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費者教育的現狀與展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曾剛 賈曉雯

日前(2018年8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國家網信辦正式啟動了“金融知識普及月 金融知識進萬家”暨“提升金融素養 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面向金融消費者宣傳普及金融知識,提供獲取金融知識的途徑和防範風險的技能,以使金融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來,金融消費者教育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一方面,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深化發展及數字金融創新的不斷湧現,金融產品與服務日益普及並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金融消費領域呈現繁榮景象。另一方面,由於我國金融消費者專業素養水平不高,對各類金融知識掌握不充分,難以識別日益複雜的金融風險及侵權行為,導致非法集資、欺詐銷售、掠奪性貸款等金融亂象屢有發生,自身合法權益遭受嚴重侵害。為防範風險於未然,實現對金融消費者的預防性保護,我國應積極借鑑國際經驗,大力推動開展金融教育,紮實做好金融知識宣傳普及,切實提升廣大金融消費者的自我保護能力,構建和諧健康的金融環境。

一、金融消費者教育的國際實踐

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充分證明了消費者金融素養不足可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基於對危機教訓的總結及反思,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將金融教育視作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抵制不適當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蔓延、維護金融市場信心和穩定的重要基石。

(一)美國的金融消費者教育實踐

1.成立專門機構負責推動教育。2008年,美國成立了總統金融知識諮詢委員會,負責向“金融掃盲隊”等志願者組織提供支持,推動志願者組織向社會公眾提供專業金融知識,以提升公眾金融素養。2010年,美國立法通過《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案》,在美聯儲內部新設了獨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CFPB)。CFPB下設金融知識辦公室,專職負責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的工作, 以幫助金融消費者認識複雜金融產品,免受不公平交易、掠奪性條款和金融欺詐等不當行為的侵害。

2.修訂金融教育國家戰略。2009年,針對金融產品和服務高度複雜化的實際情況,美國啟動了金融教育國家戰略的修訂工作。新修訂後的金融教育國家戰略強調基礎性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推動社會各界推動其參與到金融教育工作中,並明確將信用卡、住房貸款、識別金融欺詐、評估家庭金融產品及服務等作為教育重點。此外,作為落實該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美國大力倡議並推動將金融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必修課程,目前已有50個州設立了中學經濟課程標準,以幫助學生儘早形成良好的金融消費觀念及習慣。

3.設立金融教育網站和諮詢服務熱線。政府設立了mymoney.gov 的官方網站,集中了有助於公眾

作出正確金融決策的資源和相關鏈接,致力於向公眾提供可信賴的金融信息並增進其對金融知識的瞭解。 此外,CFPB在其網站開設專欄提供金融消費課程,提供了教育類遊戲、課堂學習計劃、在線出版物和多媒體工具等多種形式,為公民提供覆蓋全生命週期的金融知識及金融規劃,包括獲取助學貸款、申請住房貸款、養老計劃等。

4.通過“金融掃盲月”集中開展金融教育活動。美國每年4月被官方指定為國家“金融掃盲月”,旨在幫助廣大金融消費者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金融習慣。在“金融掃盲月”中,美聯儲及其地區儲備銀行會通過多種方式對公眾進行金融教育,提高國民的金融理財知識水平。例如,美聯儲每年都會舉辦“與主席對話”的公眾教育活動;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每年會舉辦“Money Smart Week”活動,為社會公眾提供了免費的多元化課程和其他幫助。

(二)英國的金融消費者教育實踐

2010 年,英國通過《金融服務法案》,明確提出設立消費者金融教育機構,並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展開金融教育與掃盲活動。2010年4月,金融消費者教育局應運而生,開始承接監管當局的金融教育職能並獨立開展工作。2011年 4 月起,該局更名為理財諮詢服務局,其通過制定詳細的金融教育服務與推廣計劃,並使用電話、網絡和當面諮詢輔導的方式,對每一個家庭提供對應的金融知識及服務諮詢,致力於改變英國金融消費者不良的理財及金融消費習慣,消除公眾對於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錯誤認知。

除推行金融監管及教育機構改革外,英國還注重針對特定對象或群體細化金融教育政策。在青少年教育方面,英國積極推動將金融能力教育納入國家課程大綱,在2008年就由教育部制定了《學校金融能力課程指導》,指導學生學習關於個人預算、財務管理及金融風險等方面的知識。針對作為金融消費主力的中青年群體,英國專門成立了“成年人金融掃盲諮詢小組”負責提升中青年金融素養,並配套制定了《成年人金融能力培養計劃》等綱領性文件,指導工作的開展。

