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租赁,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做?

引言: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未来出行将会被重新定义,城市交通将面临一场出行革命的改革,通过出行场景重新分配路权以实现效率最优。汽车,作为出行领域重要的载体,商业模式也将发生改变。现如今正值汽车能源变革期,以电力驱动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推广快速,但在实际消费端对传统燃油车替代性较弱。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迅速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市场空白点。

为什么是分时租赁?

通过出行距离和出行成本将出行场景进行分类。我们发现具备共享性质出行的选择具备一定优势,如专车、分时租赁、顺风车等。

中国城市出行生态图

分时租赁,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做?

图表来源:德勤《中国共享出行的未来》

由于城镇化扩张较快,相应基础建设发展较缓,城市中交通矛盾日益凸显,目前在城市通勤中拥堵、空气污染、停车问题最为严重。

分时租赁,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做?

图表来源:高德地图《2018Q1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随着滴滴、美团在专车市场布局完成,目前在分时租赁市场还存在市场空间。从最新的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已达3.96亿,而机动车保有量只有3.19亿,存在大量的市场机会。从规模上来看,分时租赁公司数目众多,但规模都较小,一些新进企业仍然在不断加入,市场处于发展初期。

分时租赁,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做?

图表来源:PWC《共享出行正当时-中国共享汽车现状与趋势》

为什么新能源车更适用于分时租赁?

目前从取还车模式来分,分时租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车辆有固定的停车点,从指定停车区域取车,使用完成之后归还到指定停车区域。如神州分时租赁、EVCARD等。另外一种是没有固定网点,用车完毕之后,可以在任意公共停车位停放,即“即停即走”,如Car2go等。

分时租赁,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做?

分时租赁的主要成本投入主要在于车辆购买、车位投入(第一种业务模式)、车辆牌照、运营服务和车辆维修保养。相较于固定车位取还,“即停即走”模式因为车辆停放分散,运营成本费用较高,且考虑到车辆能源补充,更适用于采用传统燃油车作为运营车辆,但传统车型又会造成后期车辆维修保养费用提升,造成整个业务成本较高。目前只有少数分时租赁发展较早的公司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固定停车位取还车辆能够很好的降低车辆运营成本,因为车位能够与充电桩进行绑定,因此运营车辆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型尤其是纯电动车型成为首选,同时能够很好的降低车辆维修保养成本,同时因为电力较为便宜,用户使用成本也进一步降低。此外在一线限牌城市,新能源牌照也比传统牌照更容易得到,进一步降低车辆成本。

随着出行场景受到关注和研究,加之新能源积分政策的推动,消费者态度改变,分时租赁市场受到各方亲睐,产业链已经布局完整

分时租赁,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做?

图表来源:易观《中国互联网汽车分时租赁市场专题分析2018》

分时租赁仍然有提升空间

相较于传统租车服务,分时租赁通过车辆快速流转来满足用户需求。快速流转要求分时租赁运营公司要有足够数量的运营车辆,而对于固定车位取还的业务模式,还要求车位数量足够。但快速流转会遇到共享单车相似的问题,车辆使用过于集中在某一时段,特定路线,导致车辆分配不平衡。以笔者所在的上海为例,上下班途中车辆资源稀缺,并且网点离上车地点较远,便利性较差。

分时租赁,为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做?

此外用户订单通过线上完成,运营人员无法实时跟踪车辆损耗情况。导致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轻微事故成本均需运营商承担,造成维护成本上升。

为了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分时租赁必然需要投入大量车辆和网点运营形成规模效应,尤其是大量网点的投入,必然导致车辆在调度方面成本提升。进一步增加运营商成本支出。

分时租赁最大的威胁

从场景来看,分时租赁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专车市场,如滴滴、美团。与分时租赁相比,专车能够非常高效的移动车辆资源,而相比于出租车市场而言,专车价格较低,此外由于有特定的司机,车辆维护费用也有所降低。

写在最后

NE研究院认为,新能源车型最大的优势在于电力的分布式补充。充电桩与车位可以实现深度绑定,车辆在空闲时间均能实现电力补充。再加上后期维护成本较低,其更适于作为共享使用。分时租赁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体现,随着运营方式的逐步完善,未来将成为新能源车型主要应用场景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