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庆府城往东,马铺村


怀庆府城往东,马铺村

怀庆府城往东,马铺村

马铺村的由来

从前,出怀庆府城往东,沿沁河一带有条官道,经过武德镇直抵省城。沿路5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原名叫“风凰村”,官道从村中穿过。

怀庆府城往东,马铺村

过去交通工具不便,一般行人多是徒步,运输多是人力肩挑背扛。大户人家用木轮牛车,官员上路多是骑马或坐轿。官方传递文书、信件多是由公差骑马送往。当时马是重要的传递工具,每个官府都要养几匹或几十匹体力强、跑的快的好马,专供公差上传下递之用。

怀庆府城往东,马铺村

离近的地方马一气可以跑到,远的地方一气跑不到,马要休息、吃草料,就会耽误时间,影响传递速度。为解决这种矛盾,各个官府都在沿途设若干驿站,养着一定数量的快马,待公差传递时接力。驿站就是公差换马的地方,凤凰村中有个驿站,东西来往的人员都要路过这里食宿。

怀庆府城往东,马铺村

过去做生意,做买卖靠的是肩挑背扛。因此,这个村也成了食宿、喝茶的地方。久而久之,来往行人越聚越多。饭馆官、起火店、茶社、油坊、香火坊和炸油条、烙烧饼的,商贾云集,逐步形成了小集镇。管理驿站的是一个姓马的中年人,在驿站的旁边又开个饭铺。人们通称他马掌柜、马老板或喊“老马”。他为人忠厚,待客热情。每逢食宿客人一到,就忙得象个小磨一样团团转。打招呼,让座位,倒水递烟,照顾得无微不至。客人感到象到了自己家一样,称兄道弟。夜里住宿更是待如贵宾。铺床叠被,洗脚水送到床前。结帐时,随随便便。有了多给点,没有就算。遇到客人头痛脑热的,“老马”就把看病先生请到店铺诊治。

过去的年代,兵荒马乱,旱涝成灾,少不了逃荒要饭的难民。一年冬天,北风呼叫,鹅毛大雪下个不停。傍黑时分,安徽逃荒的父子俩来到店门口,衣裳褴褛,面黄肌瘦,拿着讨饭碗。由于饥寒交迫,刚到门口,十来岁的孩子“扑嗵”一声栽倒在地上。

怀庆府城往东,马铺村

“老马”忙走过来,把孩子抱进店铺。热汤热馍,盛情宽待。孩子昏迷着呓语胡言。“老马”关心地一摸孩子额头,滚烫发烧。马上吩咐店伙计请来医生,亲自煎药,给他端到床前。孩子的父亲感恩不尽,热泪滚滚,跪在老马跟前:“你是救命恩人啊!是活菩萨。”就这样,父子俩吃住几天,孩子病痊愈,才恋恋不舍离开店铺。随后,孩子经常来瞧看老马,老马收他为义子。

怀庆府城往东,马铺村

后来,成了店铺的一名小伙计。

“老马”的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自然赢得客人好评。老马开的饭铺也远近驰名,远处的客人只知道离城十里的地方有个马铺,而不知有凤凰村。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工具的改善,凤风凰村这个驿站慢慢箫条了。而老马的饭铺生意一天比天好,客人络驿不绝。于是,往来商客,前赶后凑都要聚集在“老马”的店铺食宿。路上行人,边走边说:“走啊!咱们到老马’的饭铺住呀!”天长日久,人们便把原来的“凤凰村”叫成“马铺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