二、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的探

(一)我國的金融消費者教育實踐

基於對國際經驗及國內現狀的反思及總結,我國積極開展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各相關主體進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1.強化頂層設計。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金融消費者具有的主體權利和利益作出了界定,明確提出金融消費者具有受教育權。該文件指出要建立健全金融教育保障機制,建立金融知識普及長效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幫助金融消費者提高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認知能力及自我保護能力。

2.注重監管引領。2012年,原“一行三會”內部分別設立了消費者保護局承擔消費者保護職責,並將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作為重要工作內容。例如,人民銀行積極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牽頭協調地方政府、教育部門等有關單位,探索將金融知識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原銀監會提出“預防為先,教育為主”的工作方針,於每年9月份組織全國銀行業開展“金融知識進萬家”活動,引導消費者選擇正規的金融服務渠道和金融產品,幫助其及時識別並防範有關風險。

3.金融機構積極踐行主體責任。在政策推動及監管引領下,我國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紮實開展各類金融知識宣傳及教育活動。一方面以營業網點為主陣地持續開展日常宣傳教育,利用網點內的各類設備及資料,持續向客戶宣傳講解金融知識;另一方面,藉助網站、微信、手機銀行等新媒體平臺進一步豐富宣傳內容,擴大宣傳覆蓋面,實現金融知識的網狀傳播。

(二)當前金融消費者教育的不足之處

儘管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金融消費者專業素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由於在教育理念、機制、規劃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我國現有金融教育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尚無法滿足金融市場發展和消費者保護的需要。

一是教育缺乏整體規劃。我國在金融教育方面尚未制定全面的規劃,沒有明確的工作主導部門,相關工作主要由金融監管部門推動開展,缺乏整體部署。二是教育理念尚存誤區。我國在開展金融教育工作者中往往只注重在形式上為消費者提供金融信息及金融知識,而對實質層面上金融知識是否得到吸收、消費者風險防範意識是否提高、金融技能是否掌握等問題則關注不足。三是教育針對性不足。目前我國的金融教育普遍採用“一刀切”的方式,尚未能實現金融教育的“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難以契合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四是教育手段單一。我國的金融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多采用集中式、一次性的方式,缺乏持續性及有效的互動機制,導致消費者接受金融教育的積極性不高。

三、完善我國金融消費者教育的建議

在總結國外良好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具體實際,完善金融消費者教育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制定國家戰略,統一部署實施。推進金融消費者教育是一項惠及全民、關乎我國金融穩定的系統性工程。首先,應明確金融教育主導部門,並確定主導部門與配合部門之間各自的職責邊界,以有效統籌整合現行分散的行政資源,改變政出多門、各自為戰的現狀。其次,應研究制定金融教育的具體規劃及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分工和具體舉措,確保金融教育的連貫性及長期性,實現消費者金融素養的持續提升。最後,可探索將金融知識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組織設計課程內容並編寫教材,確保青少年能夠逐步接觸金融知識並儘早養成理性的金融消費習慣。

2.重塑教育理念,注重能力培養。由於教育理念的偏頗,在金融教育工作實踐中往往存在著目標定位錯誤、衡量尺度不準的問題,簡單地將金融教育的成果等同於開展了多少場教育活動、發放了多少宣傳資料、覆蓋了多少人群等表面現象,卻忽視了消費者金融素養在實質上是否得到提升。因此,在推進消費者金融教育過程中,應當將目標定位於消費者金融素養的全面提升,即對金融產品、金融概念和金融風險具備一定的認知水平,掌握必要的金融技能,並能夠理性地做出金融消費或理財投資決策。為有效達成此目標,應積極開展消費者金融素養調研和評估,定期研究消費者金融素養的變化情況,深入評估相關教育措施的執行效果。

3.實施差異化方針,提升教育針對性。鑑於我國城鄉二元化結構、區域發展不平衡、人口趨於老齡化等基本國情,金融教育應充分考慮到受教育對象的年齡、戶籍、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等影響因素。除普適性金融教育外,還要針對老齡人口、村鎮及邊遠地區居民、進城務工人員、低收入人群等不同群體和對象的特點和需求,深入開展差異化的金融教育並實現教育政策的適當傾斜,以幫助其提高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認識,促進社會平衡發展。

4.運用數字技術,創新教育方式。數字技術能夠以低成本或者零成本方式傳遞金融知識,還具備傳播速度快、輻射範圍廣的優勢,為大量消費者提供了方便的獲取信息及學習的機會。在具體措施方面,可考慮由主管部門或金融機構來建立專門的金融教育網站,免費向社會公眾提供系統的金融知識及完備的教育教程;同時,各相關參與主體要充分利用好官方網站、公眾號等數字工具及載體,及時傳遞政策信息,發佈風險提示,推動數字金融知識的普及,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受教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