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史学家把西夏党项人称之为唐古特人?

暢十四


和汉人同祖,都是古羌人的后代。古羌人部落生活在现甘肃内蒙等黄河上游地区,由于部落发展人口增加,原来的土地上养不活那么多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外扩张。古羌人部落分为好几支,一支向西南进入青藏高原,演变成现在的藏族,一支向东进入黄河中游,就是我们的老祖宗黄帝部落,还有其它支向西向北的不得而知,估计是向西向北的没有生存下来。最后一支留在原地,就是羌族部落,而党项人就是羌人部落的一个分之。所以说党项人和汉人是亲戚。


山高水长空气透


认知不同而已!

因为唐朝在“古世界”影响力太大了,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很多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当然出现这些情况跟西方舆论引向也有很大关系,从另一个侧面讲可见我国目前在世界的影响力之“小”啊!

由此可见扩大我国文化在世界影响力还任重道远啊!


饶青林


党项人是生活在古代中国西北部青海、甘肃、宁夏一带的一支少数民族。到北宋时期,党项部落崛起,其领袖李元昊建立政权,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中国的史学家把建立西夏政权的这个民族称为党项族,而西方史学家却把他们称为唐古特人。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中西方对党项族源流音译不同所致。

早在两汉时期,广袤的青藏高原上就生活着现在藏族人的祖先,当时被中原王朝称为唐旄和发羌,泛称“羌”。东汉时期,羌族逐水草而居,渐渐迁徙到青海湖畔,屡次进攻汉朝的中西通商要道河西走廊。东汉朝廷多次调兵遣将征讨羌人,老将马援受命出征,老当益壮,西破陇羌,羌人的攻势才被压制下去。

到了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拓跋氏在青海湖畔建立了吐谷浑政权。鲜卑拓跋氏与当地的唐旄、发羌不断结合,逐渐产生了一个新兴民族,这就是党项族的源头。唐高宗时,唐王朝灭掉了吐谷浑政权,吐谷浑遗民依然生活在青海湖周边地区,逐渐分化出了藏族、党项族、土族等民族。

搞清楚了党项族的源流,就能解释为什么西方史学家把党项人称为唐古特人。党项族血统一部分来源于唐旄、发羌,这个“党”和“唐”读音相似。“党项”又可以读为“党羌”。青藏地区在元明清时期也经常被称为唐古特。所以,西方史学家根据中国王朝的习惯称呼,把有藏人和羌人血统的党项人称作唐古特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