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康熙爲何非得將魏東亭貶到台澎做知縣?

木眼

康熙對魏東亭的處理要放在整個大清當時的複雜情況,康熙中前期是很不太平,內有索相明相黨政,外有三藩謀反、臺灣鄭氏、朱三太子作亂、準葛爾丹等等。魏東亭在除鰲拜、平三藩等事件中為康熙立下汗馬功勞,且對皇帝始終忠心耿耿,對於明珠和索額圖的拉攏都不為所動,不參與黨政,這讓康熙看在眼裡,也在不斷謀篇佈局。

皇帝對魏東亭的處罰理由只是藉口而已,康熙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平衡朝政,歷經8年平三藩戰爭,明珠和索額圖都乘勢大肆擴張個人勢力範圍,朝內一半以上官員出自他們兩家門第,魏東亭也是他們極力拉攏的對象,而當時面臨準葛爾丹、臺灣鄭氏集團等諸多不穩定因素,康熙還暫時不能對兩黨採取措施,畢竟朝中團結一致是最重要的。

康熙打發魏東亭去臺灣做知縣,一方面是保護他,找個合適的機會讓他遠離朝堂是非,遠離黨爭,也不至於招人懷疑,給他個低官職,表個姿態顯示皇帝冷落了魏東亭,也是省的明珠索額圖還惦記魏東亭。另一方面康熙也是為了更好地經營臺灣,找個信任的官員給臺灣打個好基礎,畢竟康熙也怕找個不靠譜的跑到臺灣又做了鄭氏第二。

還有個更大的佈局,南京遇到的事情,包括假朱三太子在南京經營多年,一直積極準備反清事宜,加上幾百萬兩銀子的事情,這讓康熙深知朝廷肯定有內鬼。康熙假借懲治魏東亭的事情,把這事兒就算搪塞過去了,讓朝內內鬼以為此事就此了結,避免打草驚蛇。

最終,經過一番佈局,明珠索額圖先後入獄治罪,黨爭被化解,康熙後來也把魏東亭接回來做了毅親王,這過程雖然苦了點,但階段性結果還是甜的。


雲中史記

康熙王朝中索額圖和明珠兩個黨派一直在明爭暗鬥,康熙都看在眼裡。平定三番之後收復臺灣成了主要的目的,東南五省離臺灣最近,因此五省海關總都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魏東亭才是最佳的人選,因此魏東亭成為兩黨爭奪的對象。

康熙南巡南京時,兵部派往福建經南京時的30門紅衣大炮有三門不翼而飛了,讓魏東亭又驚又怕。後來在找到三門紅衣大炮並發現四百萬兩的造反銀子時,康熙對魏東亭的處置卻頗為費解。劇中康熙以擾民,未發現有人造反而瀆職,越是親信大臣越要嚴加處置為由,貶魏東亭為臺灣一知縣。結合當時的時局可以得出:

1 穩定朝局當時正值黨爭膠著時期,雙方都想拉攏這位能在康熙面前說一不二享盡極寵的封疆大吏,魏東亭有時也是康熙的影子代表著康熙的旨意,他的走向極易引發連鎖效應,無論走向索黨還是明黨,朝廷局勢立刻翻盤,不僅不利於朝局平衡穩定,反而會威脅到皇權。

2 保護魏東亭在劇中,索明兩黨極力拉攏魏東亭,但魏東亭對之嗤之以鼻,不理不睬,只效忠於康熙一人,令康熙很是讚賞,但魏東亭卻整日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一不留神被人栽贓,便授人以柄,到時想不參與黨爭都身不由己,就連康熙到時收拾黨爭想救他都無力迴天,因此在關鍵時刻拿下魏東亭既不引人懷疑,也能保護魏東亭。

