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思考中國做好準備嗎?

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戰略思考中國做好準備嗎?​資本的本質就是獲取利潤,無論是否怎樣獲取。我們這一代人是受到國家至上的教育。無論如何我們是經歷了國家從弱小到強大,貧窮到富強的一代人。我們經歷國家從戰爭年代,到發展與恢復國民經濟,也經歷了國家財富的社會積累。雖然許多不如意但是國家的經濟基礎的以及國家政權以及法律體系掌握在中國共產黨與政府的手中。 其資本市場的運行規則是在國家可控得範圍。

但是自從加入世貿與美國士丹利國際公司,中國股市納入MSCI後,中國的指標股市盈率已經是12倍。這種價格已經是世界通行,甚至比歐洲還要低。 東西方文化以及意識形態的不同。更多的除了合作外,競爭與封鎖是必然的。 這裡邊包括技術與裝備還有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競爭。

中國企業到美國上市有其雙方國家利益的需要。中國企業到美國給美國也帶來了就業技術與信息的資源。同時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也享受可美國市場長達9年的上漲期。這種上漲期帶來的中國在美國上市的價值提升與溢價。 相反中國股市經歷2007年股市高峰6100點後,一直徘徊在3000點以下。時間長達11年,期間更是受到2015年6月的暴跌。市場市值受到了嚴重的創傷。 加上中國股市法律法規建設,還有監管的標準與監管制度執行尺度,還有IPO發行,上市增發,配股,債轉股管理指導思想與計劃上缺失。往往處於政策的左右搖擺與動搖中。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資本市場的開放金融的開放,已經成為必須的行動。還有2018 年04月博鰲論壇新一屆政府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金融開放時間表。讓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佈局與安排。 中國股市近期的走勢是完全沒有想到的。

在世界主要國家股市走勢2018年上半年中國上證指數與深證指數分別名列倒數第二與第一。與其他國家相差負的12%~17%。我們可能會找出許多理由。但是基礎數據說明我們國家管理股市的能力還是有問題的。而且是在中國經濟轉型成功,還有經濟發展正常的情況下。讓世界產生對中國經濟的懷疑。 至少我們股市市場導入與市場信息傳達上,存在不暢問題。這些情況的發生。

特別是對市場壓力還有上市公司質押問題的存在疑問。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有數據顯示上市公司會以各種方式把資產質押,上市公司質押企業達到90%以上。隨著股市的下跌,爆倉的風險是必須面對的,而不是由我們發表一個報告,說中國上市公司質押不存在質押風險就算完了。其實目前經濟之間的國際化於滲透化是事物發展與客觀的存在。以四大國際會計事務所為代表的中介公司,是我們國家上市公司的審計機構。我們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是要經過其審計出具證明的。

再有獨角獸迴歸問題,四新的提出沒有問題,但是在美國上市企業的溢價市值和國內縮價之間,上市企業市值的排列。阿里巴巴再美國市值5000億市值,按照三六零迴歸時在美國迴歸後市值升值7倍計算,阿里巴巴市值將要達到3.5萬億。以此同時中國工商銀行是國內最大的銀行其市值才1.83萬億。就是加上農業銀行1.075億兩家銀行都達不到阿里巴巴這種企業的市值。加上騰訊的迴歸,更加的複雜化。所以獨角獸迴歸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

前期的調研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數學模型與實際模擬,路演等是科學的,來不得半點馬虎,否則對於中國股市將是巨大的危險。 同時,外匯儲備與匯率,清算,現鈔,國際結算通道等也是必須面對與應該具有的措施。

總之,我們面臨巨大的機會的同時,同時也有許多未知的風險。所以慎重與完善可靠的法律體系的設計是必須前置。這種前置是中國金融安全的必要底線,也是防火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