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老鄰居是走向亞洲霸主還是走向毀滅?

中國是一個文化歷史悠久的國家,這不但表現在時間的跨度長,而且表現在內涵的豐富多彩。從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歷史遺留物品和由典籍記載流傳下來的事件中,我們都可以強烈地感覺到這種文化內涵的震撼力。滔滔的江水東流東海,流盡世界航船的部署.唐詩宋詞,至今使人陶醉,李白,孟浩然,范仲淹………有流芳千古的岳飛,有遺臭萬年的秦檜.但是歷史記載當中還有許多我們只能聞聽而再也無法感覺和觸摸到的文化寶藏,對這些歷時千年以上的文化損毀所留下的空缺,我們除了留存在心頭的遺憾而外,只能一遍遍地默唸著她們的名字,將她們牢牢地記在心間了。

印度是當今世界上的一個大國,也是最近時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印度在經濟、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西方國家的學者和媒體,往往喜歡拿印度和中國相比,在它們的忽悠下,印度本國人也十分關注印度和中國的對比。在一些人看來,印度未來將很快超過中國,併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然而,印度最應該關心的不是能不能超過中國,而是未來會不會走向四分五裂。

我們的老鄰居是走向亞洲霸主還是走向毀滅?

為什麼這樣說呢?要從印度的歷史說起。印度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歷史悠久,並不就是說印度一直可以成為一個“國家”。幾千年裡,印度地區幾乎始終處於小國林立的分裂狀態,就算是所謂的大統一時期,一,時間非常短暫,二來根本沒有實現對征服地區的有效統治,仍然非常鬆散。早期印度最接近統一的時期,是史詩阿育王時代,大約相當於中國的戰國末期。阿育王是孔雀王朝建立者旃陀羅笈多的孫子,在他父親去世後,殺掉眾多的兄弟姐妹而奪得王位。在其統治的前期,阿育王連年發動戰爭,征服了初印度半島南端以外的大部分地區,在印度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相對的統一。很多地方仍保持著獨立半獨立狀態。在阿育王死後,古印度迅速衰亡。

我們的老鄰居是走向亞洲霸主還是走向毀滅?

印度再度實現統一,這已經是17世紀的事了。但這次的統一仍然程度很低,奧朗則布嚴厲的宗教政策激化了宗教矛盾,引發了激烈的反抗運動,馬拉塔人建立了政權,甚至一度強大到與莫臥兒王朝相抗衡。奧朗則布死後,印度再次四分五裂。這時,歐洲列強紛紛加入爭奪。印度真正成為一個統一的稱謂,是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然而,這個時候的印度地區也沒有達到高度的統一,無數的土邦都是相對獨立的。印度獨立之後,由於矛盾太深,很難成為一個統一國家,只能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後來巴基斯坦又分出孟加拉國。就算是現在的印度,仍然不能說治理程度有多高,作為一個聯邦制國家,印度的各個邦擁有較多的自主權。

我們的老鄰居是走向亞洲霸主還是走向毀滅?

除了歷史上缺乏統一的凝聚力之外,更多的恐怕還是來自於目前的現實。一是民族成分複雜,沒有一個居於絕對多數的主體民族,人口最多的印度斯坦族,也僅佔總人口的46.3%,而整個印度,語言也不統一,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也有相當大比例的人口是不會的,印度總共有2000多種語言。二是發展的嚴重不平衡,階層之間不平衡,地區之間更加不平衡,這導致階層之間、地區之間矛盾激化,如果不能有效解決,未來引起對立甚至分裂的可能性是有的。翻開浩瀚的歷史畫卷,許多歷史人物脫穎而出,向人們訴說著尊嚴.從在北海牧羊十九年而從未放棄祖國的蘇武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從“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從置生死於不顧、憤怒銷燬鴉片的林則徐到巴黎和會上從容不迫、昂首挺胸的顧維鈞,他們用尊嚴描繪著自己的人生.尊嚴之歌穿越歲月的風塵而歷久彌新;尊嚴之歌趟過歷史的長河而亙古不變.歷史沒有記載的史料讓我們無法瞭解過去,留給我們的遺憾我們只能在心中思念。

看完你有什麼感受呢,歡迎留言,你的留言可能在我們下次寫文中提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