3 發展臺灣大戰一過百業凋零,況且臺灣土夷雜居,易生民變,所以臺灣急需恢復社會生產力,急需一位具有豐富的治理經驗得的人,魏東亭在治理地方方面經驗豐富,堪當大任,換做別人康熙也不放心。但又不能對魏東亭授予高位,一來仍有可能受到索明兩黨拉攏,二來萬一有裂土封疆之心就造成大患。

4 歷練魏東亭魏東亭自幼跟隨康熙,除鰲拜後也是位居高官,少有機會去基層瞭解民情,這也讓魏東亭成為康熙瞭解民情的一扇窗戶,從而有效避免受百官奏摺的矇蔽糊弄,對於治理臺灣更能對症下藥,其次也為日後重新啟用魏東亭打下基礎。果然在康熙收拾黨爭之後立刻找回魏東亭並封為毅親王,康熙借四百萬兩造反銀子之事不露聲色達到目的,此計雖苦,卻是苦中有甜,因此康熙對於越是信任的親近大臣不僅越嚴格而且越呵護。


墨清薇

第一次看《康熙王朝》時,當看到康熙將魏東亭貶為臺澎知縣時,很為小魏子鳴不平。作為康熙的侍讀和心腹手足,魏東亭與康熙可謂情誼深厚,魏東亭也一向對康熙忠心耿耿。在除鰲拜、滅三藩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可是這樣一位心腹,康熙卻因其失察朱三太子謀逆和將百姓遷往兵營兩件事大怒,將其貶至臺澎。可魏東亭實在是罪不至此,何況那時候的臺澎是天涯海角,且民風彪悍、生活艱苦。

康熙是怎麼解釋的這件事呢?他對魏東亭說,自己之所以要辦他,原因有二。其一是康熙要樹一個典型,樹一個辦錯了事情就要罰的典型,殺雞給猴看。儘管這個人是自己的心腹手足,是自己恩師的兒子,是自己的恩人。

其次臺灣剛剛收復,那裡缺少一個老成持重,精明幹練的人去管理,這個人便選中了魏東亭。

康熙說的是貶魏東亭的原因,但只是一部分,而且只是一小部分。他為什麼真的要貶魏東亭去臺灣,他並沒有真的說出來。且看康熙明著說的兩點,其一是犯錯就罰,可魏東亭犯的這點小錯決不至於被從四省督撫貶為一個小小知縣。要罰,要殺雞儆猴,其實方式很多,完全不必將魏東亭放到那天涯海角。其次,九州萬方,億兆生靈,有多少事情需要魏東亭這樣的干將,又何必非要將他派去臺澎這樣一個地方。

所以,康熙說的這兩點原因是對的,但絕不是最根本的原因。那麼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在《康熙王朝》一劇中還有一個人的遭遇和魏東亭差不多,那就是容妃。容妃和康熙可以說是伉儷情深,但康熙還是讓忤逆自己的容妃去刷馬桶。這是因為胤礽必須得廢,而容妃的遺詔肯定會讓此事難產。為天下計,為列祖列宗計,康熙也只能犧牲他深愛的女人,將她罰去幹活。雖然殘忍,可這又何嘗不是對容妃的一種保護。只有讓她去最苦的地方,后妃才不會尋她的事端,她才能活。這就是康熙的作風,對人好卻不說,只是用最狠的方式。

而對魏東亭,康熙的真實意圖也不難理解,而理解這一問題的題眼就在“天涯海角”四個字上。為什麼非得是臺澎縣這個天涯海角,因為那裡遠離朝堂,遠離著陰險的政治鬥爭。

彼時的朝堂,索額圖與明珠都爭相結黨,對各地督撫、朝廷大員極盡拉攏之能事。皇帝的心腹魏東亭自然是他們重點拉攏的對象,而魏東亭無論倒向哪一方,朝局必定為之一變,微妙的平衡也將被打破。而魏東亭若是哪一方面也不加入,勢必會被兩股勢力忌憚而被清洗。

