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修身的目的是什麼了?

原文: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1),先治其國(2);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3);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5);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6);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7);致知在格物(8)。

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修身的目的是什麼了?

註釋:

  • (1)欲:想要。天下:指天子所統轄的地方總稱。從今日應用來說,也可以說就是國家,範圍也可以擴大到全世界。

  • (2)治:本指“使水平”,此指“使國平”。國:指諸侯的封地。從今日應用來說,也可以說是省與直轄市之類。

  • (3)齊:使人在道德修養上向聖賢君子看齊,同“見賢思齊”之“齊”。家:指士大夫的封地。從今日應用來說,也可以說是家族、家庭。

  • (4)修:早道德上修養。身:自身,自己。

  • (5)正其心:使自己的心態端正。

  • (6)誠其意:使自己的心意真誠。

  • (7)致其知:使自己在知識與智慧上得到提高。

  • (8)格物:對天地萬物及天地萬物之道能夠感知,目的是為了與心相通,認識自己的本性。

譯文:

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修身的目的是什麼了?

  古人要使明德顯明於天下,需要先能夠使諸侯國安定平和;要使諸侯國的百姓安定平和,需要先使士大夫封地內的百姓向聖賢君子看齊;要使士大夫封地內的百姓向聖賢君子看齊,需要自己先修養好道德。要自己修養好道德,需要先使自己的心態端正;要使自己心態端正,要先使自己的心意真誠;要使自己心意真誠,需要先使自己在知識與智慧上得到提高;要使自己在知識與智慧上得到提高,在於對天地萬物及天地萬物之道能夠感知。

說解: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修身的目的!三綱領提出了修身治國的總途徑,這裡提出的八目則是更詳細的步驟。所謂八目,就是指平天下、治國、齊家、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

  以上一段是從末到本的順序,好比是從眾多的樹梢追尋到樹幹、樹根,是從最高執政者來說,所要求的是最高執政者以及平天下和修身的步驟和原則;下面一段是從本到末的順序,好比是從樹根而生髮到樹幹、樹梢,是從庶民的角度來說,所提供的是每個庶民的修身步驟,以及修身之後可以從政治國平天下的步驟,只要遵循這個步驟進行,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最高執政者。

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修身的目的是什麼了?

  最高執政者要“明明德於天下”,所講的是“明明德”,而不是用權力去控制天下,所以,最高執政者自己的“明德”是最重要的,這是“王道政治”的方法和步驟,而不是“霸道”。日月無光,無法給天下帶來光明;日月之光,要無私地普照天下。空言天下的太平實在太空洞,所以,需要落實到下面的每個步驟之中。

天下由各個諸侯國構成,只有每個諸侯國都能安定平和,天下才會太平,這就要求諸侯國的國君自身端正。諸侯國中掌握權力的是士大夫,士大夫的封地內的百姓能夠有道德修養,諸侯國也就能安定平和。士大夫要帶動百姓提高道德修養,自己就必須先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這是說,大環境要好,必須有每個小環境都好;要想大環境好,對上一級的道德修養的要求就更要高一些。在道德修養上,只能堅持對上級的高要求,也就是要注意上行下效。所以,一旦出現了問題,先不要把責任推給下極。

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修身的目的是什麼了?

每個人都需要修身,越是級別高的就越需要注意。怎樣修身呢?首先,就是要自己先端正自己的心態。堅持道義,而不能存私心、求私慾。其次,正心要以心意真誠為基礎。或許因為修養不夠而犯過失,如果心態端正了,又是出於真誠之心,那麼,一方面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另一方面也容易得到人們的寬容。其三,誠意以提高自己的智慧、使自己的知識廣博為基礎。擁有了真知和豐富的閱歷之後,更能體會誠意和正心的必要。最後,智慧的提高和知識的廣博以“格物”為基礎。感悟天地萬物是如何生生不息的,由此而感知天地萬物之本性、本心,除去個人內心的私慾。這是從修身之“末”到“修身”之“本”的方法,沒有“修身”之“本”,就像樹木無根一樣。


若喜歡本文,請收藏轉發出去吧,感謝支持,感謝關注!辛苦之作,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也可私信餘,感謝各位的支持,若有喜歡易經,傳統文化,國學經典的敬請關注我,更多實用術數敬請關注微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