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積金迎來3大變化,對你有什麼影響?

買房更難?房價要跌?

北京公積金迎來3大變化,對你有什麼影響?


昨晚,北京發佈公積金新政,自9月17日起施行,公積金貸款和提取將發生幾個大變化,包括執行“認房又認貸”、公積金貸款與繳存年限掛鉤,每繳存一年可貸10萬元、異地購房提取限制等等。

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曾經,我不止一次說過,北京的公積金政策,無論從貸款還是提取,友好程度在全國不是第一也算是第二了。今年4-5月份,北京公積金系統升級,升級之後的公積金提取無比快,提取當日凌晨就能到賬,基本算是實時了,然而我還沒得及誇,就出來了這個新政。

這個可能不一定算解讀,但就聊聊我的看法吧。

北京公積金迎來3大變化,對你有什麼影響?


第一大變化:公積金貸款也認房又認貸

2017年的北京317新政,可以說精準的打擊了所有的置換一族,317新政的核心是商貸執行認房又認貸,但凡有過貸款記錄,無論名下有沒有房,無論在北京有沒有房,那麼商業貸款就算二套,但這期間,許多人還可以走公積金貸款,因為公積金是認房不認貸,有過貸款記錄沒關係,只要在北京沒有房子,那麼就可以按照公積金首套最高貸款120萬元。

對比北京房價,這個金額可能也不是很多,但對比動輒二套上浮20%的商貸,公積金貸款依然是許多人最好的選擇。

然而,時隔一年半,現在公積金的這條路也堵死了。只有無貸款記錄並且在北京沒有房子,那麼才能按照首套貸款。這個變化,無論是對在北京沒有房子的剛需,還是需要置換房子的,都是很大的打擊。但是,這還沒完,即使你沒有貸款記錄,即使你在北京沒有房子,還有下面這個第二個大錘。

第二大變化:每繳存1年可貸款10萬

這個變化的影響不亞於認房又認貸。

原先,只要個人繳存額每個月達1000元(繳存基數在8500元左右),繳存12個月,只要滿足首套的條件,就可以貸款120萬,現在不是了,即使按照現在的解讀,不滿一年按一年算。沒有房子沒有貸款記錄,想貸足120萬,那麼最少要繳存11年1個月的公積金……否則就是一年10萬。

我認識的許多留京的人,大概在工作五六年會買房,那麼按照這個新政,就只能貸款五六十萬了。而且如果是夫妻兩個人,並不能累加,而是以年長者計算,例如丈夫繳存7年,妻子繳存6年,那麼只能以丈夫的年限為準,即繳存7年貸款70萬。對於工作年限短的,基本就別考慮公積金貸款了……

第三大變化,異地購房提取限制

本來對許多人來說,北京的房子買不起,那麼換個地方買,提取北京的公積金,也是不錯的選擇。但現在,異地購房提取北京的公積金,僅限於戶籍所在地或者所在省會,不能隨便買了。

不過,這個影響我感覺不算太大,本來大部分二線城市都有限購政策,非本地戶籍的購房也是會有限制的,如果為了解決限購辦理了戶籍,那麼這個影響也不存在了,這就算是在戶籍地購房,可以提取北京公積金。

其他的變化,我認為影響不是特別大,簡要說一說:

二套公積金貸款由80萬降到60萬。

本身北京房子這麼貴,買二套的很少用公積金貸款,但如果你有貸款記錄在北京沒房子,繳存年限12年以上,那麼買房的公積金貸款額度就只有60萬。前面兩個打擊那麼大,這個隨便了。

二套非普首付80%

和商貸一樣,大家麻木了吧,購買140平以上的,就別想著公積金貸款了。

年限最長由70縮短到65歲

現在公積金貸款年限最長只能是25年,那就是說40歲之前申請公積金貸款才能申請到25年了。

其餘的,租房提取,目前還沒看到變化,估計是沒有變。

但是,話說回來,我們交的公積金就沒意義了嗎?我覺得雖然這個新政確實是重磅,但也不是說公積金繳存就沒有意義了。我理解是這樣的:

1)公積金貸款額不再跟繳存額掛鉤,那些自己上公積金的,就按最低基數走;

2)對於在企業上班的員工,如果有條件全額提取的(買房的),基數還是越高越好,因為可以減少個稅,公積金提取也基本可以和工資同步。所以還是基數越高越好。

3)沒有條件全額提取的,卡著1500元/元租房提取額(繳存基數6250元)比較合適,因為公積金不提取,購房提取又比較遙遠的話,那麼公積金就是在賬戶裡躺著,年利息1.5%。但如果這個沒有選擇,那也不算太壞,個稅反正少了,以後總是可以提取出來的,至少提取政策上,比起許多城市還是友好很多。

你可能要問,是不是房價要跌的信號?我認為不是,極有可能是317之後大波人從商貸轉移到公積金貸款,作為房價調控的一個手段。至於走勢如何,我的看法是滯漲。且觀後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