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下馆子,得这么说话

在北京下馆子,得这么说话

想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那就必须得学会和吃有关的北京土话,不然的话,和北京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对方问你要不要喝“大白牛”,你肯定就会一头雾水了。锅挑儿、闷一个、撅一瓶、二嘚子、汆儿……学会这些北京餐饮“黑话”,您就能平趟北京馆子了。

【表示“吃”的意思的北京土话】

“吃”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在北京土话中,却有很多词来表示。相声大师侯宝林与郭启儒表演的相声《北京话》中就有这方面的表述:

在北京下馆子,得这么说话

侯宝林:你比如说一个“吃”吧。

郭启儒:哦。

侯宝林:一个“吃”就有很多说法。这儿搁个馒头,你把它吃了。

郭启儒:这不就得了吗?

侯宝林:有很多词儿形容“吃了”。

郭启儒:还有什么词儿?

侯宝林:你把它餐了。“餐”原来是文言。可搁在这儿,它算土语。还有,你把它啃了,你把它开了,你把它捋了。再多用一字儿,你把它垫补了。这就叫做北京话的土语。

【北京土话中的吃饭拟声词】

特儿喽:简单吃上一口

吸溜:往嘴里吸汤发出的响声

唆罗:用嘴吸吮食物,最常见的是嗦罗冰棍儿

咂摸:指吃完饭吧唧嘴回味的样子,常用词“咂摸滋味”


在北京下馆子,得这么说话

【锅挑儿和过水】

老北京吃炸酱面,冬天讲究吃热的面,用地道的北京话说出来叫做“锅挑儿”,注意可别念成“锅儿挑”,那可就露怯了。所谓“锅挑儿”,就是指面条完全不过水,从锅里直接捞出来就拌面,热热乎乎的一大碗。但在炎热的夏天,就要吃过水面,但汤要篦尽。传统的老北京炸酱面,面条必须是手擀面,这样的面条吃着才有劲道,吃着才有嚼头儿。

在北京下馆子,得这么说话

【大白牛】

该词的出现,是为了区分红星二锅头与牛栏山二锅头。因为牛栏山二锅头的酒瓶是白色的,而红星二锅头的酒瓶是绿色的,因此北京土话中称牛栏山二锅头为大白牛。

在北京下馆子,得这么说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