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貼現」理論!你是不是那個只有「近光燈」」的認知殘疾人?

最近和幾個小微型企業家的聊了一個很有趣的話題:這些做實體店的小微型企業家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雙曲貼現」理論!你是不是那個只有“近光燈””的認知殘疾人?

當然,第一時間出現我們腦海裡的答案很多:金錢,人脈社交圈,父母傳承,運氣,學歷等。但是大家就自己身邊的相對成功的企業家類比,似乎這些都不是正確的答案!

「雙曲貼現」理論!你是不是那個只有“近光燈””的認知殘疾人?

一番爭吵後我給出了我自己的答案:我認為上述的那些都是影響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差別的是企業家之間的認知思維能力的差別。

雙曲貼現理論就是形象的闡述了人們做決定時的一個基於認知能力差異的表現。loser的世界裡只有近光燈,而成功者能在近遠光之間自由切換。

「雙曲貼現」理論!你是不是那個只有“近光燈””的認知殘疾人?

雙曲貼現又稱為非理性折現,是泰勒 行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現象描述折現率並不是一個不變量,具體是指人們在對未來的收益評估其價值時,傾向於對較近的時期採用更低的折現率,對較遠的時期採用更高的折現率。該理論在其他許多領域也有應用,例如藥物依賴,賭博等關於自我控制的行為。

舉例:

選擇題1,A 一年後得到10000元 B 一年零一個月後得到11000元

大多數人會選擇B,因為都等了一年了,還在乎多等一個月再拿1000元嗎。

選擇題2,A 現在給你10000元 B 一個月後給你11000元

大多數人會選擇A,因為馬上立即就能得到,再有就是害怕一個月中出現任何意外,我連這10000元就都沒了。

有趣的是,以上兩個問題從時間成本上來講都是等一個月的問題多拿1000元,但是當時間尺度出現不同的時候,人們做出的決定確實不同的。

當某種“獲得”感離我們越近的時候,我們在這個決定上付出的情感利息就會越多,在相對延遲的選項面前,總容易趨向近的及時的。要克服雙曲貼現曲線的影響,必須要有延遲滿足的能力。

從商亦是如此,幾乎每天都面臨著各種決策。但就是在一個個的決策累計過程中,人和人逐漸拉開了距離。優秀的企業家多數都具備戰略眼光(遠光燈),能夠克服眼前誘惑和短期利益做出長遠的決策和打算。通過雙曲貼現理論,我們知道這種決策往往違揹人性本質意願的一種行為,所以成功的人總是佔到少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