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關於謝無量

謝無量(1884—1964)這個人知道的不多,近年除馮其庸和張汝倫等少數人外,學術界很少有人提及他。謝先生是四川人,系書法家、詩人、教育家。曾任《京報》《民權報》《獨立週報》《神州日報》主筆,做過孫中山的秘書。他於1918年出版的《中國大文學史》曾獲得魯迅很高的評價。一生著述頗豐,寫過《中國婦女文學史》《佛學大綱》《中國哲學史》《孔子》《韓非》《中國古田制考》《古代政治思想研究》等學術著作,是民國年間重要的學者。

謝無量懂一點西學,文史的功底也非常深,著作一般都是用文言文寫成。我們現在研究中國文學史的人,已不太會寫他那樣的文章。學識的駁雜且不說,思想的精深處也是有的。以文學研究為例,他從語言學、哲學也即文史哲的層面進入其中,對文學史的理解很寬。這樣一種在大視野下來研究問題的方式,就顯得很厚重。不像今天學界的分科,將文學切割得非常細,只見樹木,沒有了森林。他的優長,現在已不易在學界裡出現了。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讀他的書,你會感到其文學概念是歷史觀唸的另一種變異,能夠從中國文化的特點出發來理解文學,有文章家的見識。對歷史上不同時期的作家領會不隔,用歷史的眼光而非道學的角度來看問題。我們看他的書,文字學功底很深,寫作本身也是一種文章創作,所以讀他的文學史著作有一種文字上的享受。他在研究的過程中也表現出自己的智慧,述學的過程,恰是美的感受與見識達成的過程。比如說他談中古文學史,從經書派、歷史派、辭賦派、縱橫派等基礎上進入文本,彷彿迷宮裡的行走,卻又多柳暗花明的妙處。

陳獨秀主編《青年雜誌》的時候,第一卷第三號(1915年11月15日出版)上便有他的詩作,古樸有趣,因為是舊詩,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來陳獨秀主張白話文,謝無量便很少為其撰稿了。和許多同時代人不同,他喜歡文言文寫作,著述的文體頗為簡約、適度,感受力與思想性的表達頗為傳神。他講文學史,注重文本,對於歷朝文章,不分學術與詩歌、隨筆、小說,凡涉審美者,均引入文章之中。因為深味書法、繪畫的妙處,對於藝術的整體感覺好於一般學人,所思所言,有他人所無的精準。作為文章家,他的價值沒有被後人所意識到。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中國大文學史》是他的代表作。洋洋灑灑之間,驚世之論多多,把古代文明彌足珍貴的遺存均置於筆下審之、玩之。他總結中國文學,有以下四種:1.創造文學;2.模擬文學;3.國家文學;4.平民文學。但歸結起來,千百年的歷史是,要麼創造的,要麼模擬的。他認為國家文學是模擬的,平民文學是創造的。這個觀點,與胡適、魯迅諸人庶幾近之。他談論文學史不善於理論敘述,作品的點評為其所長。比如談及漢代經術派、歷史派、辭賦派、縱橫派、滑稽派,各臻其妙,看出古人的得失之處。言及韓愈、柳宗元,不偏不倚,道出各自所長,對於其優劣亦在眼中。他對於清代文學評價不高,而獨推崇駢文,以為頗可一覽。在總結整個文學史的時候,他這樣寫道:

綜而論之,則清之文學,不逮於明,明文不逮宋元。殆皆經義八股之弊,深著人心。有以汩其聰明才智,使莫能自進於高明廣大之域。此蓋明以來有識之士,所謂深譏而屢談也。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謝無量的文學史,其實也是一部學術史。他描述六朝文學,深談的是儒佛之爭。進入近古,看詩文的時候每每不忘經術之統一及小學。面對宋代文學,專門開設道學派與功利派文體的研究。而言及乾嘉文學,則首先道及漢學及考證之學。中國的古代,學術與文學的關係十分複雜,是互動的存在。白話文運動,也是學術精神的投射。但是我們今天的文學史,似乎已經與學術無關,幸還是不幸,難言之矣。