其次,彼時的魏東亭不到五十歲已經是四省督撫,不說功高震主但亦引起康熙在某種程度的擔憂。要知道劇中的康熙非常多疑,早年間就在魏東亭府上安插了奸細。難道此時的康熙就不會懷疑魏東亭?這是肯定的,因為他是皇帝,他必須要為自己考慮,要為江山考慮。

就算魏東亭忠心康熙一生,那康熙百年之後,元老魏東亭又將如何自處?後繼之君又能否控制住這個老臣呢?所以只有讓魏東亭去那個“天涯海角”,他才可以避免黨爭。而在這個時候斷送他的前程,魏東亭才不會在之後陷入窘境。

康熙這招雖狠卻是用心良苦,面對即將到“天涯海角”的兄弟,康熙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要常來信”。

而魏東亭也在最後被封為毅王爺,平安而終,成為陪伴到康熙最後一刻的人。


逆流時代

康熙南巡南京時,兵部派往福建經南京時的30門紅衣大炮中有三門紅衣大炮不翼而飛,這件事使魏東亭又驚又怕,趕忙尋找,後來在找到三門紅衣大炮後還意外發現了四百萬兩的造反銀子後,康熙對魏東亭的處置令人費解:《康熙王朝》電視劇中康熙以擾民、未發現有人造反有瀆職嫌疑、越是親信大臣就越要嚴加處置等為由,貶魏東亭去臺澎做一小知縣。魏東亭從小就跟隨康熙鞍前馬後,先不說這麼多年的友誼,單單是除鰲拜這一擎君保駕、捍衛皇權的不世之功,只要不居功自傲,足以使魏東亭寵信不斷,永享富貴,絕不會因為擾民之類芝麻大的事而栽跟頭,那麼康熙究竟是為什麼因為如此小事就貶了魏東亭這位封疆大吏去臺澎做區區知縣呢?想要探明康熙的真正意圖就要結合當時的朝局:

1、穩定朝廷局勢

康熙主政當時正值索明兩黨爭膠著時期,雙方私下明爭暗鬥,明裡朝堂上公然叫囂,但是由於誰也奈何不了誰,於是都想拉攏魏東亭這位能在康熙面前說一不二享盡寵信的封疆大吏,魏東亭有時也代表著康熙的旨意,他的走向極易引發連鎖效應,無論魏東亭走向索黨還是明黨,朝廷局勢立刻翻盤,若是出現這種情況不僅不利於朝局平衡穩定,反而會威脅到皇權,而康熙最恨的就是出現威脅皇權的情況,將魏東亭貶為知縣可以很好的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2、保護魏東亭

在《康熙王朝》這部劇中,索明兩黨極力拉攏魏東亭,不過魏東亭卻對此嗤之以鼻,不理不睬,只效忠於康熙一人,這一點令康熙很是讚賞,不過魏東亭卻整日戰戰兢兢,如屢薄冰,一不留神就會被人栽贓,授人以柄,到時想不參與黨爭都身不由己,出現這種黨爭情況後即使是康熙想救他都無力迴天,因此先發制人,在關鍵時刻將魏東亭貶為知縣既不引人懷疑,也能保護魏東亭。



3、發展臺灣

自平定三蕃後百業凋零,臺灣土夷雜居,易生民變,所以臺灣急需恢復社會生產力,也急需一位具有豐富的治理經驗的人,魏東亭在治理地方方面經驗豐富,堪當大任,且換做別人康熙也不放心,不過又不能對魏東亭授予高位,一來是因為會受到索明兩黨的拉攏,二來是擔心魏東亭萬一有裂土封疆之心難免會造成大患,所以將其貶為知縣。

魏東亭自幼便跟隨康熙,除鰲拜之後也是常年位居高位,鮮有機會去基層瞭解民情,康熙將魏東亭貶為知縣後也可以使魏東亭成為康熙瞭解民情的一扇窗戶,有效避免受百官奏摺的矇蔽糊弄,對於臺灣的治理可以對症下藥,其次也可為日後重新啟用魏東亭打下基礎。

