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人體很神奇?

天津上空的鷹


人體很神奇。

有兩點值得一提


1.人的大腦

其實,光從腦的絕對重量、相對重量比例以及大腦擁有的神經元總數兩方面來看,人類的大腦並沒有很出色。

很多的動物大腦在絕對重量上要超過人腦(比如,大象的腦重為4000g左右,而人類的腦重量大概為1400g);而當人們把視線轉移到體重與腦重的比值時,又發現體腦比重最大的動物竟是白鼠,為1:28(人的則為1:38)。

此外,如果要比較腦內的神經元數量多少,人類也不佔優勢。

人類大腦的神經元數量為850億左右,而大象的神經元數量約為2500億左右。

來自範德比爾特大學的巴西神經學家蘇珊娜·埃爾庫拉諾·烏澤爾(Suzana Herculano-Houzel)做了象腦解剖實驗,有了一些驚人的發現。

(烏澤爾與學生一起將象腦切片以方便計算其中的神經元數量,並與人腦神經元數量進行比較)

象腦在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數目僅有56億左右,而人類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數目有160億。

這可能是影響人類認知能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圖為烏澤爾在TED上演講)

2.人類直立行走的方式

人類的直立行走,也是相比其他動物來說比較獨特的地方之一。

直立行走,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意味著能夠站起來,就更容易俯視整片草原,更容易發現哪裡有敵人,哪裡有獵物。

而且,站立,解放了我們的雙手,這意味著我們的雙手能夠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我們能用手丟出石塊,舉起火把,製造石器,利用手勢傳達信息......

我們能夠做出更復雜的工具,能夠開始做精細的任務,能夠進行生產活動。

以上兩點,大腦的認知能力的發展與雙手的解放,兩者並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認知能力提高,促使我們利用手做一些想到的事情,而在做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的認知能力也隨之不斷提高。


如今神奇的人類身體,是百萬年間在適應環境等過程中演化而來的結果。


想看更多?

來“螞蟻科學”小程序



螞蟻科學


人體有眾多器官,這些器官共同作用,構成神奇的人體。

大腦——人體思維活動最精密的器官

大腦包括端腦和間腦,端腦重約1400克,由約140億個細胞構成,據估計腦細胞每天要死亡約10萬個。一個人的腦儲存信息的容量相當於1萬個藏書為1000萬冊的圖書館,人腦中的主要成分是血液,佔到80%,一天內流經腦的血液為2000升,血流量佔心臟輸出血量的15%。以前的觀點是人的大腦只開發了10%,但現代科學證明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人類對自己的腦使用率是100%,腦中並沒有閒置的細胞。

骨骼——人體神奇的減震系統

人體擁有不能經受劇烈或者經常性震盪的內臟器官,比如人腦,但是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為什麼沒有受到傷害性的震盪呢?那是因為人體的骨骼是個神奇的減震系統。人體的減震系統主要有脊柱、關節、足弓。

人體的脊柱形似彈簧,大大減少了運動時對腦的的震盪。在椎體和椎體間的椎間盤中,有富有彈性的髓核,也起到承受壓力及緩衝震盪的作用。

關節是人體骨骼連接的主要形式,在運動中,關節如同樞紐作為槓桿裝置的支點,骨以關節為軸心,在肌肉牽動下產生運動,再加上大腦準確的神經支配,關節便成了意識支配下的靈活減震器。

足弓是由足骨、韌帶、肌腱使足底形成上凸的足弓,就像三腳架的“三足”著地一樣,增加了人站立時的穩定性,且足弓具有彈性,減輕了人在行走、奔跑和跳躍時對腦的衝擊力。扁平足患者無足弓,這也是他們奔跑、跳躍能力差的一個原因。

心臟——人體神奇的動力器官

心臟的心肌有節律地收縮和舒張形成心臟的搏動。當心肌收縮時,推動血液進入動脈,流向全身;當心肌舒張時,血液由靜脈流回心臟。心臟的作用使巨大的,在人安靜的狀態下,心臟每分鐘大約跳70次,每次大約泵血70毫升,每分鐘大約泵5升血,如此,一個人的心臟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約相當於將3萬公斤重的物體向上舉到喜馬拉雅山頂峰所作的功。如果按一個人心臟平均每一分鐘跳動70次、壽命有70歲計算的話,一個人的一生中,心臟就要跳動將近26億次。

脾臟——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脾臟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佔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臟猶如一臺"過濾器",當血液中出現異物、病菌、抗原、原蟲時,脾臟中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就會將其吃掉;此外,脾臟還可以製造補體等免疫物質,發揮免疫作用。脾還是血循環中重要的濾過器,除了能清除血液中衰老的細胞,還能清除血液中的異物、病菌。

圖片來自於網上。


米小鼠愛喝酸奶


人體美是自然美的結晶,包含了所有的形式美關係。或柔硬,或曲直,或動靜……節奏韻律不差任何自然物象。漂亮的人體作品給人的感觀共性是美,無與倫比的美,是觸電感覺的,也是沁人心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