,待遇偏低的問題,是人很頭疼。

“農”字是象形文字,指的是叢林中有田地,也就只能靠“農民”來耕種了。農民長期以來確實都在負責農作物的種植、生產及收割,並以此而獲得應有的經濟收入的人。

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農產品的種植收益一年不如一年,傳統的小農經濟方式。農民從承包的土地裡種植糧食不能獲得一定的收益,一來種植成本愈來愈高,糧食價格卻一度處於低迷狀態。同時,生活的其他物品價值卻節節增長,讓農民種地本來就微薄的收入更顯得拮据、寒磣。

以前啊,種一畝玉米差不多能獲得300元的淨收益,湊合著夠一個人一個月的開銷。如今一畝地連本帶利能賺300元,個人怎麼開銷啊!

農民處在這種情況下,何去何從?難啊!


為生活而提神


你覺得當今的農民面臨的最大的困境是什麼?這個問題確實是農民朋友們特別關注的問題。那麼,現階段農民面臨的最大困境是什麼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說是農村小孩上學的問題;有人說,是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有人說是農村青年找老婆的問題;有人說是農村青年要不要留在城市的問題。

1、農村人的孩子上學是個大問題。

其實,從九十年代農村打工人群就為自己的孩子讀書問題而苦惱。原因是那時候的城裡學校對外來人口的小孩實行借讀政策。就是,你不是本地戶口不享受本地的義務教育資源。要在本地讀書必須交借讀費,就是補償個人義務教育的支出。造成上千萬留守兒童問題。那麼,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嗎?原則上,現在每個外來工的子女都可以在父母務工地就讀,但積分制往往把孩子推向更偏遠的學校讀書。父母沒時間接送又成了大問題。

2、農村老人養老是個大問題。

很多農村老人留守在貧困地區,種地,養雞養鴨,帶孩子。他們養老怎麼辦?有人說,國家應該給他們發養老金,因為他們年輕時曾參加農業建設和交納公糧提留。但,現實是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上班的人供養退休的人的模式。這種情況下,每增加一個領退休金的人員意味著最少要增加3個上班的人員。根本行不通。所以農村老年人養老困擾著農村人。

3、農村青年找老婆的問題很嚴重。

據說,我國有3000萬多農村光棍。這個數字足夠歐洲一個國家人數的總和。為什麼他們找不到老婆。事實上我國農村男多女少現象普遍,改革開放40年來,農村經濟發展迅速。人們不再愁衣食住行,但隨之漲價的還有農村彩禮。40年間農村彩禮從幾十元到現在的幾十萬。可以說到了天價的地步。農村青年找老婆怎麼辦?這是一個問題。

4、農村青年城市留不下,農村回不了。

很多農村青年,從學校出來就加入了浩浩蕩蕩的打工隊伍。但,在花花綠綠的城市他們拿著最低的工資,做著最髒最苦的工作,承受著城市的高物價。辛辛苦苦十幾年存摺上沒有幾個錢。他們該怎麼辦?留在城市他們買不起房子。回到家鄉他們不會種莊稼,不會務農。他們註定是迷茫的一代。


聚焦三農熱點說


作為出生農村的我,我回答這個問題再適合不過了。當今農民面臨的最大困境,無非以下幾點。PS:家裡有礦的自行忽略以下幾點。

第一,相對收入低,這是最難改變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十多年前幾畝地就能養活一家人,如今幾畝地,能養活一個人到年底不虧就不錯了。

第二,教育問題,教育通過不斷的改革改革,最後農村基本沒有學校了,孩子怎麼辦?只能送城裡去上學,不可能不讓孩子讀書,畢竟,那是農村家庭的孩子獲取知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第三,就第二點與第一點相結合,農村收入這麼低,孩子進城讀書消費又相對較高,不要跟我談九年義務教育,關說進城的車費住宿費生活費資料費補課費興趣班費七七八八的各種各樣的花式檯球般的費用,一般的農村家庭就負擔的比較辛苦。

第四,就第三點,很多人不得不出來打工,因為呆在農村,可能連小孩上學的費用,都交不起。為何不把孩子帶出來呢?外面的世界到處都是陌生人,我選擇搬磚,就沒法時刻看著孩子,我選擇看著孩子,就沒法去搬磚賺錢。如果我把孩子關在家裡,那不就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嗎?

