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木第一縣的花田喜事:從「地攤兒」展會到「國字號」盛會!

9月26日,以“魅力花都·美麗家園”為主題的第十八屆中國·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花博會”)開幕式將在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隆重舉行。鄢陵縣將以最美的姿態迎接八方賓朋。

從2001被稱為“地攤兒”展會的首屆花博會,到簽約項目28個、總投資達280.68億元的第十七屆花博會,鄢陵縣用17年的時間將花博會打造成立足中原、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的“國字號”花事盛會。

中國花木第一縣的花田喜事:從“地攤兒”展會到“國字號”盛會!

辦好一個會,繁榮一座城。目前,鄢陵縣花木種植面積達70萬畝,花木銷售額年均達100億元,因花木催生的二、三產業產值近百億元。花博會這一專業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的花事盛會,促進了該縣花木產業的轉型發展、融合發展,使鄢陵縣走上一條“以花木改善生態、以生態承載旅遊、以旅遊繁榮三產”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花博會已經成為鄢陵縣展示給世界的一張“中國名片”。

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鄢陵縣的花木栽培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鄢陵素有“花都”“花縣”之美稱。

提到鄢陵的花木發展,不得不提其源頭——姚家村(2009年改為姚家社區),也被稱為“姚家花園”。據瞭解,清代中期,“姚家花園”就以培育花卉聞名天下;清末,其花工的足跡已遍佈全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姚家村花木生產迎來大發展時期。當時,該村的花木發展還處於“庭院經濟”模式,村民利用房前屋後和自家院子空地種植花木,然後運到鄭州、許昌等地售賣以補貼家用。

1982年,靠種植花卉致富的姚銀釗成為鄢陵縣第一個“萬元戶”,時任縣長吳德榮上門為他頒發了“勤勞致富”光榮匾。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姚家村村民便過上了“新瓦房裡沙發座,罐頭雞蛋白麵饃,滌綸衣服上海表,出門串親騎摩托”的好日子。再後來,一批種植能手率先在責任田養花種樹,帶動全村從庭院種到責任田,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以姚家村、靳莊、半百崗、於寨、王敬莊等傳統種植村為首,鄢陵縣湧現出了一批養花重點戶、專業戶和聯合體。

中國花木第一縣的花田喜事:從“地攤兒”展會到“國字號”盛會!

為助推花木產業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起,鄢陵縣委、縣政府不僅先後成立了縣花卉協會、縣花卉公司、縣花卉辦公室等機構,還多次組織召開花卉生產座談會、經驗交流會,並制定出臺相關文件,鼓勵花農解放思想、加快發展,為花農提供技術、信息和營銷等服務。20世紀90年代中期,鄢陵縣委、縣政府確定了“以花富縣”“依花名縣”的發展思路。一個花木產業發展新時代的帷幕就此拉開。

現在,鄢陵縣已經成為我國長江以北最大的花木生產、銷售集散地,並先後被命名為“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中國花木之鄉”“中國蠟梅文化之鄉”,產品銷售覆蓋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提供了東北、西北、華北地區近30%的綠化苗木,特別是2008年,為北京奧運會提供了2000萬株優質花木,被譽為“中國花木第一縣”。

從“以花富縣”“依花名縣”到“生態立縣”,從“一家一戶分散種植”到“集中聯片生產”,再到“產業集群化發展”,鄢陵縣把花木優勢做足,闖出了一條依靠花木特色產業,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路子。目前,全縣花木種植達到70萬畝2400多個品種,從業人員25萬人,花木核心區花農年人均收入達29170元。

今年3月24日,主題為“櫻為遇見,浪漫多情”的中國鄢陵第二屆唐韻櫻花節在唐韻園林開幕;4月,中國鄢陵第二屆鬱金香文化節在五彩大地景區開幕;依託本屆花博會,以花木觀光、生態休閒、健康養生等為主題的許昌生態文化遊活動於9月1日—10月31日舉行。

中國花木第一縣的花田喜事:從“地攤兒”展會到“國字號”盛會!

“花木產業不只是樹木花草的事。從第二屆花博會加入生態文化遊起,鄢陵縣就立足縣情,積極開展生態觀光旅遊,目前已成為河南乃至全國生態旅遊新的亮點。”鄢陵縣旅遊局局長杜紅鈞說。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鄢陵縣共接待各地遊客73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5.5億元。僅2018年春節黃金週期間,鄢陵縣就接待遊客68.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188萬元。

