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片叶子(献给第34个教师节)

文·丁引弟(繁峙)

在我十二年的读书生涯中,直接教过我的老师究竟有多少,现在也记不清了。只有我的小学老师二叶对我的一生影响最为深刻,她影响着我的工作、生活、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品行修为……

我入学时,老师近三十岁,齐耳短发,双眼皮,大眼睛非常明亮,黑里透红的脸庞,嘴唇上有一粒黄豆大小的黑痣,最明显的是她那一米七五的大个子,走起路来一步能跨小女人的两步。

两片叶子(献给第34个教师节)

我的二叶老师(上图)


老师的穿戴是极不讲究的,老是松松垮垮的灰兰衣服,印象最深的是她的鞋带总是在脚底下挟着,从没整整齐齐系过。最好看的就是她的灰围巾了,毛绒绒的,往后一搭,“五四”青年的样子,很是时尚漂亮。

我们村是一个人口不足六百人的小村子。村里只设立小学,一至五个年级共有两名教师,是复式班。教五年级的就只教两个班,其余三个年级只能由一个老师来带。三个年级的学生在一起,人数虽不到二十个人,可课程却不一样。一节课里,先教一年级拼音,十几分;然后让一年级写;再让二年级打开算术,教乘法口诀十几分;四年级先预习语文,最后这十几分钟给四年级,先朗读,然后讲解课文的词语、标点、段落……我的小学就是这样度过的。因为从一开始就这样上课,有影响没影响无人知晓了,但最终年度考试我们也不差。

老师是镇上的闺女,高中毕业后嫁到我们村。丈夫是县城某个工厂的采购,常年在外,连我们一个村的人也难得见他一面。记得那时我们上早自习,每天六点多到学校,老师的大女儿已是三年级的学生,但有个小妹妹需要她照看,所以只好在家自习了。也不知她那小妹妹长到几岁,反正有一天老师没来,有的同学说,她的小女儿死啦。我们几个女生偷偷跑去一看,老师坐在门槛上,怀里抱着那女孩,好像没眼泪,村里人站在那里、劝着、陪着、哭着。不知她女儿具体得的什么病,好像说是发烧,一直拖了好几日,村里又没好医生,所以就夭折了。没过几天她就站在讲台上,我也忘了当时她的神情。

过了几年,老师又生了一个男孩,就跟丈夫交涉,想让他换个工种,而丈夫却是让她放弃教书,最终俩人谁也没改变了谁。那小男孩长到二、三岁,依旧是早上没人管,白天村里人帮助照看着,没等到像那小女孩那么大就又因发烧夭折了。那次,老师撕心裂肺地足足哭了三天,让人听的心都碎了。村里人说是她家的房屋矮小,冲犯了孩子,其实现在想来都是孩子小、照料不周,发高烧引起肺炎夭折的。过了几天,她挺着腰板又来到学校,那红肿的眼,沙哑的嗓子令人至今难忘。尽管遭受两次失子的打击,也没使她那高大的身躯弯曲。每天下学后,扛起锄头还要忙活她的自留地。

两片叶子(献给第34个教师节)


她管学生是极其严格的。遇有上课调皮捣蛋的、不好好写作业的……那是要用戒尺打的!一般是大着嗓门训人,我们女生稍好点,可看见老师也总是怯怯的,特别是那几个最“瞎害”的男生见了她,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四处躲藏着逃!但每年全公社统考,我们三个年级总能拿下个第一名。为此,其他村的小学都来参观、取经。

七十年代时,村里人对读书不是很重视,特别是女孩子。家里一忙就不让去学校了,在家哄弟妹、拔猪草、洗碗、做饭。我在上三年级时,母亲腿疼得下不了地,家里就不让我去学校,让哄妹妹、烧火做饭。每天早上起来,生火拉风箱,烧一大锅开水,灌了暖壶,就煮稀饭,还得熬猪食。等大人下地后,整整一个上午我就在母亲的指教下,和上高梁面,在案板上两手搓红面鱼鱼,由于个子小,脚上还得踩个小板凳。把这牛头大一块面搓完,就开始做中午饭:蒸鱼鱼、蒸玉米面窝头(我现在会做饭的本领就在那时学下的)。

下午妹妹睡着了,我就偷偷跑到学校门口听那朗朗的读书声。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那种渴望读书的心情我现在还记忆犹新。无奈父兄得干活、挣工分,领口粮养活一家老小。老师隔一天就来我家一次,做父母的工作,让我归校。可限于家里的实际状况,父母是不可能让我去学校的。情急之下老师做了个大胆决定:让我带着四岁的妹妹上学堂,只要她不哭闹就行。穷人家的孩子从小乖巧,那敢哭闹。所以我便带妹妹上了半年的学。直到母亲病愈。不只对我这样,其他同学不到校时,她也一遍又一遍地去家里叫,想方设法要把她的学生拽回课堂。她真像两片叶子,滋养和呵护了我们这些稚嫩的花朵。

两片叶子(献给第34个教师节)


那时我们的课桌就是砍几棵村里的树,锯成木板,横担在两边垒起的土台子上,粉笔、墨水全凭两个老师自己想方设法解决。当时,村里给了学校一亩地,春耕时,大人们帮着给耕过。我们便栽了一亩枸杞树,等枸杞熟了,摘下来晒干,老师拿到镇上卖到中药铺,卖的钱就给买了书。有《高玉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英雄雨来》《优秀作文》等等,都是我在小学就读了的。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课外书,有不少优美的词句,我还能引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老师也经常指导我说,这个用的好、引用的对,那个不妥的。她鼓励我天天写些东西给她看,然后给我批改。好的作文就念给同学们听。这对一个十几岁的小毛孩是多大的一个鼓舞啊!她激发了我写作文的无限热情,为我一生爱好写作,种下了第一粒种子。

两片叶子(献给第34个教师节)


当时,我也感觉不到她对我的特殊,我觉得,她好像对谁都一样。只是后来参加高考时,我的同学十二人中只剩下两名,我是其中之一,第一次高考,我以0.5分之差名落孙山。那时,家境依然贫寒,父亲执意让我去当个民办老师,不让复读;母亲拿不定主意,还找了算命先生,又去找了老师商量。没想到,她的第一句话是“上吧,她有天赋,肯定能念成,没钱从我这里拿”。这才使母亲下了决定继续供我读书。从此,每次开学我就去她家取学费。可以

想像我当时的心情。一直到我高考考上了学校,母亲才逐步还清了她。等到我参加了工作,去看她时,她还是村里的小学教师,面容好像没多大变化,只是有了丝丝白发。我还是怯怯的,母亲嘱咐的表达感恩话,我连一句也没说,只是她问我答,好像还是在上课。

其实我想说,当了您四年的学生,就是您一辈子的学生,您使我明白了,原来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

作者 :丁引弟, 图文均为作者原创作品

编辑 :冯璐(人文繁峙rwfs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