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五個「學得雜,學不精」大學專業

大學裡讀了一個“學得雜,學不精”是什麼體驗? 這些專業以“寬口徑、厚基礎”而著稱,而淺嘗輒止的本科學習,尚不足以將你打磨成專業精英。繁雜的課程,又缺乏較高的專業門檻,好像什麼都可以做,又好像什麼都還不會做。

你想逃掉那些“水課”,又不甘心大學四年變成一個油膩的人。你想想深耕下去,又一時抓不住主線、找不著重點。只能眼看日子卻如溫水煮青蛙一般,匆匆流逝。

本科五個“學得雜,學不精”大學專業


經濟學

一聽“經濟學”這名字,很多人以為畢業後不是叱吒商界的領軍人物,也得是摩天大樓裡的高級白領,這真是個天大的誤會!事實上,經濟學家是研究經濟規律的,屬於社會學科範疇,研究理論的和實踐賺錢的,往往是兩撥人。

經濟學專業知識以“廣”和“精”著稱,本科學習往往“廣”但不精,有志向深入學習的同學,要麼本科修雙(經濟學+數學),要麼深造讀研,懷著經世濟民的理想,在表格、數據、數字模型中忍耐乏味與寂寞。

而如果你是以本科就業為導向,很不幸,經濟學才不教你直接賺錢的學問,比不上金融、財務、會計那麼實用。

這時候,學了四年經濟學的同學會發現,核心課程的微觀、宏觀、計量經濟學都不能直接保你生存,還是非核心的會計課、市場營銷課、國際貿易課,在關鍵時刻拉了一把。

總之,要體現出經濟學的“技術壁壘”,還是先念到博士階段再說吧。

電子工程

覺得電子工程專業聽起來高端、大氣的人,此後都在繁重課程之中,在焊板子+插電路+編程+抄實驗報告+掉頭髮中度過四年。

電子工程是一個口徑非常寬的專業,專業知識橫跨了電子電路、信號處理、網絡、通信、微博等眾多領域,所以大學階段的課程才會非常多。

知乎網友曾調侃,“電子工程,就是能和微電子搶芯片設計的飯碗,能和軟件工程搶碼農的飯碗,能和自動化搶無人機飛控設計的飯碗,能和通信工程搶高頻設計的飯碗,就是去城隍廟開個鋪子畫PCB都餓不死的專業。” 當然,弊端也很明顯,想深入學習某一領域,就得自己多鑽研,否則大多數人只能做到樣樣涉獵,卻很難精通某一部分。

工商管理

翻開《高考志願指南》,都說工商管理專業是培養具備商業分析能力、綜合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具備很高的專業門檻。

而一旦進入工商的坑,面對“市場、物流、國貿、會計、審計、人力資源”等有多又泛的課業時,大多數人還是在繁雜的課程裡迷失了方向。

這個專業的好處是高瞻遠矚,熟悉每一個崗位。壞處是很難腳踏實地,知識泛泛,又苦於本科時理論落不到實處,沒有一技之長。

我國工商管理專業從國外引進不過15年曆史,起步晚、缺乏範式,加上專業門檻較低,院校紛紛擴招,如今,每年工管在校生大約50到100萬人,專科生大約40萬人。自然造就了課程質量良莠不齊,畢業生前景一言難盡。

國際經濟與貿易

很多人被“國際+經濟+貿易”這麼華麗麗高大上的標籤吸引來後,仔細看課程設置才發現,又學英語,又學數學,又學會計,又學經濟,學了這麼多,都是淺嘗輒止,真的很難深入到某一個領域。

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個專業逐漸成為家長學生們追捧的熱門專業,很多高校更是紛紛跟風開設此專業,報考分數也水漲船高。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作為一門泛學科,囊括了很多技術內容,操作系統原理、數據庫基礎、網絡技術、C語言、Java語言等,通通都得學。

隨著互聯網蓬勃發展,就業前景也十分廣闊。系統開發、軟件開發、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等領域,都需要本專業的人才。

進,可做網絡工程師、軟件工程師,退,可做企事業單位的計算機日常維護,總之,“有技術,都是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