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你有沒有被帶偏了?

注:本文首發於“家長優課堂”

究竟什麼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你有沒有被帶偏了?

01

媽媽群裡,有位媽媽很苦惱。

她說孩子已經6歲多了,但不愛看書。生日時她問孩子想要什麼禮物。

孩子說了漂亮的裙子、好玩的玩具、好的吃零食等等,但就是不說一丁點和讀書有關的東西。

孩子看自己猜的東西都被媽媽一一否定,很困惑也很期待地看著媽媽。

可當她看見媽媽興致沖沖地拿著一套書出來時,瞬間,所有的期待都化為烏有,撕心裂肺地哇哇大哭起來。

並且大聲地說:“我不要書!我不要書!”

媽媽告訴她,書可以讓你知道更多好玩的事情,學到更多知識。已經情緒失控的孩子哪聽得進去。直接把送到她身邊的書扔到地上,繼續嚎啕大哭。

這位媽媽說:“你們說這可怎麼辦呀,現在語文考試這麼重要,孩子不愛看書,以後怎麼趕得上!”

這位媽媽的擔憂不無道理,也說出許多家長的心聲。

從2017年9月份開始,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統一採用全新的“部編本”(由教育部直接編寫)。其中換掉約40%內容,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

僅小學6個年級,古詩/文就達到124篇,佔全部課文30%。初中3個年級,古詩/文總篇數也提升至124篇,佔到全部課文的51.7%。

究竟什麼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你有沒有被帶偏了?

這樣改編將導致閱讀量少的孩子,在後續學習中會越來越吃力。當孩子覺得吃力又學不好時,自然對讀書失去興趣,成績由此下降,如此環環相扣。

這正是這位媽媽不想看到的結果。

02

有人歡喜有人愁。

正在這位媽媽為孩子不愛看書而一籌莫展時,那邊朋友告知,她同事的孩子以高分考上了清華。

朋友說,這個孩子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以及自律能力,都讓他們望塵莫及。

她同事在被大家追問如何教育孩子時,說了要讓孩子大量閱讀和養成良好習慣。

她同事在孩子小時因忙於工作,對孩子的教育也有點疏忽。後來調整工作抽出更多時間陪孩子後,她主要抓的就是閱讀和習慣的養成兩個方面。

首先,固定的閱讀時間。

3歲之前陪孩子較少,3歲-7歲期間,她基本每天都雷打不動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家裡各個孩子伸手能夠到的地方,都放上孩子喜歡的書,甚至地板上也會放一兩本,讓她想讀書時就讀。

7歲後,經常就變成孩子給她講故事。

其次,與孩子製作早起和晚睡清單。

每天早上和睡前要做什麼事情孩子都門清,做完就去打√。慢慢地,孩子變得非常自律。

當孩子開始愛上閱讀和養成良好習慣後,就是父母解放之時。

因為浩瀚的書籍海洋,有那麼多優秀的老師與孩子為伴,對他悉心教導,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你唯一需要把關的,就是給孩子買到適合的書。

究竟什麼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你有沒有被帶偏了?

10歲時,她家孩子已經查著字典看完了格林童話全集,安徒生童話全集,西遊記,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眾多的短篇小說集。紅樓夢也開始看了。悶了沒事幹時,就去翻他爸爸的建築書籍。

高中以後,所有的寒暑假基本都按上課作息來學習,時間觀念很強,從不會因為什麼事影響第二天早起學習。而且即使課程再忙,也會抽空看看小說,愉悅身心。

大量的閱讀和良好的習慣,給這個孩子打造了堅實的地基,讓他可以在國內頂尖的學府裡,與一群同樣優秀同學一起激揚青春,譜寫自己的人生。

03

有句話說:“不愛閱讀的學生,都是潛在的差生。”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講到4個孩子因為閱讀而造就不同人生軌跡的故事,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故事中的曉菲和小壯成績中上等,屬於乖乖學生。他們作文整齊但內容貧乏,語法和錯別字較多。

