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重臣苏武壮年在匈奴被迫牧羊,回长安已发须花白

苏武(公元前140—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大臣,中国历史上能坚持民族气节的代表人物之一。

西汉重臣苏武壮年在匈奴被迫牧羊,回长安已发须花白

汉武帝时期的天汉元年(前100年)受汉武帝的派遣出使匈奴,结果因匈奴高层的政变,而被扣留,匈奴单于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宁死也不受辱!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但始终绝不降服。后来匈奴人以高官厚禄企图诱使苏武叛变汉朝,苏武仍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单于劝降无望,密谋将苏武流放。

西汉重臣苏武壮年在匈奴被迫牧羊,回长安已发须花白

一天,单于指着一群羊对苏武冷笑:“这群羊归你放牧,哪天生出小羊羔,就哪天放你回国”。说完派人把苏武押到苦寒之地的北海去牧羊。苏武查点羊群,见全是公羊,但他心坚如铁,毫不动摇。(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发现北海乃甘肃武威市民勤县,于2006年8月11日发表《苏武牧羊北海故地考》予以佐证)

西汉重臣苏武壮年在匈奴被迫牧羊,回长安已发须花白

苏武来到北海,只见野草遍地,没有人烟,陪伴他的只有汉使的旌节,还有一群公羊,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采集野果、甚至合着粘毛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旌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花白了。

西汉重臣苏武壮年在匈奴被迫牧羊,回长安已发须花白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昭帝即位,汉匈之间关系也逐渐缓和,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谎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汉朝使者来到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匈奴知道事实真相败露,只好把苏武等人送还。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这一过就是十九年,苏武也从不到四十岁的壮年,变成须发尽白的老年人。

西汉重臣苏武壮年在匈奴被迫牧羊,回长安已发须花白

在长安城内,所有百姓都出门迎接苏武,看着白发苍苍,衰老干瘦,但眼神坚定不屈的苏武,很多人流下了眼泪。进 到大殿,苏武拜见汉昭帝,交还旌节。汉昭帝拿着那个光杆子,看了好大的工夫,又看看苏武,十九年历尽艰辛,留 居匈奴受尽磨难,持节不屈,酸着鼻子可说不出话来。他把旌节亲手交给苏武,对他说:“您到先帝[指汉武帝]庙里 去祭祀,把旌节交还给先帝”,说着,他潸然泪下,所有大臣也为之动容。

西汉重臣苏武壮年在匈奴被迫牧羊,回长安已发须花白

苏武去世后,后来继位的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忠诚不屈的民族气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