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進入末伏了!冬病夏治關鍵時,三伏艾灸且堅持!

末 伏

8月16日-25日

末伏是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的始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後一伏,俗稱秋老虎。俗話說:“秋後一伏熱死人”,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明天進入末伏了!冬病夏治關鍵時,三伏艾灸且堅持!

末伏的到來,意味著由夏入秋,由悶熱漸涼爽。但是又由於剛剛立秋,秋老虎依然肆虐,所以末伏時節早晚雖然比較涼快,但是白天陽光依然強烈,防暑降溫工作不能鬆懈,保健養生也是有講究的。

此時,暑熱容易耗氣傷津,養生當以解暑清熱祛溼,健脾益氣扶陽為主。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備受歡迎的食物。

明天進入末伏了!冬病夏治關鍵時,三伏艾灸且堅持!

烙餅無需水煮,也不需要過水,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烙好的大餅有油有面,雞蛋中還有高蛋白,營養那是槓槓的。

另外,烙餅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受熱均勻,溫度不會過高,熱量從外向內滲透,有利於避免B族維生素的流失。

末伏養生——解暑:謹防秋老虎

雖然已經立秋了,同時也到了三伏天的最後階段,但“秋老虎”可不能小覷。此時天氣依舊悶熱難耐,必要的防暑降溫措施仍舊不能少。

明天進入末伏了!冬病夏治關鍵時,三伏艾灸且堅持!

不過,降溫解暑也要有度,可以繼續使用空調、電扇、涼蓆等降溫設施,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要盲目貪涼,空調可設定在26℃為宜,夜間最好關閉空調,同時要注意保暖,以免著涼。

由於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此時,應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

末伏養生——清補祛溼

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溼為主。

中醫講“溼氣通於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養生的重要環節。末伏時節養護脾胃,可按摩豐隆、足三里、脾俞三個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夠化溼、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明天進入末伏了!冬病夏治關鍵時,三伏艾灸且堅持!

豐隆

明天進入末伏了!冬病夏治關鍵時,三伏艾灸且堅持!

足三里

明天進入末伏了!冬病夏治關鍵時,三伏艾灸且堅持!

脾俞

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溼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可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芡實、山藥、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要特別注意的是,吃扁豆時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顏色不再翠綠為止,否則會引起食物中毒。

末伏養生——堅持艾灸

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後一伏,此時天氣忽冷忽熱,忽風忽雨,溼熱交蒸,合而為溼熱邪氣。

此時人的抵抗抗力降低,容易感冒生病。所以,末伏養生,除了日常預防,堅持三伏灸祛溼寒同樣重要。

我們都知道,三伏天艾灸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三伏天利用大自然陽氣升發到最旺盛的時機,結合艾灸和人體自身的陽氣,三陽相加祛除體內的風、寒、溼、暑、燥、火等邪氣。

明天進入末伏了!冬病夏治關鍵時,三伏艾灸且堅持!

所以,在末伏裡,我們要繼續把握這個關鍵時機,堅持將三伏灸進行到底。

>>>>艾灸關元,大補元氣

秋天艾灸關元是一個古老的養生傳統,古人認為關元穴是藏精之所,艾灸關元不僅可以理氣和血、培元固本、補氣益精,還可大補元氣。

秋天艾灸關元穴,是順應時令變化、調和身體內部陰陽之氣的絕佳機會。《扁鵲心書》也說:“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秋灸關元,有事半功倍之效。

末伏正處於夏秋之交,抓住這個特殊的時期堅持做好三伏灸理療,防止將夏天的溼邪帶至秋季、延至冬季,為下半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取得冬病夏治的偉大勝利!

>>>>艾灸保健穴位:神闕、關元、中脘、足三里

1、神闕即肚臍眼,顧名思義,就是神仙居住的宮殿。可見,該位置何等重要。經常護理此穴,可以調整臟腑功能、促進新陳代謝、迅速提高人體免疫能力,達到強身健體之目的。

2、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能很好的促進腸道功能,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腸胃不好、宮寒的女性,更適宜經常灸此穴位。一般有宮寒的女性,最好堅持半個月以上的護理,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明天進入末伏了!冬病夏治關鍵時,三伏艾灸且堅持!

3、足三里穴: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開1橫指即是。中醫有句話,“長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這是一個補的穴位,幫助女性容光煥發,精力充沛。

明天進入末伏了!冬病夏治關鍵時,三伏艾灸且堅持!

4、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此穴主要管理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經常食慾不振、目眩、耳鳴、慢性胃炎的人,可經常護理此穴位。

末 伏——日常養生

1、注意保護心臟

熱天裡,人們很容易情緒焦躁,可能就會出現“情緒中暑”。

中醫認為,情緒的變化會直接影響血氣的運行,就像喜傷心、怒傷肝、悲傷肺等,所以心情不暢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

明天進入末伏了!冬病夏治關鍵時,三伏艾灸且堅持!

末伏期間保護心臟注意以下:

①規律生活,養護血管。按時就餐對血管健康非常重要,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吃肥甘厚味;

②保證睡眠,儘量有午睡的習慣;

③少吃生冷,保護胃腸的同時也在保護血管。

2、飲食忌損傷脾胃

進入末伏時,取涼要節制,別猛吹空調、過度吃冷飲,以免損傷脾胃陽氣,不利於健康。

還要切記:“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

明天進入末伏了!冬病夏治關鍵時,三伏艾灸且堅持!

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比如:梨、蘋果、龍眼、葡萄、楊桃、柚子、檸檬、山楂、銀耳、芝麻、藕、蜂蜜等,有滋陰潤肺和養血的效果。

3、戶外運動要適量

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

需要注意的是,進行戶外運動以微汗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注:本號為中醫健康知識交流共享平臺。文章僅供學習參考,如涉及用藥療方,請在執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