第五,就第四點,孩子帶出來不太方便也不是很現實,於是就造就了很多留守兒童,一般選擇父母在家帶孩子,夫妻出去賺錢,隔代教育,出來的孩子肯定沒有父母教育出來的優秀,畢竟思想差兩代了,而且對孩子的相思也是日月可鑑,明明看見了問題,卻又解決不了的無可奈何實在是讓很多人痛心不已。

第六,就以上五點,很多人就不知不覺,進入了死循環。。。。。。。這,才是最可怕的~~~~~~~~~



總結,人生不易,不管出生在哪裡,我們都要感謝上倉賦予了我們生命與靈魂,不管未來的路多麼艱辛,我們都要一路向前,快樂的生活,不管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善待親人,善待自己。錢財我們都愛,但它是身外之物,心善才能幸運,熱愛生活,才能幸福。


飛翔de胡蘿蔔


農民最大的困境是如何讓子女跳出農門。

農民,中國的農民,辛苦,操勞,收入不高,地位低下,素質難改。

農民,中國的農民被土地,村莊,宗族,街坊套牢。祖祖輩輩掙扎不出這個圈子。

農民希望子女能夠獲得城市住房戶口,兒孫能在城市讀書。農民希望累死累活增加收入,能在城裡買一套房子,能夠和城裡人一樣工作,享受假日和退休費。

農民的這個願望能實現嗎?國家發展的步伐已經給出了希望。子女已經在各個行業打工。子女正在變化。城裡的燈紅酒綠吸引了農民子女。他們渴望過現代生活。絕不願意回到小農生產的枯燥,重複中去。

農民的困境是國家何時才能對農村徹底改造,實現農民的希望。

農民的困境是需要打破農村的結構。渴望實現機械化,科學化的農業生產。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農民的困境還有消除城鄉差別,戶籍制度不在有農村戶口的歧視。全民待遇平等。


老兵軍事觀察


我認為,農民的最大困境是:

1.收入低,種啥都不賺錢,養啥都不賺錢。

中國農民靠天吃飯,而中國又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農民增收難,難於上青天。據我所知,我的家鄉湖南農村農民種地,80%的農作物都不掙錢,只有水果、經濟作物比較掙錢。農民養豬,也有風險,只有養牛比較掙錢。


2.老了無社會保障,只有基礎養老金。

據我所知,我的家鄉湖南年農民,滿60週歲,每月能領基礎養老金80塊錢,這是國家照顧老農年輕時期,上交公糧,出義務工,為祖國建設出過力。

但是,每月80塊錢,實在太少了,僅僅能夠買35斤大米。老農還得種地,做小生意,有手藝的就給人建房、編筐、做傢俱掙錢。

3.留守老人、兒童、婦女問題。

湖南是中國勞務輸出大省,每年外出打工的人口在500萬以上。留守老人、兒童、婦女的就業、教育、治安等等,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

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農民的生活將繼續改善,越來越好。中國的三農問題,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牽掛的問題。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大家富,農村興旺發達,中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意見,請聯繫本人刪除。


黃常慧湖南郴州汝城縣


俗話說:一錢難道英雄漢。這就是當前農民的最大困境,當前絕大多數的農民都已經脫貧,但是致富還在路上,而且苦於找不到致富的法門,沒有資源,沒有本錢,沒有人帶領,這就是最大的困境。

