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哥本哈根大學 (英文: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坐落於丹麥王國首都哥本哈根,是丹麥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和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世界Top30頂尖研究型大學。大學建於1479年,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學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從最初只對社會名流開放,已發展成一所學科全面、集教育與科研於一身的世界著名公立大學。哥本哈根大學構建起了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經濟和科技,併為丹麥培訓了許多學者、醫生、律師和教師等專業人才。

作為歐洲頂尖的教育和科研機構之一,哥本哈根大學享有最高等級的國際聲譽,下屬6個學院,包括36個部門以及200多個研究中心,綜合排名躋身世界一流。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中,哥本哈根大學位列全球第30名,歐洲第6名。2017-2018年美國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第37名(U.S.News),歐洲第8名。2018年CWUR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第39名,歐洲第8名。2017-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全球第73名,其中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與哥倫比亞大學並列第25名。

此外,哥本哈根在2016年“最佳學生城市”榜單中,榮列第27位(QS)。

在哥本哈根大學的發展過程中,截止2017年,共有三十七位學生、校友、教授曾獲得諾貝爾獎。

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文化傳統

校訓

在位於Frue Plads的古老的大學主樓的正門之上,棲著一鷹,其下就是哥本哈根大學的校訓。原文為拉丁文“Coelestem adspicit lucem”(全句為“Sublimia petens ingenium/ Coelestem adspicit lucem”)。丹麥文為 "Den ?jner det himmelske lys"。

英文為 “It beholds the celestial light”。關於其中的“It”,有兩種說法,一說猜測其為北歐神話中的維德佛爾尼爾,見證哥本哈根大學洞徹天際的智慧之光;另一說則出自彼時在哥本哈根大學同時攻讀文學與自然科學學位的冰島詩人 Jónas Hallgrímsson 的詩 Hornbjarg (“Horn Crag”) ,詩中的鷹是柏拉圖等思想者之沉思——或者更廣泛地說,人類之精神——的意象:鷹注視著天光的盡頭,因其不懼陽光,而目光銳利;意指只有志存高遠,不畏艱險,洞燭幽微,方能接近真理。

此校訓譯成中文為“目之所及,天光妙契” 。

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學校設施

1728年10月,哥本哈根發生持續4天的大火,近三成的城市建築被燒燬,二成的城市人口無家可歸。火災亦使哥本哈根大學圖書館毀於一旦,近4萬冊圖書付之一炬,其中大量是中世紀留存下來的珍本和孤本;哥本哈根大學天文臺的觀測設備和觀測記錄也被燒燬。不過,學校倖免於1795年的大火。

雖然學校在1801年的哥本哈根戰役[Battle of Copenhagen (1801)] 中未受波及,但地質博物館在1807年英國和丹麥的交戰 [Battle of Copenhagen (1807)] 中被毀,當時英國的艦隊炮轟哥本哈根城 (Bombardment of Copenhagen),哥本哈根大學超過一半的古老建築在這次戰役中被毀。

1836年,新的大學主樓落成。哥本哈根大學的很多附屬機構,包括圖書館、動物學博物館、地質博物館、植物園和溫室等都是在這段時間內建立起來的。進入20世紀,哥本哈根大學把發展轉向哥本哈根市的北部,在那裡成立新的大學醫院、新的圖書館、理論物理中心、自然科學中心。

哥本哈根大學現有許多博物館、博物園,如動物學博物館、植物園和溫室、地質學博物館、醫學博物館等。地質博物館現藏有800多萬種樣品;植物園則最大規模地收集了現存植物種類,擁有全球三萬多種植物,並擁有三個基因庫。哥本哈根大學圖書館現已併入丹麥皇家圖書館(The Royal Library,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Denmark and Copenhagen University Library),是北歐地區最大的圖書館。

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學校簡史

哥本哈根大學位於北歐和歐洲大陸的十字路口,擁有500多年的歷史。建校以來,從中世紀的學術先師同教廷、國王的抗辯,到20世紀上半葉兩位科學巨匠玻爾與愛因斯坦之間的學術爭論,構成一部不斷探索真理、追求極致、繁榮文化、開拓文明的教育創業史。

