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的當下,菜還是吃得起啊

消費降級的當下,菜還是吃得起啊

各位農創朋友大家好,我是板磚大餘。今天有一個人問了這樣一個問題:現在大家都在談消費降級,那消費降級對生鮮這個行業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下這個話題。我們首先聊一聊這個詞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國家一直在倡導消費升級。但最近,在民間、在互聯網上忽然聊起了消費降級的現象。

比如有人說二鍋頭的利潤漲了80%、涪陵榨菜利潤漲了100%。很多人認為,這些現象說明我們只能消費這些東西了,所以我們的消費是降級了。

這個詞為何一出來就獲得了大家的廣泛認可?這中間反應了大眾兩個心理狀態的變化。第一個狀態的變化,是90後這群人成為消費主體後,不再像70後、60後一樣追求奢侈品。他們不再追求高消費,在商品品質差不多的情況下,他們儘可能選擇性價比高一點的產品。

這是90後的一個消費特徵。這實際上體現了90後心理上的一種消費自信:我不再需要通過外在的奢侈品名牌來表達我是一個高等級、有逼格的人。這是社會整體一種消費自信的表現,表達出來是消費降級,其實是骨子裡自信了,不需要外在奢華的襯托。

與此同時,消費降級這個詞的產生也表達了大家對於國家所塑造的主流輿論的一種牴觸情緒。大家所感受到的是什麼?政府官員感覺事情難做了;企業主感覺錢難賺了;工作的職業人群感覺事情比以前難做,錢還比以前賺的少。

對於普通市民而言,因為房子的問題,我們的負債變高了,全民都處於一種相對焦慮的狀態中。大家感覺手頭能作為現金流動的錢在變少。哪怕資產增加,但手頭錢變少的這樣一種狀況,讓大家感覺到束手束腳,也不敢去進行大額的消費。所以才有了大家感受上的一種消費降級。

回到今天要回答的問題上來,那消費降級的現象將會對生鮮領域產生怎樣的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

生鮮是生活的必需品、是基礎的消費品,比如說水果、蔬菜、魚肉禽蛋。而消費降級主要針對生活中不必須的消費。比如一個女生有了香奈兒的包、GUCCI的包、LV的包,她沒必要再買一個新款的GUCCI,也沒必要再買個新款的香奈兒。消費降級針對的是這一部分的消費。

但是生活類消費不會降級。換言之,消費降級對於生鮮這個領域不會有太大影響。並且隨著獲得感的減少,大家在吃的方面可能會更加關注。

生鮮領域可能在消費降級的大趨勢下,不光不會降級,反而會保持一個相對小幅的穩定上升。所以消費降級對於生鮮領域沒有太大影響。

同時消費降級還會讓生鮮領域發生一個變化:越是剛需、必需品的生鮮,它的量會聚集,越來越大,會形成越來越多的供給品牌。

我記得正和島發過一篇文章講‘低谷是孕育偉大企業的溫床’。所以在消費降級的趨勢之下,反而會誕生優質的生鮮企業。

其實我們在生鮮這個領域中的感受也非常明顯,生鮮這個領域現在處於暗潮洶湧的狀態。大家都逐步帶著資本、帶著技術沉到這個領域中,很多企業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商業模式,正在沉著穩步的迎來爆發。

所以在這樣一種消費降級的大趨勢下,反而是誕生未來優質生鮮企業的溫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