其實現在有很多的問題都一直困擾著農民,比如養老、婚嫁、打工分居、孩子教育等等一系列問題。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就是錢的問題。如果農民手裡有足夠的錢,有可持續發展的生財之道,我覺得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人之所以覺得困惑,走不出困境,就是因為有些事能做但是又做不到。能做到的不困惑,做不到的也不想,但就是你明明有些事可以做到,但始終達不到。農民手裡有房子,有地,但是就是無法致富,今天種這個,明天種那個,但結果都是勉強夠生活,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變化。

如何走出困境?一是依賴於鄉村振興的政策。有了政策,以前很多不能幹的事情現在可以甩開膀子加油幹了。二是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休閒農業。有實力的種地、開加工廠、建農場;實力弱一些的可以搞農家樂、小規模養殖。三是要多動腦子少打牌,掙錢是自己的事,天上不會掉餡餅,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因此,脫貧只是讓農民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後續的建設小康社會才是真正的大招。等農民手裡有錢,臉上有關的那一天,農民走出困境才會成為現實。

圖說農村、留住鄉愁,請關注“鄉畔”頭條號或下載“鄉畔App”


鄉親鄉畔


答:沒有一個良好的素質教育,沒有一個臥薪嚐膽的創業精神,對前途、對未來總是悲觀失望,總是沉迷與不切合實際的幻想之中,譬如:向國家伸手要養老金,向政府要各種待遇,對人生、對自己失去奮鬥的信心和目標!

因此,農民需要鄉政府的正確思想引導,需要刻苦學習種植技術的研究,需要大家共同組織起來相互幫扶,共同致富,需要一種壯士斷腕精神!艱苦奮鬥,熱愛家鄉,擺脫困境走出一條集體共同發展的道路來!


劉年14


你覺得當今的農民面臨的最大的困境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出身於農村,且在農村有過二十多年生活經歷的筆者想必很有資格來回答,下面我就說一說我的一些看法。

其實,農民面臨的最大困境只有一點,那就是種地收入太低,同時缺乏其他收入渠道!對此,農民朋友也非常的矛盾,在家種地吧,不賺錢!進城打工吧,不習慣!就在這樣的農村回不去,城市融不來的狀態來,農民成了這個社會最矛盾的群體之一。

誠然,在最近這些年,我國數億農民生活狀態並不是特別好,如果待在老家的農村,收入非常的有限,根本不足以達到養家餬口的水平,更別說發家致富奔小康了。

如果丟下鐮刀鋤頭到城裡打工掙錢的話,又面臨著無法融入城市,且社會地位比較低下的問題,頗令人頭疼。

農民種植收益一年不如一年!

在大家的腦海中,農民就是靠種地為生的,在我國的古漢語中,“農”就是一個典型的象形文字,指的是叢林中有田地。

而農民的一詞的解釋,則是指長時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在《穀梁傳·成公元年》中有記載——“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農民,有工民,有商民。即士農工商四民” 。由此可見,農民一直都是這個社會中負責農作物的種植生產以及收穫,並且以此為主要經濟來源的人。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農產品的種植收益一年不如一年,傳統的小農經濟方式,以及目前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無法讓農民從糧食種植中獲取到足夠多的收益。

這其中,種植成本越來越高,糧食價格日漸低迷,糧食平均畝產無法保持穩定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同時,社會物價的日漸攀升也讓農民種地本來就比較微薄的收入顯得有些寒磣。

以前,一畝地能獲得300塊錢的淨收益,夠一家人3個月的開銷。

如今,一畝地還是隻有300塊錢的淨收益,恐怕還不夠一家人一個月的開銷。

你說,農民難不難?


鍾情三農


化肥農藥價格高,糧食價格低,農作物及經濟作物市場太包和,要做什麼都做,市場擁有量是有限的。種收多,出售少。搞開發鄉村旅遊,採摘,農家樂等等,都在搞,內容千篇一律使市場又單一了,不因地制宜,沒創意創新。


秋季


依靠種地那點收入,維持不了生活。大多都是種的玉米,2017年1市斤0.80元,除工本費之外剩幾毛錢。每口人1畝多地,好年景產千斤,賣幾百元錢,一年能夠用嗎?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