博功課優秀,作文寫得整潔大氣,文章中總有獨到的視角和素材;成 成績中等,但人聰明口才極好,作文寫得雖不好,但才情飛揚。

曉菲和小壯的父母不讓孩子看課外書,擔心影響學習。但作為同齡人的博因家裡藏書豐富,已大量閱讀國外名著、歷史和自然等眾多書籍,閱讀量遠超同齡人。成 逮住什麼讀什麼,比如動物、科幻、偵探和武俠等等都涉獵。

後來,博就讀於一所市重點校,被保送到一所市屬最好的中學讀高中。曉菲和小壯、成 在一所普通中學。

曉菲和小壯成績中等,自己都覺得考上好高中希望渺茫。因覺得學習太難,曉菲已有不想讀書的念頭。

成 上初三後開始著急併發力,後來成績排名年級前幾名,還被評為三好生。

尹建莉老師說,幾個孩子在學習上的發展態勢大致已水落石出。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故事。

在某小學裡有兩個班,一個班孩子成績分數都很高。另一個班孩子成績相對較低。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能進入高分班裡,這讓低分的班主任倍感壓力。不過幾年後情況發生逆轉,低分班的班主任名氣越來越大,因為她教過的學生,後面初中、高中成績都越來越好。

原來這個班主任經常花時間帶孩子們進行大量閱讀。她沒有完全為了分數而教學,也沒有因小學階段看不出效果就放棄閱讀,她相信這會讓孩子們受益終生。

難怪尹建莉老師說:“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

人生比的是耐力,而不是一時之力。正是閱讀,給我們馬拉松式的人生不斷供給養料,可以讓我們一路勇往直前。

究竟什麼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你有沒有被帶偏了?

04

錢理群先生說:“讀書是這樣的一種精神活動:一書在手,就可以打破時空界限,自由穿梭於古今中外,漫遊於人類所創造、擁有的一切文化空間,在閱讀中重新經歷、重新感受書本中的生活……中小學教育注重的是經典閱讀,孩子們就可以與創造人類和民族精神財富的大師巨人對話。”

讀書如此重要,但開篇那位媽媽說的情況並非個案。我們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1、 與孩子建立固定閱讀時間

親子閱讀,大家用得最多的是睡前故事。每天在固定時間給孩子講10-30分鐘故事,1-2個月後,你就會發現閱讀已經慢慢植入孩子的內心。

2、給孩子讀書的氛圍

打造家庭圖書館(或者書牆),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放上孩子愛看的書。客廳臥室都要有。此外,經常帶孩子到圖書館和書店去看書。

我一個朋友在孩子小時除了家裡有讀書氛圍外,每個月都帶孩子去逛書店。現在孩子見到書就跟見到媽媽一樣痴迷。

3、 選孩子喜歡而非你喜歡的書

選擇書籍主要以孩子興趣為主,不要覺得名著好就讓孩子看名著,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尹建莉老師女兒圓圓最早讀的長篇小說是金庸武俠小說,因有懸念,可以吸引人孩子讀下去,而且文筆老練,通俗流暢。

4、向身邊優秀的父母取經

向優秀的父母看齊。他們會花很多時間去研究和了解關於孩子的一切,很多你不知道如何入手的問題,他們都有方法。

我就非常喜歡和一個優秀的媽媽溝通。遇到問題諮詢她,書籍推薦也會諮詢她,她會給我適合又有用的現成答案。

5、父母以身作則和引導最為重要

言傳身教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放眼看出,很少有成天打麻將的父母,能教出特別愛看書的孩子。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前面孩子考上清華的媽媽,40多歲,才華橫溢且極為自律,身材和皮膚也保養得很好,單位裡大型接待、演講和主持,只能是她上,無人能敵。

優秀的父母,自然更容易培養優秀的孩子。

05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生活裡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

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可以打開你眼界,豐富充實你生命的內在,讓你經歷千百種不同的人生。

它讓我們在成長的道路擁抱自我靈魂,不懼孤獨、不畏艱難。

如果人生真有所謂的“起跑線”, 那就是閱讀這條線。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飽覽詩書,人生的起跑線裡,她已經贏了太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