哥本哈根大學成立於1479年6月1日,國王克里斯蒂安一世批准其成立。和歐洲其他國家早期的大學一樣,哥本哈根大學最初也是由天主教會創建,屬天主教會管轄,以培養教士、傳播基督教思想為職責。早期的哥本哈根大學的專業設置除神學外,還包括法學、醫學和哲學。1482年,大學圖書館建立。1533年至1536年,學校經歷了3年丹麥內戰。

1537年馬丁·路德新教改革之後,哥本哈根大學轉歸丹麥路德會(Danish Lutheran State Church) 並得以重建,從天主教大學轉變為新教大學,新校徽上的人物就是批准並支持這次重建的國王克里斯蒂安三世。1569年,弗雷德裡克二世為學校的師生設立了獎學金基金。1642年,學校啟用在圓塔(Rundet?rn) 的天文臺。1654年,大學圖書館遷址至圓塔附近。1661年,弗雷德裡克三世開始籌建皇家圖書館。

1675年至1788年間,哥本哈根大學引進了學位考試製度,這種制度最先應用於神學院,之後向其他學院推廣。課程越來越多,尤其在醫科和法學方面,發展非常迅速,學院漸具規模。哥本哈根大學的圖書館、教學醫院等重要項目也陸續興建起來,成為丹麥高等教育及科研中心。1788年的憲章劃定了大學的職權範圍,促使學校從古典歐洲大學轉型成為現代化的學術機構,所有專業的學生必須參加學位考試來獲取學位證書,學校也開始把重心從教學轉移到研究上。

1842年和1850年之間,哥本哈根大學進行了大規模的院系調整。原來的醫學院和外科醫學研究所合併為保健科學學院。1848年,法學院內也進行了調整,將新興的政治學科歸入法學院。1850年,數學和自然科學專業從哲學院中分離出來,單獨成為一個獨立的學院。

1877年,哥本哈根大學錄取了第一位女學生。20世紀上半葉,發軔於第五屆索爾維會議的的哥本哈根學派與愛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諤、馬克斯·馮·勞厄、德布羅意等人之間的學術爭論被視為物理史上最偉大的對決。瀰漫在這裡濃郁而清新的學術自由空氣,使這所古老學府歷久常新。

1960年至1980年間是哥本哈根大學發展的黃金時期。期間,學生人數從6,000增至26,000,教職員工人數也相應大規模地增加。此外,這一時期內還興建了新的動物學博物館,以及以奧斯特和奧古斯特·克羅命名的研究所。哥本哈根大學於1970年頒佈校規,規定對大學施行民主化管理。1973年,這一規定得到修正,並很快被丹麥的所有高等教育機構所採納。1990年至1993年期間的改革使得大學開設的所有專業都有授予學士學位的資格。

1993年,法學專業脫離社會科學學院而成為獨立的法學院。1994年,哥本哈根大學開設環境科學、南北關係和生物工藝學等新專業,並在政策上給予傾斜,以適應其長期發展的需要。從1996年開始,哥本哈根大學又陸續建造了一些新的建築,包括阿邁厄島 (Amager) 上的生物技術中心和人文學院大樓(今South Campus)。

1997年,哥本哈根大學與西蘭島上的其他丹麥高校,以及厄勒海峽彼端的瑞典高等教育機構加強聯繫,形成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學術共同體 (?resund University),哥本哈根大學和隆德大學設立了秘書處。隨著厄勒海峽大橋的開通,兩岸交流更是日益頻繁,一躍成為北歐最具科研創新活力的地區。

21世紀初,學校有超過3萬7千多名學生和7千多名職工,成為全國最大的教學機構。2006年,學校宣佈開始逐漸撤離擁有超過五百年曆史的哥本哈根內城古教學建築,對日益增多的院系部門進行集中化,以便形成更大、更現代化的校區和加強跨學科合作。

2007年,因合併皇家獸醫和農業大學和丹麥的皇家藥大學,哥本哈根大學納入了兩個新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和醫藥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和醫藥科學學院的生命科學、藥學科學聯同衛生科學,使其成為北歐最大的健康和生命科學中心之一。2012年,醫藥科學學院、衛生科學學院、三分之一的生命科學學院合併為醫藥與健康科學學院,剩下三分之二的生命科學學院併入自然科學學院。至此,六大院系形成。

2013年4月,皇家圖書情報學院 (The Royal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正式併入人文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