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畫從容 泊然無塵——評黃志農其人其字

點畫從容 泊然無塵——評黃志農其人其字

我與黃志農認識是在2002年秋天,秀嶼區委宣傳部舉辦的一次書法筆會上。其時他的書法已漸趨成熟,多次斬獲國內書法大賽的獎項。黃志農為人謙虛好學,虛懷若谷,每每相聚,時有一些不俗之論。故與之遊,得增見聞,如沐春風。

黃志農的職業是醫生,但他對書法的痴迷程度更甚於其從醫。他的創作著意高遠,但不疏離傳統。對於傳統,他始終懷抱著虔誠的心態,淡定持守運用。他上溯秦漢、魏晉,見帖便臨,旨在轉益多師。十年前,黃志農又轉而主攻宋明行草,成了黃庭堅的鐵桿粉絲。近代謝無量的手札也讓他神魂顛倒。他常說要在不斷的臨摹中鍛鍊意志,積累經驗,以期在胸中構成自我感悟的審美意象,為創作的最終目的服務。

黃志農的書法作品四體並行。楷書、行書、草書,偶爾也創作些隸書。近年來他又迷上了張旭和懷素。在他的一些行草作品中我們依稀可以辨別出有張旭和懷素的影子。黃志農的行書、行草作品筆法嚴謹,狂而不亂,質靜形狂,線條凝重。為了使自己的行草作品達到莊重而不浮華,他又兼習了漢碑,再從王鐸、米芾、傅山等先賢的經典中汲取雍容雅逸、沉潛蒼雄之勢,使得筆下以草入行,自然別有一番風貌和肌理。

黃志農的書法內涵深沉,凝練簡約,點畫從容,泊然無塵。既有浪漫的表現手法,又有極為細膩的情調。黃志農沉潛於謝無量,但又弱化了謝氏用筆的明顯特徵,在線質上強其骨力,在形態上增添幾分粗獷之氣,於淡淡的放縱中偏向淳厚蒼勁。在墨韻的變化上,黃志農主要通過運筆速度的變化來調度。或徐或疾的交叉運用,在筆觸流淌中,機敏地把握到每一線條運動的軌跡與質量。他的行草動靜結合,節奏流暢,錯落有致,富有變化,行筆在疾徐運動中不失厚重與力量。在空間的形式處理上,他善於把握和運用弧形的線條,在環抱簇擁交織中或輕或重,濃淡適宜。轉折筆配合默契,空間敏感性強。

黃志農創作的小楷作品最為吸引眼球。既有晉唐小楷的精謹規矩,又不乏碑板的厚重密實,給人一種曠朗儒雅、輕鬆舒和之感。福建師大黃映愷老師在評論他的小楷作品時曾指出:“點畫隱跡滅端,體勢疏闊天然,格調古樸雅穆、簡約空靈。與時風判然有別。”

30餘年的筆墨錘鍊,如今的黃志農更在意從容中抒寫本真的自我。他的作品在帖學的基礎上,又融入民間書法,筆意生動,形態多姿。他的書法作品既有“二王”帖學的飄逸與瀟灑,又有民間書法的率性與素樸。他不太屬意每一點劃的精妙,擅長在筆短意長中把技法的率性與性情的表達瞬間統一在一起。為了補齊一些短板,增強文化修為,近年來黃志農又潛心學習吟詩填詞,這就為他的書法創作在個性與風格上更臻完美。願黃志農的書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作者 莆田市秀嶼區文聯主席 林俊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