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衝擊今成功「入富」 A股國際化獲認可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張蕊)北京時間今天早晨7時30分,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FTSE GEIS)宣佈,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分類是“次級新興”,從2019年6月開始生效。

富時全球股票指數體系是富時羅素指數公司的旗艦指數體系,包含46個不同國家的約7400只股票,佔全球可投資市場總市值的98%,細分為發達、先進新興、次級新興市場三個層面,其中與中國A股相關的核心指數是富時新興市場指數。作為全球第二大指數,截至2017年12月,已有16.2萬億美元資產以富時羅素指數為基準。

這是繼“入摩”之後,A股全球化的又一次重大事件。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A股被納入富時指數,意味著A股改革的成果已被外界所認可,“在A股國際化的大浪潮下,隨著海外機構資金比重的提升,A股的生態環境將進一步改善。”

今日早盤,A股小幅低開。截至記者發稿,上證指數微跌0.13%,報2803.14。電力、煤炭、交通設施、IT設備等板塊漲幅居前。

國際化進程推進 有利於改變A股生態結構

實際上,這已經是A股第三次衝擊富時羅素指數了。2015年5月26日,富時羅素指數公司宣佈將啟動將中國A股納入富時全球股票指數體系的過渡計劃。還專門為A股設計了包括富時新興市場含A股指數、富時環球含A股指數等在內的相應臨時過渡指數。

2016年,中國首次申請加入富時羅素指數,但被以“市場過度干預”為由拒絕。2017年,又以“股票停牌率高”再次拒絕A股加入。彼時,針對這些問題,證監會還推出了停牌新規,規定重大重組停牌不超3個月,非公開發行不超1個月,對濫用停牌和無故拖延復牌的,將採取監管措施或紀律處分。

華泰證券認為,A股若納入富時羅素國際指數,有望帶來潛在增量資金流入,且在短期內或將提振市場情緒。從富時羅素公司推出的兩個納入A股的過渡性指數看,華泰證券比較看好金融、醫藥、食品飲料、電子和地產等A股板塊。

宋清輝指出,外資對A股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長期或將改變A股的生態結構。成長股、藍籌股將會直接受益。從投資角度講,不管是海外資金還是本土資金,幾乎都對有產業支撐和估值數據相匹配的成長股、藍籌股青睞有加,投資者可以提前佈局。

在宋清輝看來,無論是“入摩”還是“入富”,都是A股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個外在表現。隨著國際化進程的推進,有利於改變A股的生態結構。

“不僅僅是富時羅素指數,摩根大通和彭博巴克萊指數也可能會在明年做出調整。”宋清輝說,國際指數巨頭公司紛紛計劃向A股拋出“橄欖枝”的原因有二:一是A股國際化進程加快,納入相關國際指數的時機已經成熟;二是國際指數巨頭公司也需要A股“錦上添花”,使指數更加完善。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原創作品拒絕任何形式刪改,看法新聞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