就文章的表現而言,謝無量有六朝的意味,詞語跳動婉轉,駢偶得當,常有出其不意之語。因為深味哲學、歷史,故文章沒有限於狹窄的空間,文史一體的影子一直跟隨自己,頗有些中古氣象。他既有晚清學人的胸襟,對歷史文化延伸的路徑有創造性解釋,又能把現實情懷投射於歷史的路徑中。面對古人,沒有陌生之態,詞語之間,回溯與返轉自然,謎一般的存在便悄然留在筆下。他談哲學,辭章頗為講究,文體有詩人之味。談莊子亦見逍遙之語,翩翩然有欲飛狀: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莊子之大意,在於逍遙肆志,無為而自得。其顯此逍遙自得之正旨,而立積極之辯證法者,莫詳於《逍遙遊》篇。宇宙之內,品物萬殊,能各安其性分,則無不逍遙自得。雖大小不同,而逍遙則一。《逍遙遊》篇,以相對之差別相,而由同一律(Law of Identity)以示其絕對無差別,如甲與甲同,一切甲與一切甲同。鳥獸之逍遙自得,與萬物之逍遙自得同;萬物之逍遙自得,與人之逍遙自得同,如是乃為一切無障礙之逍遙自得。此為莊子積極辯證所務顯之正旨。

哲學裡有詩,詩裡有哲學,這是中國文章的特點之一。古人之文好在通天地之氣,得神諭而為之,江河湖海悉見情思,風雨之間偶閃妙趣。這種筆致後來漸漸變化,乃至形式主義出來,古風不見,文章之道落入窠臼。我們從其敘述裡,能夠感受到複雜的歷史感的流動。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民國之後,謝無量因為喜談古董,精於書法,又做過博物館館長之職,後來遂被學界所忘。不過我們現在看他的書,覺得乃學人筆記的佳作,見解與辭章都給我們不小的刺激。他對於中國文章學的內理頗有些心解,以駢文為例,他以為六朝之文,“體態彌妍,聲情俱茂”。唐初文章,“雖胎息不逮於古,而能自為波瀾”。宋代“歐陽永叔之為四六,始變舊格,蓋以古文之氣勢行之者也。王荊公偶有一二雋語。蘇子瞻奇文絡繹,抒寫其胸中不合時宜者,頗有豪氣”。言及明代文章,則說:“明時李、何、王、李之徒,每好摹古,然但希蹤漢魏,罕法齊梁,其尺牘雜文,偶弄小巧新意,不過剿寫字句,無能自成一家者。”而到了清代,駢文作者下於前人,“筆意似雅,而邊幅甚窘”。看這個觀點,與民初持有激進知識的思想人極為接近,晚清的文章革命與思想變遷,實在不是偶然之事。中國文章的變革遲早要出來,從歷史的邏輯來看,乃大勢所趨吧。

很希望有人能寫寫謝無量的傳記,或研究一下他的詩文之道。對於這樣的學人和藝術家,我們要琢磨的話題實在是多的。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謝無量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作者 管繼平