到鄢陵賞花,從2月鄢陵梅園的蠟梅,到3月唐韻園林的櫻花、永鴻農業園的桃花,4月花博園的牡丹、芍藥,五彩大地景區的鬱金香,再到5月金雨玫瑰莊園的玫瑰,6月五彩大地景區的薰衣草、馬鞭草……一張全域範圍內的四季賞花圖,使賞花突破了季節的侷限。在培育四季花香、優化賞花體驗的同時,鄢陵縣還積極挖掘花海潛能,從產業體系打造、交通旅遊等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環境提升等方面拉長產業鏈條,完善配套市場,帶來了獨具風情的“花海經濟”。該縣以花博會為依託,不斷提升城市形象,先後建設了國家花木博覽園、花都溫泉度假區、花溪溫泉度假區、金雨玫瑰莊園、鶴鳴湖風景區、河南省首條15公里長的花鄉林海自行車綠道等一大批生態旅遊觀光項目,並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相繼將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五彩大地景區、鶴鳴湖風景區、唐韻園林等特色景區串珠成鏈,從單純賞花逐步發展成集賞花、旅遊觀光、文化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打造特色旅遊文化品牌,使該縣“一花一世界、一水潤千年、一木迎天下”的旅遊名片越擦越亮。

中國花木第一縣的花田喜事:從“地攤兒”展會到“國字號”盛會!

在鄭州某企業工作的劉女士說:“平時在城市裡,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今天帶著家人過來看看花海,享受不一樣的慢生活,我覺得這是最好的休息。”

目前,旅遊業已經成為該縣一個新的支柱產業和縣域經濟要素中極具帶動作用的新的增長點,該縣獲得了“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河南省鄉村遊十大熱點景區”稱號。

“美麗花海是鄢陵的王牌,我們要利用好這一優勢,推動花木與旅遊、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鄢陵花木產業轉型的蝶變。”鄢陵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截至2000年,鄢陵花木種植面積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0.25萬畝增加到20萬畝。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花木產業蓬勃發展,但市場發育滯後、銷售渠道不暢等問題,一度成為制約花木產業發展的瓶頸。”該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加強對花木產業發展的培育引導,該縣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經與省林業廳對接溝通,圍繞“促進交流、擴大合作、引導生產”的目標,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花木搭臺、經貿唱戲”的原則,於2001年11月承辦了第一屆中原花木園藝交易博覽會。

中國花木第一縣的花田喜事:從“地攤兒”展會到“國字號”盛會!

首屆花博會期間,共有國內外18名知名花卉園藝專家舉行了報告會和花木供求信息發佈會,吸引了來自臺灣、吉林、上海、江蘇、山東、山西等省市的416家單位參展,1236家花卉企業前來參觀、考察、洽談業務,有516家簽訂了業務合同,簽約金額2.9億元,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26萬餘人前來參觀,達到了“以花為媒招商,以花會友聯誼”的目的。

2.9億元是鄢陵縣舉辦花博會收穫的“第一桶金”,堅定了該縣把花木產業作為富民產業推動發展的決心。自此,每年舉辦一屆的花博會成為促進該縣花木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自2001年以來,花博會經歷了探索發展、鞏固提升、品牌塑造3個階段,實現了‘三級跳’,在全國樹立了響噹噹的會展品牌,花木產業隨之由小到大、由大到強。”鄢陵縣林業局負責人說。

隨著花博會的定期舉辦,主辦單位陸續增加,國家林業局場圃總站、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等單位與省花卉協會、市政府一道加入主辦單位行列。隨著參會範圍的逐步擴大,展會內容不斷豐富,該縣於2002年興建了佔地1500畝的花博園,花博會主辦場地移至此處。2004年,鄢陵花木種植面積由20萬畝發展到近40萬畝,產值達13.3億元,較第一屆花博會時,種植面積和產值均翻了一番。經省政府同意,從第四屆開始,花博會由省林業廳、省農業廳、省旅遊局、省花卉協會和許昌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並一直延續到2007年。

中國花木第一縣的花田喜事:從“地攤兒”展會到“國字號”盛會!

中國花木第一縣的花田喜事:從“地攤兒”展會到“國字號”盛會!

通過持續舉辦花博會,花木產業迅速發展,2008年,全市花木種植面積60多萬畝,佔全國種植面積的5%,佔全省種植面積的近一半。經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林業局批准,從2008年起,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升格為國家林業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吸引了2600多名客商參會,簽約項目85個,簽約金額138.1億元。2012年以後,花博會冠名“中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級盛會,專業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程度大幅提升。去年舉辦的第十七屆花博會共簽約項目28個,總投資達280.68億元,參會企業、客商數量均創歷屆花博會之最。“中國·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的品牌愈發閃亮。

在走過了17個年頭兒後,今年,中國·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將開啟“市場化”主辦的新篇章——由中國花卉協會接續主辦,按照“協會主導、政府支持、需求牽引、市場運作”的原則,致力打造“專業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的花事盛會,促進花木產業轉型發展、融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