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看看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在古代,由于条件的限制,通信往往是一件即费时又费力的工作。然而智慧的古代人们,却创造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些方法或原理至今我们仍在借鉴或使用。

“无线”传递

看看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烽火传讯

在中国古代,为传递军事情报的需要,人们曾设立了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指烟及火,“昼则举烽,夜则举火”。烟在唐朝时也称“狼烟”,因为当时的突厥、鲜卑、吐蕃等少数民族都崇尚狼,其军队在当时被称为“狼兵”,其君主被称为“狼主,狼烟的意思就是狼来了。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

看看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风筝、天灯传讯

风筝,如今用于娱乐,在古代曾作为一种应急的通信工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传说春秋时期,鲁班曾仿照鸟的造型用木头做成“木鹊”,这成为风筝的前身。至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们用竹篾做架,糊纸做成“纸鸢”。五代时人们在纸鸢上拴一个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天灯,也称孔明灯,如今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现代人多作为祈福之用。在古代多用于军事通信,有点像如今的信号弹。

钟鼓传讯

钟和鼓,都是打击乐器,通过敲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除了作为乐器外,二者均可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尤其是鼓,在古代军事领域应用广泛。

看看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灯塔、通信塔传讯

公元前7世纪,古埃及诞生了人类最早的灯塔。灯塔的作用主要是指示危险的海域、引导船只航行,通过灯塔上的不同颜色或者不同明暗的光或烟来辅助航行。18世纪的法国,在巴黎和里尔之间出现了一种通信塔,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通信塔,上有木柱和横杆,人们利用望远镜查看塔顶木柱和横杆的形状变化而获得信息。咦?这貌似与我国的烽火台有相似之处噢!

此外,还有利用旗语、手语传递信息的。当然,如果吼叫的声音足够大、传递足够远的话,人吼能不能算一种呢?

当面交与

看看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邮驿接力传书

邮驿是国家出现后,专门为政府传送公文和传递军情而设置的国家通信机构。主要通过在交通干线上,每隔一段设置一个驿站,即负责传递公文、转运官方物资及供应来往官员食宿的机构,并备有马匹和驿夫。遇有紧急军情,采用接力方式传递信息。我国的驿站始于周代,称为传舍,以后历代有不同的名称,如邮亭、邮置等,后来统称为驿站。邮驿制度弥补了烽火台传讯虽快但信息不具体不明确之缺点,后与烽火台互为补充,配合使用。

个人长跑传书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人的长途跑步来完成。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戴宗素有“神行太保”之称,能日行八百里。国外亦有马拉松的故事。

借助动物

看看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被匈奴扣留,他英勇不屈,遂被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去。后汉昭帝再派使节到匈奴,得知苏武仍活着,便用计谎称汉昭帝打猎时,射到一只足上系有书信的大雁,信上说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匈奴单于听后大为吃惊,见无法抵赖,只好将苏武放回。

看看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信鸽传书

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历代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青鸟传书

这主要源于《山海经》中的记载。后又有西王母写信给汉武帝的故事,担任传递书信任务的也是青鸟。

看看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黄耳传书

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当时陆机在京城(洛阳)为官,因惦念家人,便半开玩笑地将写好的书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脖子上。然而神奇的是,黄耳只用了二十多天便于京城与家乡吴郡横山(今江苏昆山)间往返归来,而且还带回了家人的回信。

信猴传书

在非洲的尼日利亚,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但如果想让它带信回来,貌似不太可能啦!

依靠自然力量或工具物品

看看古代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如顺河漂书,弓箭射书,飞镖传书等。又如,利用孔明灯传递信息,有时还要取决于风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