在將索明兩黨收拾後沒多久,康熙便立刻找回魏東亭並將其封為毅親王,康熙借四百萬兩造反銀子之事不露聲色的達到目的,此計雖苦,卻是苦中有甜,由此可見康熙對於越是信任的親近大臣雖然嚴格但也尤為呵護啊(>﹏



社會話事人

在真實的歷史中,魏東亭並不存在,他的原型是江寧織造曹寅。為什麼是他呢?因為曹寅號楝亭,曹字又容易使人聯想起曹操,曹操生前正是魏王。既然不存在,我們就得用電視劇的情節解釋。

第一個原因,當然是魏東亭犯了大錯。康熙問他,朱三太子在南京潛伏了多少年,魏東亭說:十年,天哪!包藏十年的禍心,魏東亭竟然沒有絲毫覺察。以致康熙拜謁明孝陵時,險些被紅衣大炮炸死。在封建社會,皇帝就是神,他的安危高於一切,魏東亭沒有最好本職工作,險些釀成天大的慘劇,不貶謫實在是說不過去。

第二個原因:康熙與魏東亭私交甚篤。全國人民都知道,小時候,魏東亭是康熙的伴讀,兩人一起長大,關係好的不得了。現在魏東亭鑄成大錯,無論官場還是民間,都想看看康熙怎麼決策,會不會袒護,如果以私廢公,朝廷必然失去民心。重要關頭,康熙別無選擇,必須懲處魏東亭,告訴大家,朝廷是大公無私的,皇帝是遵守法紀的。

第三個原因:臺灣剛剛收復。施琅攻陷臺灣,鄭經自殺,此時的臺澎,民心未安,百廢待興,需要一個有能力、值得信賴的大臣管理。魏東亭就是這樣的人選,事實證明,他最終完成了任務。幾十年後,康熙又叫李光地去當臺澎知縣,曾說魏東亭政績卓著。

第四個原因:朝廷內部黨爭嚴重。明珠、索額圖兩派紛爭、互相傾軋,魏東亭是皇上的心腹,自然會被拉攏。康熙將魏東亭貶往海峽對岸,可以遠離是非,有變相保全的意思。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時拾史事

首先做為五省稅收總督的魏東亭是當時朝堂一方大員,再加上他做為康熙嫡系他一舉一動對當時朝堂有很大影響。索爾圖明珠兩黨肯定在加大拉攏力度,把魏東亭納入自己麾下。雖然魏東亭鑑定站在康熙身後不為所動,難免會招致兩黨忌憚。在黨爭中這樣的大員肯定優先扳倒。這樣魏東亭在朝堂中肯定要戰戰兢兢,做起事情也難免畏首畏尾。面對兩黨合力就算有康熙保護難免也有所難免。把他貶為偏遠知縣讓其遠離朝堂與晚年圈禁十三皇子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當時犯錯原因是在南巡期間差點讓皇上被襲擊,放在其他大臣身上殺頭都不為過。

二者臺澎做為新收復領土,可謂是百廢待興。需要強有力的大臣去坐鎮。身得康熙信任而且做過一方總督的魏東亭可謂是天然人選。做好臺澎知縣以後魏東亭可謂是資歷厚重,當時康熙肯定也能把控很朝廷局面。手裡後備官員建立也不怕兩內閣大臣倒臺後對朝廷產生的動盪。


momodekanxinwen

這是電視劇裡的情節,康熙因小過失大發其火,以貶的方式委任其一個小小知縣。魏東亭走了,狠狠剜了容妃一眼,那意思不是你多嘴哪來這檔子事。魏東亭不知道呀,容妃不能不忠於皇上。容妃蒙生歉意,她也不知道,多了一句嘴,惹出了這麼大的麻煩事。只有皇帝聖明燭照,此乃重任,唯魏東亭不可任。

