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窩藏著一個出氣穴,經常這樣按,身體不長結!

“萬病之源源於血,百病之由由於氣。經絡通百病消,血液清顏如玉。”可見疏通身體“淤積”、“堵塞”有多麼重要。但是人體的經絡縱橫交錯,穴位也是遍佈全身,哪裡記得了那麼多,怎麼辦,所以跟著來學習重要的穴位吧,今天分享藏在我們的心口窩裡的

膻中穴,確實如此,這個地方通了,身體在結節都會消了。

心口窩藏著一個出氣穴,經常這樣按,身體不長結!

取穴位置:

這個穴位是非常好找,就在我們兩乳頭中間第4根肋骨位置,我通常都是認為這個膻中穴就藏在我們的心口窩裡了。

功能作用:

膻中穴,在身體的位置,正好是心口窩,由此就可以看出他有多重要,離心臟最近,是腸胃必經之路,肺氣出氣口...所以此處一定不能堵。

當我們因為生氣而感到胸悶時,會不自覺地用拳頭捶打自己的胸口,這時,心情通常會舒暢許多。不是心理作用的結果,而是因為膻中穴,常稱“出氣穴”。

《黃帝內經》中提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意思是說,膻中穴是心包經的令官,人在胸悶抑鬱的時候,按摩這個穴位可以驅散心中的鬱悶之氣,讓心情變得愉悅。

但是遠不止於此,凡是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難、咳嗽、過胖、過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包括其他經絡不通的都可以找膻中穴呢。

為什麼,你想想,它是一箇中央樞紐一般,這裡堵了自然殃及到其它經絡,反之其他經絡在分支大都從這裡經過,因為膻中穴是八會穴的氣之會穴,所以不管身體哪裡氣滯了,找膻中穴這個氣的總管一定沒錯。

心口窩藏著一個出氣穴,經常這樣按,身體不長結!

手法:

1、按摩,拍,捶

這個很簡單呢,用你的大拇指或由手掌大魚際部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36次,反覆3-10次,只要覺的舒暢了就起效了。

用手掌掌心可以拍膻中穴或手握空拳去捶也是可以的,不拘泥某一種形式。

2、艾灸刮痧

這個穴位是可以刮,也可以用艾灸罐溫灸即可,每次3-5分鐘左右。

心口窩藏著一個出氣穴,經常這樣按,身體不長結!

氣堵了——氣鬱就會長結節!

常常嘆氣、胸悶、煩躁,咽部有異物感,還有一些女性還有乳房脹痛,這大多就是氣鬱了。

中醫認為身體長結節,大多氣鬱造成,那麼哪裡最怕氣鬱呢,乳房氣鬱就變成乳房增生;結節發展下去,後續你應該懂的。

肝氣鬱結,就是肝囊腫了,胃氣鬱結,也會長泡,總之氣鬱在哪裡,哪裡就會結節。

一定找膻中穴,不管是用拍,捶,按,灸,刮的方法,都是可以的。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如果經常按摩或艾灸膻中穴,身體都不容易長結節。所以小小善提醒大家,心口窩必須經常去疏通,這裡通了,身體不容易長結,也不容易淤堵了。

心口窩藏著一個出氣穴,經常這樣按,身體不長結!

而且膻中穴還可以有效保護好我們的心肺功能,所以心臟有問題 ,比如心速過緩,過速,心悸,心慌都是可以找膻中穴,經常按摩可以延緩衰老,全面提高機體免疫力,所以如果多按一次“膻中穴”,人就會少吃一次藥。

⊙溫馨提示:希望此文章能幫助到您及家人!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不同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