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藩王和郡王的区别都有哪些?

问这问那


亲王、郡王和藩王属于不同的概念,亲王和郡王是爵位,即王爵的不同等级。而藩王只是一个统称,指实际上具有很大独立性,但名义上臣

属于中央王朝的藩属国王和诸侯王。他们一般也有王爵,且有不小的治下领土,如古代的朝鲜国王,就是藩王,又如明朝的燕王、辽王,同样是藩王,只不过独立性没有朝鲜那么大。

藩王始于西汉,在之前的周朝,虽然实行分封制,战国时期各诸侯也相继称王,但却不称其为藩王,因为此时的周天子也不过是王,诸侯对周天子已经几无从属关系。

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册封诸侯王拱卫皇室,可随着诸侯王的日渐做大,皇帝的权威大受影响,汉景帝时期就发生了”七国之乱“,七个藩王率兵反对汉朝。

汉朝后来经过推恩令等措施大大削弱了藩王的实权,诸侯王也就基本成为虚爵,再无力反抗中央。

到了西晋,司马炎再一次赋予藩王军权等等大权,最后酿成藩王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与”七国之乱“合称乱七八糟。

还有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同样给予藩王军权,结果朱棣起兵”靖难“,夺得皇位,然后削藩,明朝藩王也就丧失了军权,但仍然享有封国内的税赋。

再说亲王,这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两汉时期,爵位分王、侯两等,并无亲王之说,到了西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

南朝王爵名目繁多,亲王为其中之一,南朝陈的王爵甚至有十二等,连藩王也是其中之一,这是唯一一次藩王作为爵位出现。

隋朝以皇帝之伯、叔、兄、弟、子为亲王,唐朝则以皇帝兄弟、皇子为亲王。

一般来说,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如秦王李世民,汾阳王郭子仪。

清朝是唯一一个名号里有亲王的朝代,但其亲王爵位全称为和硕亲王。


平沙趣说历史


藩王并不是一个封爵的级别,而是对于拥有实际封地的"王"的概称。

周代实行分封制度,包括周王的儿子和直系亲属、功臣、前朝帝王后裔等。当时这些分封称封国,国君根据级别不同称公、候、伯等,只有周王才能称王。但到了后期礼崩乐坏,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君纷纷自称王。这个时期的封国独立性更强,但不称藩王。



汉代也采取了分封制度,但又结合以郡县制。将刘姓宗室分封到东部地区,大的以古国名,一般的以郡名,皆称王。其等级地位要看具体地盘和食邑多少。这些封国称为诸侯王,或藩王。著名的七王之乱,就是藩王造反了。武帝开始实行推恩令,把很多大封国拆分了,原本封号留给嫡长子,其他儿子也封王,名义上照顾亲戚,实际上是分化藩王实力。此前文帝时贾谊《治安策》中已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景帝把亲弟弟梁王刘武封地一分为五。



到了两晋,也继续是宗室分封制。著名的如八王之乱。晋代出现了某某郡王的封爵,但并不是严格的等级意义。

到了唐代,比较明确的区分了亲王和郡王。实际上在清代之前,都没有将“亲王”二字直接做后缀的,只是王和郡王之分,或一字王和二字王,一般前者以古国名,后者以郡名,或加称郡王。如李治即位前封晋王,唐中宗李显曾封周王,后废帝位降为庐陵王。

唐代不存在藩王,宗室封王并没有对封地的行政权。后期藩镇割据是节度使制度,并非封爵。

宋代同样皇子没有封地,爵位分王、郡王

明太祖恢复了分封制度。皇子直接封亲王,即一字王,给予封地“就藩”。明代藩王只是指亲王这一级别,亲王的除了一个儿子继承亲王外,其他封为郡王,这些郡王都是附属于此“藩王”的,并没有独立的小王国。在称呼上,一般说某藩或某府的某某郡王。


清代宗室取消了分封制,只是给与爵位待遇,封号上也不再用古国名和地名,都是吉祥词语。清初册封的吴三桂、尚可喜、耿忠明三个王,是有独立行政权军事权的藩王,所以才有削藩的称谓。

总结一句,藩王都很有钱,所以才有大墓!


几苇渡


先说什么是“藩王”。

藩字的本意是篱笆,比如人们常说藩篱。后来藩字被引申为屏障、保卫的意思。

封建时代,天子会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或功臣,这些人就被称为诸侯王,被封的土地就是他们的属国。这些诸侯王,肩负着屏卫国家,抵御外敌,镇压内乱的责任,就像国家的藩篱,所以被称为藩王。

当然,这些藩王并不总是守卫国家,有时也是天下动乱的根源。比如汉朝有七王之乱,明朝有因削藩引起的燕王造反,清朝有三藩之乱。


只有那些有封地的王才能被称为藩王。而亲王郡王则是爵位,与封地无关。封建社会的爵位一般为王、公、侯、伯、子、男这几种。王爵往往只能赐给皇室成员,而其他贵族最多只能得到公爵。清朝,王爵分为亲王和郡王,亲王是较高一等的,郡王则是第一等的。



梦露居士


题主所说的亲王,藩王和郡王,三者在概念上和内涵上都有区别。下面详析之。

先说藩王。凡是皇帝所封的诸王,不论亲王和郡王,它们都笼统地称为藩王,它本身并不是一级封爵。惟一的例外是南朝的陈朝,曾把藩王作为王爵的一级,当时陈朝的王爵自高至低有亲王,郡王,嗣王,藩王,凡十二等。但这只是特例。

再说亲王。亲王之称,也是起源于南朝的陈朝。是王爵中的最高一等。到了隋朝,皇帝的叔伯兄弟和太子以外的皇子如封王,称为亲王;唐朝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明朝则以皇子封亲王;清朝王爵中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封皇子,但为了笼络蒙古,也有蒙古贵族受封为亲王的,比外晚清的僧格林沁。按清制,在清王前面,还要加以美字,才是正式的亲王封号,比如豫亲王,成亲王,恭亲王。

最后说郡王。郡王起源于西晋。司马炎即位后,分封子弟,以郡为国,开始有郡王的说法。后世沿置,成为王爵中次于亲王的一级。比如唐朝就规定,皇太子的儿子,袭封为郡王。亲王之子,除了继承者为嗣王外,其余诸子降封郡公,如果有功劳,可进封郡王。


聂作平


藩王的概念比较大,郡王,亲王都可以称之为藩王,一般来说一字王为亲王,两字王为郡王,拿明朝举例子比如说燕王朱棣,福王朱常洵,这就是亲王爵位,像延平郡王郑成功,这就是两字的郡王爵位


布衣军机


亲王、郡王和藩王属于不同的概念,亲王和郡王属于爵位,包括汉朝、唐朝、宋朝,王爷是分等级的,藩王属于中央王朝的番属,是独立的国家领导人,和诸侯国的国主,比如古代中国和越南、朝鲜的关系,越南朝鲜的国主在我们这里他就是一个藩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