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的当下,菜还是吃得起啊

消费降级的当下,菜还是吃得起啊

各位农创朋友大家好,我是板砖大余。今天有一个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谈消费降级,那消费降级对生鲜这个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下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聊一聊这个词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国家一直在倡导消费升级。但最近,在民间、在互联网上忽然聊起了消费降级的现象。

比如有人说二锅头的利润涨了80%、涪陵榨菜利润涨了100%。很多人认为,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只能消费这些东西了,所以我们的消费是降级了。

这个词为何一出来就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这中间反应了大众两个心理状态的变化。第一个状态的变化,是90后这群人成为消费主体后,不再像70后、60后一样追求奢侈品。他们不再追求高消费,在商品品质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尽可能选择性价比高一点的产品。

这是90后的一个消费特征。这实际上体现了90后心理上的一种消费自信:我不再需要通过外在的奢侈品名牌来表达我是一个高等级、有逼格的人。这是社会整体一种消费自信的表现,表达出来是消费降级,其实是骨子里自信了,不需要外在奢华的衬托。

与此同时,消费降级这个词的产生也表达了大家对于国家所塑造的主流舆论的一种抵触情绪。大家所感受到的是什么?政府官员感觉事情难做了;企业主感觉钱难赚了;工作的职业人群感觉事情比以前难做,钱还比以前赚的少。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因为房子的问题,我们的负债变高了,全民都处于一种相对焦虑的状态中。大家感觉手头能作为现金流动的钱在变少。哪怕资产增加,但手头钱变少的这样一种状况,让大家感觉到束手束脚,也不敢去进行大额的消费。所以才有了大家感受上的一种消费降级。

回到今天要回答的问题上来,那消费降级的现象将会对生鲜领域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好是坏?

生鲜是生活的必需品、是基础的消费品,比如说水果、蔬菜、鱼肉禽蛋。而消费降级主要针对生活中不必须的消费。比如一个女生有了香奈儿的包、GUCCI的包、LV的包,她没必要再买一个新款的GUCCI,也没必要再买个新款的香奈儿。消费降级针对的是这一部分的消费。

但是生活类消费不会降级。换言之,消费降级对于生鲜这个领域不会有太大影响。并且随着获得感的减少,大家在吃的方面可能会更加关注。

生鲜领域可能在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不光不会降级,反而会保持一个相对小幅的稳定上升。所以消费降级对于生鲜领域没有太大影响。

同时消费降级还会让生鲜领域发生一个变化:越是刚需、必需品的生鲜,它的量会聚集,越来越大,会形成越来越多的供给品牌。

我记得正和岛发过一篇文章讲‘低谷是孕育伟大企业的温床’。所以在消费降级的趋势之下,反而会诞生优质的生鲜企业。

其实我们在生鲜这个领域中的感受也非常明显,生鲜这个领域现在处于暗潮汹涌的状态。大家都逐步带着资本、带着技术沉到这个领域中,很多企业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正在沉着稳步的迎来爆发。

所以在这样一种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反而是诞生未来优质生鲜企业的温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