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真的昏庸嗎?諸葛亮爲何不取而代之?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劉禪

劉禪真的昏庸嗎?諸葛亮為何不取而代之?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劉禪

《三國志》後主傳:後主諱禪,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立為王太子。章武三年夏四月,先主殂於永安宮。五月,後主襲位於成都,時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歲魏黃初四年也。

《三國演義》中劉禪的第一次露面就顯得無心無肝,因為趙雲為了救他,在萬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差點把命搭上,他卻能呼呼大睡。往後的記載就是寵信宦官,拖諸葛亮和姜維伐魏的後腿。而《資治通鑑》則是貢獻了“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併成功塑造了一個“二傻子”的形象。

劉禪真的昏庸嗎?

從《三國志》留下的少量記載來看,劉禪的能力應該是被後人誤解了。首先,以劉備之能,不會立一個二傻子來接管自己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其次,諸葛亮當政時,獨攬軍政大權,罩的他暗淡無光。但是,以後來蜀國的情況看,劉禪其實絕非那麼簡單。

劉禪真的昏庸嗎?諸葛亮為何不取而代之?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劉禪

先看《三國志》中的幾段記載:

建興元年遣尚書(郎)鄧芝固好於吳,吳王孫權與蜀和親使聘,是歲通好。

三年春,務農殖穀,閉關息民。

十二年以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以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

十三年春正月,中軍師楊儀廢徙漢嘉郡。夏四月,進蔣琬位為大將軍。

對外政策上與吳修好,對內休養生息以安民,同時還任用蔣琬、楊儀等賢臣來治理國事,從這幾件事上來看,他至少應該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君主,和昏主是絕然掛不上鉤的。

再看劉禪的在位時間,從223年登基,至263年投降曹魏,稱帝四十一年。其在位的時間,在三國時期所有的國君中是最長的。當時社會動亂,能執政如此之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做到的。或許有人會說,他當這麼長時間皇帝,完全是諸葛亮的輔佐,可是,諸葛亮死於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二十九年皇帝,似乎難以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

在其他史料上記載的幾件事說也很說明問題。

魏國大將夏侯霸因遭到曹爽的株連而逃亡入蜀。他的父親夏侯淵就是被蜀將黃忠所殺,他能逃到蜀國來,足見其已是走投無路了。但劉禪在接見他時,卻只淡淡地說:“你父親是被反間計所殺,並非是我先人直接謀害的。”只是輕描淡寫的寥寥數語,就讓夏侯霸放下心來。

諸葛亮死後,安漢將軍李邈上書,含沙射影地詆譭諸葛亮有不軌之心,他本以為這樣做會迎合主忌權臣的心理。誰知劉禪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將李邈處死。因為劉禪知道,諸葛亮雖然能力有欠缺,但忠心是滿滿的。

一個人口和地利絕對劣勢的國家,從誕生起就在打仗一直打到滅亡(前期諸葛亮後期姜維),作為大部分時間都在權力不完全屬於自己的君主能做到不內亂,每次打仗士兵都有飯吃,還能苟延殘喘幾十年,這就說明他能力絕對不差。

還有一件事最能證明劉禪有充分的能力識人用人、總領朝綱: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立即就廢除了丞相制度。然後任命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行政,兼管軍事。又任命費禕為大將軍,主管軍事,監管行政。也就是把原來集權於諸葛亮一身的職務和權力,一分為二,而且還讓兩個人相互交叉、相互制衡。試想,能做出這樣一種政治安排的人難道會是庸劣之主嗎?

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但從這些事件的背後來分析,劉禪非常有能力,但性格比較平和,不是好爭的那種人。劉備託孤後,諸葛亮一方面認為責任很大,做什麼事都親力親為,盡心盡力。另一方面初入權力中心,把權力看地很重,抓地很緊,在軍政事務管理上表現地非常強勢。對此,劉禪表現地很淡定:諸葛亮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麼幹就怎麼幹,自始至終對諸葛亮信任有加,內外事務全委之,之於能否光復漢室憑你諸葛亮的能耐。可惜的是諸葛亮沒有那個能耐。

劉禪真的昏庸嗎?諸葛亮為何不取而代之?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劉禪

從小說和史料記載來分析,劉禪實際上是一個文學和史學的犧牲品。從文學上來講,描寫一個人需要把他藝術化;從史學上來講,對君主和名臣需要神化。而藝術化和神化一個人,就要減少他的錯誤和責任,甚至要把很多錯誤和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

很不幸,為了神化和藝術化一個諸葛亮,劉禪便成了那個倒黴蛋和犧牲品。看一下史料和小說中的諸葛亮,不單要把別人的功勞移到他身上(象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等),而大權獨攬、窮兵黷武、用人唯親等問題隻字不提。因為既然諸葛武侯這麼厲害,為什麼還沒有完成興漢大業呢?原因出來了,因為劉禪昏庸無能,光拖諸葛亮的後腿,讓諸葛亮在外打仗的時候都不能安心,所以仗也打不好,國家也完了。

想繼續證明劉禪非但不弱智,而且很睿智,就不得不提那個非常著名的事件:“此間樂,不思蜀”。

語出《資治通鑑?魏紀十》:丁亥,(魏元帝)封劉禪為安樂公,子孫及群臣封侯者五十餘人。晉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況姜維邪?”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謂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岷、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禪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劉禪真的昏庸嗎?諸葛亮為何不取而代之?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劉禪

注意其中的三句話:

1、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

2、(郤正怕劉禪鬧笑話,教了劉禪幾句話,被司馬昭知道了)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3、封劉禪為安樂公。

簡單的三句話,一個活脫脫的玩物、一個毫無威脅的糊塗蟲躍然紙上!千百年來,人們由“樂不思蜀”而百般地看不起這位劉後主。試想,一個能把國家治理二十幾年的君主難道真的會如此不堪嗎?


劉禪真的昏庸嗎?諸葛亮為何不取而代之?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劉禪

此文編輯參考各省各市地方誌,由小編編輯整理彙編而成,加之小編能力有限,倉促而成,如有歷史、地名、建制等等不同,請見諒,最後小編在此感謝您能在百忙的時間點擊“小熊說故事”,如果覺得小編寫的還算可以的請您點一下您的金手指,關注我們歐:小熊說故事!您的鼓勵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