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中藥外用法,7個詳細的操作護理方法,人人都看得懂的小貼士

我們日常生活中生了小病,有的人就會在家裡自行處理,那麼今天小編就中藥的7種外用法以及具體操作護理方法安利給每個需要的人。

一.膏藥

又稱之為薄貼,是以膏藥敷貼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法。其製作是按照處方藥將藥物置於植物油中煎熬去渣,然後加入黃丹再熬,凝結後將熬成的藥膏攤在布上或紙上而成。

功效:

有消腫止痛,活血通絡,軟堅散結,拔毒透膿,去腐生新,祛風勝溼作用。

臨床應用:

外科癰瘍癤腫,已成膿未潰,或已經潰膿毒未盡和瘰癧、痰核、風溼、跌打損傷等。

7種中藥外用法,7個詳細的操作護理方法,人人都看得懂的小貼士

操作護理方法:

使用前先將膏藥四角剪去,清潔局部皮膚,將膏藥放在熱源上烘烤加溫,使藥膏軟化後再敷貼患處。加溫時要注意不宜過熱,以免燙傷皮膚。膏藥敷貼後,要加以適當固定。使用後,應注意觀察皮膚反應,如果局部出現丘疹、水泡、紅腫或瘙癢感較重,應隨即取下膏藥。除去膏藥後,局部可用松節油擦拭乾淨。

二.藥膏

藥膏為粉藥與飴糖、蜂蜜、植物油、鮮藥汁、酒、醋、凡士林、水等賦形劑調和而成的厚糊狀軟膏。

功效:

有消淤止痛,舒筋活血,接骨續筋,溫通經絡,清熱解毒,生肌拔毒作用。

臨床應用:

癰腫瘡瘍,跌打損傷各期的淤血、腫脹、疼痛、骨折等。

7種中藥外用法,7個詳細的操作護理方法,人人都看得懂的小貼士

操作護理方法:

先清潔局部皮膚,將藥膏塗在大小適宜、摺疊為4~6層的桑皮紙或者紗布上,敷於患處後包紮,關節部位採用“8”字形或螺旋形包紮,一般2~3天換藥一次。

三.燻洗療法

燻洗療法是將藥物煎湯或用開水沖泡後,趁熱進行全身或局部的浸泡、淋洗、燻蒸、溼敷。通過藥物加熱後的熱力、藥力的局部刺激,藥物通過皮膚的吸收和蒸氣滲透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功效:

疏通經絡,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祛風除溼,殺蟲止癢作用。

臨床應用:

跌打損傷,肢體關節疼痛,活動不利,各類皮膚疾患,坐浴克用於婦科和肛腸科疾患。

7種中藥外用法,7個詳細的操作護理方法,人人都看得懂的小貼士

操作護理方法:

遵醫囑正確培好藥液,溫度一般為40~50℃為宜,洗浴時要防止燙傷。洗浴時間每次30~40分鐘,如有必要,可先燻後洗。注意在坐浴和洗浴時注意觀察病情,如果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洗浴。女性朋友注意,月經期間不要坐浴。此外,燻洗法還可以進行室內外空氣消毒,滅蚊蟲和治療某些皮膚疾患。

四.熨敷療法

熨敷療法,是用藥物、藥液直接加溫,或煎湯敷於局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利用溫熱和藥物的作用,以達到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腫的目的。熨法有藥熨法、鹽熨法、醋熨法、坎離砂熨法和水熨法等。

功效: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活血祛瘀等。

臨床應用:

可用於虛寒性脘腹痛、跌打損傷、寒溼痺痛、癃閉、瀉洩、腹水等。

7種中藥外用法,7個詳細的操作護理方法,人人都看得懂的小貼士

操作護理方法:

按醫囑備好熨敷所需用品,如準備好熱水袋、熱熨袋或將藥物加熱裝入袋中等。溫度要適宜,一般不可超過70℃。將熱熨袋放置於需熱熨部位,時間為30~60分鐘,溫度不足時可加溫複用。熨敷期間注意隨時聽取病人對熱感的反應,觀察局部情況,以免燙傷皮膚,必要時可隨時停止熱敷。陽熱實證患者不宜使用熨敷法。

五.摻藥療法

摻藥療法,是將藥物製成極細粉末直接撒佈於創面局部,以達到去腐生新,清熱止痛,生肌收口、促進創面癒合的目的。

功效:

去腐生肌、清熱止痛、生肌收口,促進癒合傷口。

臨床應用:

瘡瘍創面、皮膚潰爛或溼疹、口腔黏膜炎症或潰瘍等。

7種中藥外用法,7個詳細的操作護理方法,人人都看得懂的小貼士

操作護理方法:

清潔創面後,將藥粉均勻撒佈於創面上,用消毒紗布或油膏紗布覆蓋,一般1~2天換藥一次。去腐拔毒藥末,有時會刺激創面,引起疼痛,應告知患者,以便取得合作。

六.吹藥療法

吹藥療法,是將藥物製成精細粉末,利用噴藥管,將藥粉噴撒於病灶的一種外治法。

臨床應用:

主要用於摻藥法難於達到的部位,如咽喉、口腔、耳、鼻等處的炎症、潰瘍等

7種中藥外用法,7個詳細的操作護理方法,人人都看得懂的小貼士

操作護理方法:

準備好藥末和噴藥管。吹口腔、咽喉時,囑患者洗漱口腔後,端坐靠背椅上,頭向後仰,張口屏氣,查清部位,用壓舌板壓住舌根,手持吹藥器,將適量藥物均勻吹入患處。吹藥完畢後,令患者閉口,半小時內不要飲水進食,一般每日可吹2~4次。向咽喉部吹藥時,氣流壓力不能過大過猛,以防藥末直接吹入氣管引起嗆咳。小兒禁用玻璃管作為吹藥工具,以防咬碎損傷口腔。吹耳、鼻時,先拭淨鼻腔和耳道,觀察好病變部位,用吹藥器將藥末吹至患處。

七.鮮藥搗敷法

鮮藥搗敷法,是將某些具有藥用作用的新鮮植物藥洗靜、搗碎,直接敷於患處,利用植物藥漿汁中的有效成分達到治療效果。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等。

臨床應用:

一切外科陽證,如紅腫熱疼、創傷表面淺表出血,皮膚搔癢、蟲蛇咬傷等。常用的鮮藥有蒲公英、紫花地丁、馬齒莧、仙人掌、七葉一枝花、野菊花葉等。

7種中藥外用法,7個詳細的操作護理方法,人人都看得懂的小貼士

操作護理方法:

將鮮藥放入容器內搗碎或用手揉爛,直接敷於患處,如條件允許應給予固定包紮。使用時應注意洗淨藥物,清潔局部皮膚,防止感染。

專業的事情,非專業的人要做的更好,就需要好好學習,希望今天小編給大家普及的這些中藥外用方法可以給需要的人帶去實質性的幫助。

溫馨提示:

圖片無任何意義

就是為了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