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道文化|磬:擊打奏鳴的「石」音

門道提示: 農曆八月十六

磬是一種中國古代石制打擊樂器和禮器,最早用於中國古代的樂舞活動。磬起源於某種片狀石制勞動工具,其形在後來有多種變化,質地也從原始的石制進一步有了玉製、銅製的磬。今天,門道君來介紹關於磬的發展歷程。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懸石,右半像手執槌敲擊。磬起源於某種片狀石制勞動工具,其形在後來有多種變化,質地也從原始的石制進一步有了玉製、銅製的磬。擊奏體鳴樂器。中國古代的石質打擊樂器,為“八音”中的“石”音。

門道文化|磬:擊打奏鳴的“石”音

磬,最早用於中國古代的樂舞活動,後來用於歷代帝王、上層統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禮儀活動中的樂隊演奏,成為象徵其身份地位的“禮器”。唐宋以後新樂興起,磬僅用於祭祀儀式的雅樂樂隊。

門道文化|磬:擊打奏鳴的“石”音

從黃帝使伶倫造磬以來,取片狀石材,製成曲尺形,上鑽磨一孔,懸掛敲擊,(其造型又酷似古人在宗廟、宗族大典時虔誠的鞠躬之禮,故有“磬折”之說。)有單個特磬與按律呂依次編排的“離磬”(即編磬)之分。單個特磬,作為氏族“鳴以聚眾”的信號樂器;編磬則是在宗廟祭祀、宗族盛宴等大典時與編鐘一起合奏,“既和且平,依我磬聲”金石之聲,煌煌乎位列聖殿,燦燦哉史載《尚書》。

門道文化|磬:擊打奏鳴的“石”音

磬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它造型古樸,製作精美。磬的歷史非常悠久,在遠古母系氏族社會,磬曾被稱為"石"和"鳴球"。當時人們以漁獵為生,勞動之後敲擊著石頭,裝扮成各種野獸的形象跳舞娛樂。這種敲擊的石頭就被逐漸演變為後來的打擊樂器謦。

門道文化|磬:擊打奏鳴的“石”音

磬的歷史悠久,據先秦文獻《尚書·益稷》記載:“戛擊鳴球”,“擊石拊石”。這“鳴球”與“拊石”,即是磬在遠古時期的稱呼。磬的名稱,見於《世本·作篇》,傳說為堯、舜時人無句所作。或傳:“磬,叔所造。”可見,至新石器時代晚期,相當於堯或舜做部落聯盟酋長時,磬已在使用。《呂氏春秋·古樂篇》載:堯命夔擊磬“以象上帝”、“以致舞百獸”,描繪出一幅古老的原始社會的樂舞生活場景。

門道文化|磬:擊打奏鳴的“石”音

謦主要用於歷代上層統治者配合征戰和祭祀等各種活動的雅樂中。按照使用場所和演奏方式,謦可以分為特磬和編磬兩種:特磬是皇帝祭祀天地和祖先時演奏的樂器;編磬是若干個磬編成一組,掛在木架上演奏,主要用於宮廷音樂。

門道文化|磬:擊打奏鳴的“石”音

戰國時期,楚地的編謦製造工藝達到了較高水平。編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擊樂器,多用於宮庭雅樂或盛大祭典。編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組,每磬發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特磬和編磬在宮廷音樂中用途頗廣。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時演奏的樂器。不同的場所使用不同,演奏方式也有所差異。由此可見,磬在中國古代的樂舞活動中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