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質疏鬆症,不是單純補鈣就可以的

“今天,你補鈣了嗎。”

這句話應該成為大家打招呼的通語,全球50%-70%的骨質疏鬆症分別發生在亞洲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又處於亞洲,人口基數大,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達到了16%(其中80%是女性)。

預防骨質疏鬆症,不是單純補鈣就可以的

100個人裡面就有16個人患骨質疏鬆症,性別、年齡增加、運動減少、家族史、種族、體型、慢性疾病及營養攝入不足都是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在這些危險因素中,營養因素才是我們可控制的因素。

骨質疏鬆的膳食危險因素主要指我們日常飲食中存在的可能導致骨量減少的營養素。如蛋白質、鈣、鉀、微量元素、維生素不足,以及蛋白質、磷、鈉過量等。

蛋白質攝入過少或過多

預防骨質疏鬆症,不是單純補鈣就可以的

蛋白質攝入過少或過多都會導致骨質疏鬆。

蛋白質攝入不足會阻礙骨的形成,對生長髮育期尤其是兒童的影響最為嚴重,使身高受影響。

高蛋白膳食是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蛋白質過多會導致高鈣尿,引發負鈣平衡(吸收鈣小於排洩鈣),而且在高蛋白飲食時,增加鈣的攝入也不能也不能糾正負鈣平衡。

高蛋白飲食時,為了補鈣吃鈣片也沒用,為了減肥,而選擇高蛋白飲食時要慎重。

美國農業部(USDA)建議每日攝取量:

碳水化合物45~65%,蛋白質10~35%,脂肪20~35%,在這個區間內,都是健康的。

預防骨質疏鬆症,不是單純補鈣就可以的

日常飲食以碳水化合物50%,蛋白質20%,脂肪30%的比例來分配比較合理。

鈣攝入不足

預防骨質疏鬆症,不是單純補鈣就可以的

鈣與骨質疏鬆症有直接關係,長期低鈣飲食(每日攝入鈣小於600mg)是骨質疏鬆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當體內的鈣丟失多於攝入量時,骨骼就會脫鈣,從而產生骨質疏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量是每日不低於800mg。

平時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如奶類,蝦、蟹、海帶,綠葉蔬菜、豆類及海帶等。

維生素D不足

預防骨質疏鬆症,不是單純補鈣就可以的

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維生素D的來源包括皮膚合成和食物來源。經常嗮太陽可使人體獲得充足的維生素D。膳食中維生素D主要來源於

含脂肪高的海魚和魚卵、魚肝油、動物肝臟、蛋黃及奶類

磷攝入過高

預防骨質疏鬆症,不是單純補鈣就可以的

高磷膳食影響鈣的吸收,低鈣高磷膳食對骨質疏鬆的影響更為嚴重。

尿毒症病人由於腎功能衰竭,血磷溶度經常過高,在血液透析後期,大部分人都會出現骨質疏鬆症。

那麼,哪些食物含磷高呢?

天然食物中,如動物肝臟、瘦肉、蛋、奶中含磷都比較高,但其中主要是有機磷,不容易被吸收,這些食物同時又是鈣的良好來源,所以不需要特別限制。

而加工食品中,會添加很多無機磷,無機磷幾乎全能被機體吸收,對血磷影響最大。如加工肉類:香腸、火腿、午餐肉、培根、熱狗等;辣椒粉、咖喱粉、芝麻醬等高磷調味品。各種飲料類,如咖啡、奶茶、碳酸飲料、啤酒等。這些食物都應該儘量少吃

在包裝食品中,若尋找到任何含有“磷”的成分,如磷酸鈣、磷酸二鈉(磷酸二氫鈉)、磷酸、磷酸二氫鉀(磷酸鉀、焦磷酸鉀)、焦磷酸二氫鈉(焦磷酸鈉)、三聚磷酸鈉(三磷酸鈉)等,買時則需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