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健康,捐獻器官帶來癌細胞播散引發思考

我們生活在說法太多的時代,有時,還沒來得及從震驚中醒過神,打臉的內容就又來了。簡單地盲從或質疑,都不能帶來益處,只有思路對了,才能看清想明。另眼看健康,帶您從氾濫的信息中,去發現真正適於自己的健康之路。今天我們聊聊器官移植引發的對腫瘤發生機制的思考。

另眼看健康,捐獻器官帶來癌細胞播散引發思考

腫瘤,不管是良性還是惡性,都不具備傳染性;腫瘤不同於細菌或病毒等造成的感染性疾病,只是自身DNA的突變引起的細胞異常生長。這些都是我們對腫瘤既往共識中的要點。但是,近日在《美國移植雜誌》刊發的報告,卻讓學者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如果外來的腫瘤細胞可以在機體內播散,那麼,腫瘤的發生機制和傳染的概念是不是需要重構?讓我們先來看看這起有點離奇色彩的事件的簡單經過吧。

另眼看健康,捐獻器官帶來癌細胞播散引發思考

2007年1位53歲的女性因腦出血而離世,按照其遺願願,她的心臟、肺臟、肝臟、2個腎臟被分別捐贈給了5個急等救命的患者。5臺移植手術順利完成,術後不久,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因車禍意外離世,其他4位都逐漸康復。但是,16個月後,不祥降臨。先是獲得肺臟捐贈的女患者出現胸口淋巴結異常腫大,組織穿刺檢查發現其中有乳腺癌細胞。DNA檢查發現,乳腺癌細胞的真正主人卻是那位器官捐獻者。

另眼看健康,捐獻器官帶來癌細胞播散引發思考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醫生們震驚。先是那位接受肺臟移植的患者病情惡化,在確診癌症後1年離世;醫生們緊急通知另外3位接受移植者進行檢查。最初的檢查結果是3人都很幸運,沒有發現乳腺癌跡象。然而,2011年時,醫生和移植者的心懸了起來。接受肝臟移植的女性患者又被發現肝臟內有乳腺癌細胞,DNA比對檢查確認來源還是器官捐贈者,患者接受了放療或化療,起初效果還不錯,但是腫瘤很快復發,最後於2014年離世。更離奇的事接踵而來,2013年時,接受左腎移植的女患者也診斷出了乳腺癌,確診時已多處轉移,2個月後不治;到2014年時,唯一存活的只有那位接受右腎移植的男性患者了,只是他也在2011年被診斷出體內有乳腺癌細胞,於是,切除了移植的右腎,通過藥物治療,控制了病情,目前還活著。

另眼看健康,捐獻器官帶來癌細胞播散引發思考

由器官移植帶來腫瘤播散的事例並非個案。2007年美國曾有1位15歲的男孩去世,當時診斷為疑似腦膜炎,按照孩子的遺願,他的肝臟、胰腺、2個腎臟被分別捐獻給了4名患者。但是,悲劇從孩子離世的1個月後開始上演,屍檢結果確認男孩並非死於腦膜炎,真正的死因是1種罕見的淋巴癌。隨後不久,4名受捐者中的2位很快因淋巴癌離世。

另眼看健康,捐獻器官帶來癌細胞播散引發思考

從醫療程序來講,在移植進行之前,會對供體進行全面檢查,以保證器官健康,且無感染和腫瘤。只是,乳腺癌細胞會在機體的肝臟、腎臟、肺臟等器官潛藏,早期的乳腺癌是用CT等影像學檢查無法發現的。因此,那位腦血管意外的捐贈者的乳腺癌得以逃過了嚴格的捐獻檢查系統,而那位淋巴癌男孩的捐贈意外則由誤診造成。臨床研究發現,惡性腫瘤在器官移植中最常見的是皮膚癌、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腎癌等,發生率約為5%到10%。

另眼看健康,捐獻器官帶來癌細胞播散引發思考

由於當前的醫療檢測技術以及對疾病認識的限制,完全杜絕因移植帶來的感染或腫瘤風險,還不現實。臨床研究的觀察結果是,在器官移植後,患者感染病毒、細菌等的可能會相應增大,但通過檢測診斷和合理用藥可得到控制。這其中有一個悖論是,器官移植後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劑,這就降低了人體的免疫功能,感染及患癌症的風險就會上升。另一個思考是,在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識別外來的細胞,並通過排異反應將之清除,器官移植帶來的癌細胞是如何逃過了受體的免疫監控系統的呢?更切近於個案的思考是,接受右腎移植的那位男性患者,是在停用免疫抑制劑後,病情得到了控制,這更加說明免疫機制在腫瘤的發生和進程中的重要性。而對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來說,帶來的可能是生存的機會,但也存在著生命風險。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