以學者、詩人稱名於世的謝無量先生,其書法也是相當著名的,記得多年前就曾人選過什麼“二十世紀中國十大傑出書法家”之列。不過,個人以為,坊間所謂評出的“十大書法家”之類,版本雖多,但意義全無。藝術家之高下排列,“十大九大”根本就無法說明問題。至於一些個性凸顯的藝術,其本身就應該劃人“小眾”藝術範疇,無法適調於眾口。因此,那些動輒以“海選”來評定“國學家”、“書法家”,至多隻是供一笑談耳。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謝無量先生的書法,就應該屬於是一門“小眾”藝術。他的字,如果讓一位沒有長期受過書法藝術薰陶的讀者或是初人門道的愛好者來欣賞,是很難品味出其“碑帖交融、天趣盎然”之妙的。儘管許多專家可以從他的書法中看出,對魏晉六朝的碑帖下過相當的工夫,行筆受鍾繇、二王及《張黑女墓誌》的影響,結體中則可窺見《癱鶴銘》以及其他六朝造像的跡象等等,但大眾的審美往往是顧不了那麼多的。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 當然,學識淵博、率性通脫的謝無量先生並沒有以書家自稱,他雖工詩擅書,但他卻將寫字和做詩都作為是抒寫自己胸臆的一種方式。他生於四川樂至,幼年即隨父遷居安徽蕪湖、廬江。六歲人蕪湖私塾,父親亦教其四書和書法。他不喜八股文.愛讀史書和五七言詩,九歲的他即能吟詩作文,十歲時曾寫有《詠風箏》一詩,頗獲先生的讚許,詩云:“兒童心懷巧,剪紙作飛鳶。不是麻繩系,乘風直上天。”後來,謝無量又拜了父親的摯交、著名學者湯壽潛為師。湯老先生即是馬一浮的岳丈,與章太炎、鄒容交遊.主張廢八股科舉考試。所以年輕時謝無量就和馬一浮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湯壽潛還向他們介紹龔自珍和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思想及著作,並勸他們去上海、北京開闊眼界。在老一輩影響下,謝無量與馬一浮等創辦翻譯會社,課餘編輯出版《翻譯世界》雜誌,內容多繫世界名著,也有社會主義著作。他倆還均參加了辛亥革命,並積極支持五四新文化運動。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謝無量一生曾教過十所大學,稱他為教育家也當之無愧。早年四月}在廢除科舉、創辦新學的運動中,首先創辦了廢除科舉後的第一所新學堂—存古學堂。一九0九年。四川學使趙啟霖推薦謝無量任存古學堂監督(即校長),那年謝無量才二十五歲。謝上任後,除設理學、經學、史學、詞章外,還增設地理、算學、醫學、英語等新學科。並聘請許多名流任教,如曾學傳、相贊襄、吳之瑛、羅時憲等,他自己親教理學。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 有一段軼事可見謝無量當年之人品和胸襟。由於謝那時年輕,自知學問尚淺,所以他以校長之職卻謙遜地拜了教員吳之瑛為師。從此,他既是校長又當學生,一時在校內外傳為美談。後存古學堂將四川軍政府樞密院的原址擴大為學堂校址,並更名為“四川國學院”,又增聘一批學術名流作教師,此時,謝無量則恭推吳之瑛為校長,而自己只掛了副校長一職。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在我們所看到的謝無量書法墨跡中,其大多乃是行草書以及一些帶有行書筆意的楷書。他的書法,看似稚拙隨意、落拓無羈,實質卻透露出超逸絕俗、質樸自然的真氣。其線條如老樹枯藤,或藏或露,敬正相倚,時徐時疾。我想,若缺乏沉蘊的學者素養、曠達的詩人氣質、深厚的書家功底,是斷難達到如此高遠意境的。沈尹默先生曾評價說:“無量書法上溯魏晉之雅健,下啟一代之雄風,筆力扛鼎,奇麗清新,株守者豈能望其項背。’有許多文章常常將謝無v的書法與名氣更甚的于右任先生相提並論,因為,他倆作書,都以行草書取勝,且都擅長一種被視為“孩兒體”的書法。曾有人說,近代海內書家可與于右任相頗頑者,唯謝無量也。而於右任先生聞之,則更是豁達地表示說:“謝無量先生書法筆挾元氣,風骨蒼潤,韻餘於筆,我自愧弗如也。”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據說,謝無量寫字,不論楹聯條幅、冊頁扇屏,多不喜再鈴印。他以為,書法之美已充分表現于波碟點畫中,鈴印未免多此一舉。曾有面請寫字並求加蓋圖章者,謝氏笑曰:“當面見我親手所書,可以放心是真跡了,有圖章者反成為假託。如定要蓋章,外人認為偽作,我是出門不認賬了。”從中或許不難看出,其頗為自信的一面。書法屋中國書法學習網。

關於謝無量的書法,我覺得吳丈蜀先生有幾首詩,寫得非常的確切。如其一雲:

突破落籬邁舊蹤,師承魏晉善融通。

成家豈是臨攀得,造詣全憑字外功。

還有一首:

一片清機出自然,真情至性策毫端。

縱橫揮灑超凡筆,不近柴煙炭火邊。一名書家,能將字寫得融會貫通,脫俗而無煙火氣,那就不單單是純粹的筆墨技巧所能達到的了。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不過說起來還有一件趣事,新中國成立後在一次全國政協委員會議上,謝無量等一批學者作為特邀委員受到毛東主席的熱情禮遇,毛主席和謝無量的合影也在畫報上大幅刊出。謝無量回川后很是得意:“平生曾獲得兩大領袖的禮貌優遇,早年是孫中山先生,晚年又和毛主席在一起,我感到自己非常幸運!”他又和朋友玩笑地說:“但是,毛主席問我寫字學的誰人?我倒一時答對不出來。看來,今後真該要好好地專學一家了。”


關於謝無量和其書法:一片清機出自然


已經融會百家的謝無量先生,卻以古稀之年戲說要從頭再專學一家,我想,這不過是他在玩一回幽默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