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小伙子靠縫補手藝,成功買房,但他卻這樣說……

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幾乎都很少去縫補衣服了,甚至有時候有些衣服沒有穿過就被壓箱底了。或許有人會覺得縫補衣服是很丟人的事情,甚至看不起這個職業,但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有一門技術,還怕生活得不好嗎?這個90後的小夥子就憑藉修補的技能買了房。,甚至還接到縫補名車的單子,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90後小夥子靠縫補手藝,成功買房,但他卻這樣說……

這個小夥就是杭州28歲的董懷利,他曾經做過銷售、導購,還在服裝廠裡上過班,但工資都難以養家餬口,於是他開始跟自己的母親學習縫補,經過長久的積累,他的手藝越來越精湛,生意也非超好,不僅如此,還有人讓他給縫補車名。

其實他沒有門面、地址,就在街頭,這也成了路邊的一個“活招牌”。

此時烈日正當頭,但他依然很認真的在工作

90後小夥子靠縫補手藝,成功買房,但他卻這樣說……

剛開始他只是接母親給他需要縫補的衣物,漸漸地人們知道他手藝後,他的客戶也越來越多,從開始的賺20元,慢慢的現在他每天一天下來怎麼也能收個五六件衣服,收入也從幾十塊錢到幾百塊錢甚至幾千塊。

可不管怎麼說,一個大男人做這種縫縫補補的工作,難免也要遭到旁人的議論,最開始,董懷利聽到這些聲音也會心裡覺得彆扭,後來時間久了,他也想明白了:織補是靠自己的手藝,這錢賺得光明正大,沒什麼好難為情的。

每天他騎著電瓶車從家到武林銀泰,肩上的大包裝著織補工具和當天收來的衣服和補好等顧客來取走的衣服。

在這盛夏無論外邊如何炎熱,白天他就在外邊為細心的為客戶縫補衣物,到了五點半他就開始把“工作地點”挪到家裡,因為有時候客戶趕著要,他常常在家裡縫補到凌晨。

他一根針一根線撐起了家裡一片天

90後小夥子靠縫補手藝,成功買房,但他卻這樣說……

16年,董懷利在杭州丁橋買了一套90平的房子,從此以後就過上了每個月還房貸的日子。

前不久,一單“大生意”慕名找上了董懷利,這次要補的是一輛改裝後的奔馳敞篷車。

車主邀請他上門來修補車篷,不僅路費、住宿費全包,另外還支付1萬塊錢修補費。

考慮到夏季是織補淡季,又加上房貸的壓力,小董答應了下來,雖然這一趟看起來賺得多,但也格外的辛苦。

破損的地方位於車的後頂部,母子二人只能站在小板凳上趴在車上補,一趟下來渾身痠痛,回杭州甚至要修養上好幾天。

90後小夥子靠縫補手藝,成功買房,但他卻這樣說……

時代變遷下細水長流的織補攤

如今的董懷利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了

談及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繼承自己的手藝時,董懷利的第一反應是“不要”,一路打拼到今天的董懷利更希望女兒可以好好讀書,畢竟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是一份怎樣辛苦的工作,比起手藝的傳承,父愛在董懷利這裡表現的尤為透徹。

八年來,不少商業模式都在悄然轉變,但唯獨這個流動的小織補攤,依然踏踏實實的穩步向前,在時代的變遷下,仍然細水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