魏東亭夠忠。除了皇帝他誰也不認得,當年剷除鰲拜後,按照二月河的描寫,魏府頓時多了一個陌生的看門人,對他的動靜,皇帝盡在掌握,一直這麼多年,魏東亭啥樣,皇帝高居龍座,照樣一清二楚。長期觀察得到的結果,此臣夠忠。

魏東亭夠勇。剷除鰲拜,小魏子以身擋之,不僅功夫好,機智靈活,身手不凡,勇氣可嘉,這一切用之一個小小護衛身上,那就了不得,有了這份勇勁,正能幹大事,以向天下無可敵也,極為難得。

魏東亭夠才。坐鎮一方斂取財富,東南數省,朝廷財源,小魏子幹得好,不但送米送錢,還送來戰船模樣,心知朝廷如臂指,康熙大為讚賞,自個也蠻得意,通過數年鍛鍊,磨鍊出來小魏子,當真一干臣了呢。不使他使誰,朝廷歷來所用,皆心腹幹練之才也,魏東亭是,他就有拉不完的磨呢。

魏東亭夠智。書說簡短,最後一回,東亭在臺幹不動了,回朝覆命,二人重至一榻睡大覺,問及容妃,問及後世之君,魏不問,皇帝要他看,魏不看,老辣手段也。這輩子他知道了康熙,康熙也夠精的不是?能明白康熙的,朝中幾人?

忠勇才智都有了,果然一大臣,他不去臺灣,誰去?!


魂舞大漠

《康熙王朝》裡魏東亭是康熙的發小,一起讀書,康熙身邊的侍衛,後來放到福建那邊做官,最後做到了正一品大員總督。不過在康熙收復臺灣南巡時,差點被南京城的前明叛逆朱三太子的紅衣大炮給弒了,康熙便借這個由頭,一怒之下將魏東亭貶到臺灣做了個知府,小魏子當時心裡可委屈啊!


那麼康熙到底為什麼要借這麼件事情,這這麼對待自己的發小魏東亭呢?

1.康熙殺雞儆猴給朝中那些臣子看的

作為朝中人都知道魏東亭和蘇麻拉姑都是皇上的發小,彼此感情深厚,魏東亭又建功無數,所以正常人思維都會覺的,小魏子無論犯什麼錯,康熙肯定顧念舊情會網開一面的!可是康熙偏偏因小魏子為了確保康熙的安全擾民,未察覺當地暗藏前明餘孽,這點好事辦錯事而大動肝火。目的就是讓那些勞苦功高的老臣們看著,不管誰,犯錯了就得罰。就是為了跟索明兩黨提個醒!這苦逼的過程就讓魏東亭替康熙承擔著!


2.平臺成功,百業待興,需要一個可信有才的去看管著!

康熙花了大手筆財力物力平復了臺澎,希望收回了就得好好管著,治理好。康熙著實需要像魏東亭那樣忠於自己的心腹之人去做臺澎知縣,以防颱灣生變,自己辛苦打下來的臺灣毀於一旦。 因此康熙內心認為最合適的人就是魏東亭。更重要的是魏東亭是漢人,臺澎就是漢人之地,康熙的滿人心腹確實也很多,但是如果讓剛剛收復的臺澎,交給滿人管理,首先是老百姓可能會鬧事,其次是滿人也可能不好好管理,因此魏東亭是最合適的人, 於是康熙便在南京把魏東亭往死裡面整!心疼小魏子三秒鐘


3.康熙那樣做也是暗地裡對魏東亭的一種保護

當時朝廷處於明珠跟索額圖兩黨之爭,有時候他們把康熙都搞的焦頭爛額,很想除之而後快,可是康熙知道他們的根基深,不能輕易動。而魏東亭作為康熙的發小,他們兩個人日後必定想法設法的拉攏小魏子,康熙擔心,擔心剛正不阿的小魏子被他們兩個任何一方利用;擔心小魏子受不了糖衣炮彈的攻擊,最後跟康熙會面和心不和的局面。所以康熙忍痛重貶魏東亭,也讓他遠離京城那個大染缸。從他拍小魏子的肩膀就可以看的出來!後來魏東亭出來容妃給他道歉,一開始看的時候還以為容妃向康熙告密了,康熙才發現小魏子擾民的事,現在想想並不是,容妃那是替康熙道的謙,畢竟康熙是皇上,怎可低頭道歉呢?所幸最後魏東亭封親王,得善終!


