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富」的積極效應會慢慢體現出來

沒有任何懸念,9月27日,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宣佈,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A股在“入摩”後又實現“入富”,對於中國資本市場而言,其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富時羅素國際指數是英國富時指數公司旗下專門跟蹤全球新興市場指標的股指,其指數產品目前已經吸引了全球超1.5萬億美元的資金,追蹤全球性股指和新興股指的被動型基金中,約有40%使用其編纂的指數,其餘的(60%)使用MSCI明晟的指數。與A股“入摩”歷經波折一樣,A股“入富”也並非一帆風順。

早在2015年5月,英國富時公司便宣佈啟動將中國A股納入富時全球股票指數體系的過渡計劃,但並未真正納入富時全球股票指數體系。2017年9月,富時羅素對A股進行評估,但由於資本流動性和清算方面尚未達標,A股未能納入富時全球股票指數體系中。如今隨著A股在“停牌制度”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A股“入富”也迎來了轉機。

A股市場誕生20餘年來,從當初的“名不見經傳”,到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再到成功“入摩”與“入富”,既見證著A股市場規模的擴張,也見證著其影響力的日益提升。

毫無疑問,與“入摩”一樣,“入富”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件大事。對於A股成功“入富”,投資者最關注的莫過於能為A股帶來多少資金。據測算,如A股被納入富時羅素指數,預計初始權重為5%,後續將增至32%,根據目前該指數約1.5萬億美元的規模,長期來看理論上有望給A股帶來5000億美元以上增量資金。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數據,“入富”最終能為A股帶來多少資金,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雖然宣佈“入富”的當天,A股市場並沒有作出什麼反應,但從投資者的態度看,顯然更顯得正面。來自網站的調查就能說明問題,比如認為“入富” 後不會出現大幅反彈有的投資者佔比52.6%,認為外資會買入藍籌股的佔比61.7%,表示會加倉操作的佔比58%。

筆者以為,A股“入富”並非只帶來資金這麼簡單。不僅會進一步壯大A股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改變A股市場的生態,還將會深化“去散戶化”的進程,促進A股與國際成熟市場接軌。此外,A股“入富”,也有助於價值投資理念在市場的傳導,改變A股市場重投機、輕投資的投資文化。

事實上,自2002年QFII進入A股市場以來,就為國內投資者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去年MSCI宣佈A股“入摩”,藍籌股與白馬股的優異表現,客觀上是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的又一次預演。2017年機構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而中小投資者遭遇顆粒無收甚至虧損的困境,與其奉行投機是密切相關的。

儘管在可預見的將來,投機在A股仍然有“市場”,但將藍籌股、白馬股作為重要的投資標的才是值得肯定的。今後的A股市場,股價的兩極分化將成為常態,最終也會演變為垃圾股、績差股無人問津,藍籌股、白馬股受到追捧的局面。而且,像我國香港市場一樣,像“仙股”也會大量的出現。所有的這一切,既是A股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引進外資,以及A股的“入摩”、“入富”等,無疑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