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鹿泉:國家非遺——獲鹿絲弦

絲絃劇目相當豐富,約有500多出。其中既有表現民間情趣的生活小戲,又有反映宮廷鬥爭的袍帶大戲。除了唱腔別具一格,絲絃音樂也獨具特色。板胡就是絲絃標誌性的樂器。

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
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
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

絲絃板胡主要特點就是,聲音比較渾厚,特別亮,穿透力特別強。目前,絲絃板胡已被我區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解建和也成為了絲絃板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

1938年,玉順班又稱隆順和劇社,讓絲絃劇種紮根於城市,從跑廟會改為常年性劇社演出。1947年,石家莊解放後,政府派國家級藝術家指導戲班改革,1953年,正式更名為“石家莊絲絃劇團”。1957年,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力邀絲絃劇團進京演出,引起了巨大轟動。

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
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
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

1959年,隨著絲絃劇種的逐漸壯大,石家莊絲絃劇團成立了兩個劇團,把二團更名為獲鹿絲絃劇團。招收了一大批優秀學員,許多劇目在石家莊匯演中屢獲大獎,在老百姓中留下了“獲鹿小絲絃”的美名。

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
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

現如今,在鹿泉的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鹿泉人在傳承演唱著這一古老的藝術。獲鹿鎮中學、第一實驗小學、南海山小學和青少年活動中心都開辦了絲絃學習班。孩子們的一招一式都在印證著鹿泉絲絃經久不衰,後繼有人。

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走遍鹿泉:国家非遗——获鹿丝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