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大名的两人,都被囚禁牧羊,后世位置却不尽相同

历史上有两个人,同为西汉臣子,时间跨度只差30年左右,又都被囚禁牧羊,然而在后世的传承的位置却不相尽同,这两个人就是张骞和苏武。

鼎鼎大名的两人,都被囚禁牧羊,后世位置却不尽相同

张骞,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的命令出使西域,想联合西域的国家共同抗击匈奴。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鼎鼎大名的两人,都被囚禁牧羊,后世位置却不尽相同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一转眼,十一年过去了,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终于等到一个机会,他们在一个黑夜里逃走了,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了富饶的西域各国。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

苏武,西汉大臣,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后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鼎鼎大名的两人,都被囚禁牧羊,后世位置却不尽相同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东方的哥伦布”。张骞到达中亚各国1100多年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双脚,才踏上中国的土地;在张骞出使西域1300多年之后,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才从巴罗斯港,扬帆启程。被张骞带到西方的中国丝绸,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西方的珍宝黄金,沿着这条闪烁着丝绸光芒的道路,涌进西汉都城长安。丝绸之路,一条由开拓者张骞走在最前面的万里通途,把古老中国和遥远的西方世界,连在了一起。

鼎鼎大名的两人,都被囚禁牧羊,后世位置却不尽相同

苏武,壮年出使,归汉时“须发尽白”。苏武的典型事迹,即所谓“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他是实践孔子提出的“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原则的典范(《汉书·苏武传》)。除了这些,可以说毫无建树,甚至有后人从史书的边边角角里扒出他在北海过得并不差,有羊群、娶妻生子。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到了后世传承度却不尽相同,前者只有历史教科书上见到,而后者成为千百年来讲究“忠”与“节”道德教育的榜样。

鼎鼎大名的两人,都被囚禁牧羊,后世位置却不尽相同

汉代以后的正史记录,“苏武”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张骞”。看来,在中国正统意识中,所谓“张骞立功异域”,是不如“苏武不失其节” 的;张骞和苏武在后世文化天平上位置的高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微妙的倾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