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看當代丨反思中國當代小說現狀:趕不上歐美,遠落後於日本!

最近讀到德國漢學家顧彬(Wolfgang Kubin)的一篇“看高行健和莫言”的文章,想起多年前顧彬一個引起“軒然大波”的說法:中國當代文學垃圾論,包括著名評論家劉再覆在內,都對顧彬的這一說法進行了回擊,像劉再復的回應已經有點“人生攻擊式”。顧彬也對這一說法進行了解釋,他所說的是中國當代小說的語言和思想都太陳舊,而以朦朧詩為代表的中國現代詩則受到了顧彬的極高評價。

老李看當代丨反思中國當代小說現狀:趕不上歐美,遠落後於日本!

德國漢學家顧彬

顧彬對中國當代文學,特別是小說的批評是深刻的,也是一針見血的。雖然整個世界的當代文學的水平都在下降,但中國當代文學的水準則尤其差。不用說與歐美當代文學相比,就是與日本相比都差很遠。


忙於賺錢的中老年作家:輪流獲獎,互相吹捧,作品越寫越差!

你可能會說,莫言都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與莫言水平不相上下的餘華,王安憶,劉震雲,賈平凹們,這些中國當代文學的中堅力量,哪一個沒有代表作品,而且水平也不差,怎麼能說中國當代文學不行呢?

但是,看這些中堅作家的作品,他們個人最好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創作的,特別是近些年,他們中的大部分的作品基本都是不用讀的一類,像莫言得諾獎的六年來,幾乎沒有作品問世,發佈的一些短篇、詩歌作品早就沒有了《豐乳肥臀》《紅高粱》存在的“文學的野生面貌”;再比如,自從《兄弟》(《兄弟》也頗多爭議)之後,餘華基本再沒有作品問世。但像莫言,餘華這些年都有極高的版稅收入,以及出席各式各樣的活動曝光。

老李看當代丨反思中國當代小說現狀:趕不上歐美,遠落後於日本!

莫言

老李看當代丨反思中國當代小說現狀:趕不上歐美,遠落後於日本!

餘華

賺錢無可厚非,但那些“中間作家”基本也不缺錢,以他們早年的一些作品依稀可以看到在文學上作出突破的可能,但是“賺錢博名”的誘惑,還是讓“中堅作家們”失去了這種可能,不少人賺得也是盆滿體缽。

難以突破的青年之心:早早尋求獲得主流認可,以便變現,而那些真正渴求文學的年輕之心,卻又迫於現實的巨大壓力。

當然,文學的指望也應該是年輕之心,年輕的文學之心才是孕育文學之光的搖籃。一些中老年作家也有年輕之心,但大部分年輕之心都來自於年青年作家,也有一些青年作家展現出了不俗的文學天賦,像七零後、八零後作家,最早展現出的文學天賦也並不平凡。而最近一個文學獎,剛剛頒給了九零後作家王佔黑,倒是讓人眼前一亮。

老李看當代丨反思中國當代小說現狀:趕不上歐美,遠落後於日本!

韓寒

但是,大部分七零後、八零後作家已經被商業所裹挾,像其中最早出名的,以韓寒、郭敬明為代表的八零後作家,早就轉身成了電影導演,也是賺得盆滿體缽。而七零後、八零後作家們的作品基本還是停留在新概念作文的水平上,其中大部分甚至連新作品都沒有,緣由無非兩點:才思枯竭,以及寫真正文學作品“來錢太少”。

老李看當代丨反思中國當代小說現狀:趕不上歐美,遠落後於日本!

郭敬明

也不能完全怪七零後、八零後作家們,現實卻是太大壓力,作家們也是迫於巨大的社會壓力,也是一種“不得不而為”。

這就陷入了一種雙重置中國當代文學於“差”的狀況:“中堅作家”們淪於商品邏輯下,追求高版稅高曝光,而青年作家們則迫於生活壓力,大部分也是妥協於商品的邏輯中,或者一步步妥協於其中。


中國當代文學落後歐美日本的根本原因,恐怕也是純淨的文學之心的喪失。對於中國當代文學,我們不應抱有太多的期望,對於那些帶有商業表演性質的作品,我們也只需以一個商品的姿態來對待即可。而對於那少量還保有文學之心的人,只希望能夠一直保有年輕的文學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