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逆襲的3個關鍵詞

幾乎每位現代人,都有一個關於財富的夢想。為此,我們思考、我們尋覓。

如果說財富有密碼,那麼其中一個要素,一定不是“絕技”,而是“常識”。

技者,術也;而識,方為道。

特別是在投資理財領域,盈利的源頭,更可以直接歸納為“認知變現”。

立足本職,敬業進取,能夠讓我們衣食無憂,過上小資、中產的生活。但如果想財富逆襲,必須首先透徹理解金融的本質。

其實,一共只有3個關鍵詞:槓桿、信用、風控。

金融的第一個本質屬性是“槓桿”。

你賺錢的效率是我10倍,但如果我找到1000個人幫我賺錢,或者找來1000倍於你的資金幫我賺錢,是不是就賺得比你快比你多了?

這就是槓桿。

巴菲特,投資領域的大神,幾百億美元身家。不少人津津樂道他年化20%的穩健收益。

複利的威力確實巨大,但只是一個方面。因為年化20%,不吃不喝40年也只能翻1500倍,根本賺不來幾百億。

如果30年的話,只有237倍;20年的話,只有38倍。

10萬本金38倍,不過也就380萬。而連續20年做到年化20%的收益,已經難得像學渣考高數。

巴菲特投資成功的另一大秘訣是,搞來了大量低成本的錢,甚至零成本的錢。他早年收購了多家保險公司。

讓別人的錢(或者時間)為你生錢,才能讓財富幾何級數增長。

去年我和一些股友聊天,說過一段比較刻薄的話:

“你別老想著每年收益翻倍的高難度動作,就憑你那些本金,即使一年翻一倍又咋樣,可能還沒有我交易手續費多!”

話雖難聽,但理不糙。離開槓杆,金融的魅力將黯然失色。

金融的第二個本質屬性是“信用”。

這個很好理解。貨幣其實就是一個國家的信用,然後就可以直接用印鈔機印錢,遠比我們掙錢的速度來得快。

銀行發理財產品利率只給4-5%,券商發理財產品的話一般就要給5-6%。為什麼券商要多支付1-2%的成本?就是因為人們對銀行信任程度更高。

而且按照前面所說,即使“槓桿”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人家憑什麼願意給你錢,或者願意幫你做事?

自然要看你的信用。

信用包括兩大方面:人品、能力。加起來,合稱為“靠譜”。

不然光有人品沒有能力,大家雖然知道你是個“老好人”,但無法成事,又怎敢對你有所託付?

我是一個從不佔人家便宜的人,而且我答應別人的事都有能力做到。這樣我要聚集一些錢或者一些人,是不是就容易了?

古代一位侍臣為君王買千里馬,卻只買了死馬的骨頭回來,君王大怒而不解。侍臣解釋說,如果大家看見君王連千里馬的骨頭都肯用重金買回來,就會認為君王是真正想要高價買千里馬,就會自然而然把千里馬送上門來。後來果真如侍臣所言,不到一年就有幾匹千里馬被呈送上來。

天下最傻的事,是占人小便宜,是不去學習進步。

借人錢款,到期可能一下子週轉不過來沒法還,但如果不提前告知一聲並償還部分表示誠意,這輩子也就那點出息了。

我有時在公眾號推薦一些東西,不少人會留言說,他(她)也不知道東西到底好不好,但既然是奶爸推薦的,那他(她)就相信我。

所以從去年開始,我不論是創業還是做私募,都比較順利;所以越是這樣,我越愛惜自己的羽毛。

信用是個無價寶。

金融的第三個本質屬性是“風控”。

積累鉅額財富的過程很漫長。我們想資產翻百倍千倍,花上8-10年很正常,3-5年已經屬於很快很快了。

在這漫長的時光裡,資產每增加100%,無非是又多了一倍,但如果某一次減少100%呢?

任何時間任何一次減少100%都不行。因為不管這時已經積累了多少財富,最後結果都一樣,都變成了0。

知道人為什麼不能永生嗎?假如誰能夠長生不老,那麼理論上來說,他遭遇意外死亡的概率將趨向於無窮大。

而且人的本能,總是更多關注收益卻忽視了潛在的風險。

統計數據顯示,一個人從家裡走到彩票亭路上被車撞(死)的概率,比他買彩票中頭獎的概率還高一倍。可誰在路上心裡惦記的不是中大獎?

除了極少數幸運兒,絕大部分人的投資理財生涯,都會遭遇系統性、毀滅性的風險。

即使像房地產這樣20年的超級大牛市,進程中因資金鍊斷裂而跳樓的人何曾少了?

這時候保護自己的方法,唯有嚴格風控。

簡單點說,你不僅要能賺會賺,還要確保自己時時刻刻能夠敗而不倒。

風控最簡單的方式,假設自己每次出手都可能血本無歸,這時候我們生活會不會遭遇極大困難,我們還能不能東山再起?

便如某位朋友曾經對我說的,投資要像槓鈴,分成兩頭。一頭求穩,一頭做好虧光的心理準備尋求超額收益。

如果真能一路賺千倍,初始投入減一半隻賺500倍難道是少?如果最終歸零,一上來投入千萬億萬又如何?

結尾:

三個本質屬性搞清楚只是第一步,知易行難,重點是應用。

單純從投資方面來說,先沒必要去計較賺多少虧多少,反正一開始本金小,賺再多也就那麼一點。

先潛下心來,認真學習研究幾套穩定盈利的方法,降低預期,能做到年化10-15%也行的,只要高於社會融資成本(以後加槓桿的成本)。

預期降低後,其實不難實現,因為我們變成了在做容易的事。每想提高年化收益5%,難度起碼增加一倍。

等方法成熟後,一半繼續求穩過日子,一半去加槓桿。保留好你的資金增長記錄,現代社會融資或者找投資人不難的。實在不行你來找奶爸。

我自己當年,炒股本金最多虧損接近80%。為什麼虧那麼多,就是太想快速扳本,太想快速賺大錢,結果換來的是越虧越快。

後來認命了,消停了,就當做生意虧掉了,跟往事幹杯,與過去劃斷,假裝從來沒虧過錢,只給自己年化15-20%的追求,終於開始慢慢做穩。

再後來遇到牛市,接到大資金,曾經虧損的80%只要盈利8%就能全部回來。在此之前我還以為要慢慢賺五年十年才能回本……

除開投資,哪怕在職場,也要慢慢積累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信用)。

這一方面,你不要計較回報,不要去想是不是吃虧。事情是幫公司(單位)做的,但過程中學到的東西、交到的朋友,都是自己的。

五六年這樣下來,你不是領導,也該是骨幹了。這時候薪水出現一個質的飛躍,不難。現在哪個獵頭挖人,不是薪水至少先漲50%再談?

再過幾年,你的積累足夠多,放眼望去,社會上又充滿了各種職場加槓桿的機會。因為就算最不濟,你能交到的朋友、觸及的資源,也都是以往遠遠不能比的。

記住,鉅額財富一定不是線性獲取,而是厚積薄發。平時看似波浪平靜,一旦風來的時候,馬上跳躍式、幾何級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