馬雲6663

《康熙王朝》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視劇,大學4年,看了不下10遍。

歷史上沒有魏東亭這個人。他是出自二月河小說中的虛構,其原型應為曹雪芹之祖父江寧織造曹寅。之所以取“魏東亭”這個名字,也是作者玩的一個小的文字遊戲,歷來曹魏連稱,以魏代曹,而曹寅字“楝亭”,作者以形近字代替為“東亭”,所以歷史上的曹楝亭,就變成了小說裡的魏東亭。

劇中魏東亭因為在康熙皇帝祭明太祖陵時護駕不利,多年未發現“明太子”朱慈炯藏身,以及驚擾地方百姓,惹怒天威,故而被康熙派去做了臺澎知縣。

個人認為之所以被貶無非下面幾種原因:

1、害怕魏東亭免受朝中各黨派的拉攏,不論是加入明黨還是索黨都會打破現在的平衡局面,甚至再出個魏黨也說不定。

2、康熙處罰魏東亭就是要告訴朝中的官員,康熙並不是任人唯親的那種人。就算是封疆大吏、兒時玩伴做錯了事,也是要收到處罰的。

3、剛剛收復的臺灣,民生凋敝,而且統治還並不穩固,還有很多問題處理,只有派自己最信任的人去,康熙知道魏東亭是絕對忠心的,叫他去臺灣管理他會盡心盡力。


凡雲夢

回答這個問題,只能按照電視劇的劇情來回答,因為《康熙王朝》就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其中有很多杜撰出來的人物,比如這個魏東亭就是其中之一。

劇中魏東亭的人物設計為,康熙皇帝幼年時候的老師魏承謨的兒子,從小進宮作為皇帝的伴讀,可以說是康熙幼年的玩伴,所以康熙對其非常信任,康熙親政後魏東亭為康熙近身侍衛,可以說是皇帝的心腹。更是在剷除鰲拜的行動中立下汗馬功勞

再後來康熙將魏東亭封為“封疆大吏”,作為“五省海關總督”,掌握著江南富庶之地的稅收,這是大清朝的錢袋子,也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魏東亭能做到這個位置可見康熙對其十分信任。

劇中魏東亭因為在康熙皇帝祭明太祖陵時護駕不利,以及驚擾地方百姓,惹怒天威,故而被康熙派去做了臺澎知縣,理由是魏東亭老成持重,臺灣剛剛回歸,所以他最合適。

按照皇帝的官方說法,是因為魏東亭是皇帝近臣,要做到鐵面無私,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在魏東亭看來是殺雞給猴看。

但是根據電視劇的劇情來判斷,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保護魏東亭免受朝中各黨派的拉攏,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遠離是非之地。

2、魏東亭自己說過“這個最肥的總督,多少人眼饞。”康熙處罰魏東亭就是要告訴朝中的官員,康熙並不是任人唯親的那種人。無論誰只要辦錯事一樣被懲罰。

3、臺灣剛剛收復,民生凋敝,而且統治還並不穩固,只有派自己最信任的人去,自己才放心。

總結:康熙和魏東亭告別時,拍著他的肩膀說要常來信,期間不只是君臣之禮,更多了一分朋友間的感情,魏東亭在臺灣兢兢業業,直到老年才被召回,還被封為“毅親王”,可見康熙對魏東亭還是非常認可的,最後竟然連傳位詔書都給他看,可謂是莫大的信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