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崇祯一起自缢殉国的太监王承恩:死后葬入皇陵,顺治亲撰碑文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入大明皇宫紫禁城,却不见了崇祯皇帝朱由检。李自成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于是京城里掀起了一场寻找崇祯的狂潮。

与崇祯一起自缢殉国的太监王承恩:死后葬入皇陵,顺治亲撰碑文

三天后,崇祯皇帝的尸体在煤山(今景山)被发现,当时他发覆面,脚无鞋,衣褴褛,吊死在一棵歪脖子老槐树上。而在旁边的一棵海棠树上,挂着另一具尸体,他就是提督太监王承恩。

与崇祯一起自缢殉国的太监王承恩:死后葬入皇陵,顺治亲撰碑文

作为封建王朝时期的畸形产物,太监对中国历史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他们有的权倾天下如魏忠贤,有的富可敌国如刘瑾,有的功勋卓著如郑和,但纵观历史长河,只有王承恩是因忠烈无双而名垂青史的。

与崇祯一起自缢殉国的太监王承恩:死后葬入皇陵,顺治亲撰碑文

明史·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记载:“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短短11个字,便将王承恩的名字写入了“忠烈良臣”之列。那么,王承恩何许人也?他何以成为陪崇祯帝走完最后一程的人?

与崇祯一起自缢殉国的太监王承恩:死后葬入皇陵,顺治亲撰碑文

王承恩,生年不详,河北邢台人,他自幼入宫,是曹化淳手下的一名小太监。在崇祯帝朱由检还是信王时,王承恩就被派到崇祯身边,名为侍奉,实为监视。但是,天性纯良的王承恩注定做不了奸细,看着小朱由检长大的他,渐渐对这位心怀抱负的少年产生了感情。是的,他“反水”了,成了崇祯身边最忠实的奴仆。

与崇祯一起自缢殉国的太监王承恩:死后葬入皇陵,顺治亲撰碑文

大明亡国前夕,文臣抛弃了崇祯,武将背叛了崇祯,只有王承恩对崇祯不离不弃。在李自成攻城时,是王承恩带兵抵抗,拼死一搏,在城破后,也是王承恩扶着崇祯帝走上了煤山,眼看着崇祯自缢殉国,然后在旁边的海棠树上自缢殉主,做到了生死相随。

与崇祯一起自缢殉国的太监王承恩:死后葬入皇陵,顺治亲撰碑文

“他不是普通的好人,他是个做着坏事的好人,他的一切都给了他的君主和他的国家。”王承恩的一生,做了多少好事,又做了多少坏事,没人记得,人们记住的,只有他的忠心。而每个时代,都需要忠心。

与崇祯一起自缢殉国的太监王承恩:死后葬入皇陵,顺治亲撰碑文

王承恩死后,南明弘光帝赐谥“忠愍”,自古以来,这都是忠臣良将最光荣的谥号,而王承恩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太监。清兵入关后,顺治帝按照帝王规格厚葬了崇祯帝,王承恩则随葬思陵,成为崇祯帝永远的守墓人,他也是历史上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


与崇祯一起自缢殉国的太监王承恩:死后葬入皇陵,顺治亲撰碑文

身为太监,王承恩是渺小的,但作为“忠诚”的代名词,王承恩又是伟大的。顺治帝为他撰写碑文,康熙帝为他亲往祭拜,乾隆帝为他修缮陵墓。“御制旌忠”、“贞臣为主,捐躯以从”,这是顺治帝为褒奖王承恩的御笔亲书。崇祯帝殉国而死,王承恩殉主而死,我们应该记住,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不仅是亡国之君崇祯帝的忌日,也是亡国太监王承恩的忌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