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8年前的那场“世纪之战”,720000人参战,史书为何一笔带过?

一个没有汉朝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你能想象吗?

整个中国第一次被类似蒙元这样的政权统治,这种事如果不是发生在宋朝末年,而是在汉朝初年,那么中华文明又会是什么样子?

2218年前的那场“世纪之战”,720000人参战,史书为何一笔带过?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华文明拥有极强的包容性,即便偶尔在军事上不敌对手,但在文化方面,所有对手都将接受中华文明的洗礼,最终被同化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这一点确实在蒙元、满清时期得到了证明。

可问题是,如果没有汉朝的存在,中华文明还会拥有这样的包容性和同化力吗?

2218年前的那场“世纪之战”,720000人参战,史书为何一笔带过?

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文明被波斯颠覆,古埃及文明被罗马人摧毁,古印度文明早早亡于雅利安人之手,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则被日耳曼人创造的文明取代。唯独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直延续到今天。

难道中华文明就从来没有遭遇危机?当然有!最大的一次危机,当属发生于公元前200年的那一次“世纪之战”。

2218年前的那场“世纪之战”,720000人参战,史书为何一笔带过?

这一年的年初,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冒着严寒,亲率32万大军,准备放手与匈奴一战,匈奴史上最伟大的冒顿单于也亲率40万大军迎敌。结果是刘邦中了冒顿的诱敌深入之计,率先头部队冒进,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日之久。后来有首歌词流传,叫“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一个字:苦!

关于这次大战的经过,在《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但是最终刘邦是怎样逃脱的,史书却全都语焉不详,“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

2218年前的那场“世纪之战”,720000人参战,史书为何一笔带过?

正史的说法是,刘邦用了陈平的奇计,用厚礼贿赂冒顿的阏氏,在阏氏的劝说下,冒顿下令打开一个缺口,把刘邦放走了。这位阏氏也许口才绝佳,但若说是她说服了冒顿,绝无可能。冒顿是什么人?一个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草原之王,会轻易被一个女人说服吗?

2218年前的那场“世纪之战”,720000人参战,史书为何一笔带过?

冒顿放走刘邦这一行为的背后,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放;另一种是不想放,但不小心给放走了。

第一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冒顿为了引刘邦入包围圈,是下了“血本”的,就算汉朝有再多的援军开来,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围的。而当时刘邦军已经七天没饭吃,形同一头困兽,冒顿不会轻易放走。就算不要刘邦的命,抓住他以后当筹码,要什么还能要不到吗?

2218年前的那场“世纪之战”,720000人参战,史书为何一笔带过?

那么第二种可能性呢?也应该存在。冒顿既然懂得“诱敌深入”,想必也知道“困兽犹斗”“围城必阙”的常识。他打开一个缺口,会不会是想以最小代价抓住刘邦呢?但他没想到的是那一天恰好浓雾漫山,对面的人都看不清楚,加上刘邦又非常警觉,准备充分,这才侥幸逃了出来。

如果事实如此,那真是天佑大汉哪!

2218年前的那场“世纪之战”,720000人参战,史书为何一笔带过?

事情能有这样一个结局,实在是万幸!假如冒顿抓住刘邦后率四十万匈奴铁骑长驱直入,那么蒙元、满清入主中原的那一幕会不会提前上演?实在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没有汉朝的存在,中华文明难以延续至今,也许早在2218年前的那场“世纪大战”后就已终结。

2218年前的那场“世纪之战”,720000人参战,史书为何一笔带过?

对于2218年前的那场“世纪之战”,您怎么看?刘邦到底是怎么逃过一劫的?欢迎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