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濰坊市>高密市 注溝鎮

注溝鎮地處山東半島,濰河東畔,位於高密市西南部,南與諸城市接壤,西與安丘市為鄰。面積8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67公頃,轄45個行政村,35000口人。注溝鎮有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底蘊。

注溝鎮“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清代乾隆朝重臣、吏部尚書劉墉的故里。重點歷史遺蹟有劉墉墓、頃王冢、小妹冢、小冢、青冢、韓信壩、龍且墓、城陰城等。“濰沙落雁”為高密古八景之一。

頃王冢位於注溝鎮後方市村後,佔地約1000平方米。據考,頃王劉章系西漢武帝劉徹之曾孫。漢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封劉弘為高密王,食高密、平度等五縣。劉弘死後,子劉章封為侯,稱頃王。劉章死後,葬於此,今墓冢封土高35米,直徑125米。其妻墓為山陰冢,在頃王冢東側100米處,高15米,直徑120米;其子墓為小冢,高8米,直徑90米,兩墓至今仍保存完好。三冢呈東西方向排列,高高聳立,遙遙相望。

小妹冢系劉章胞妹之冢,位於注溝鎮劉戈莊村北200米處,佔地約500平方米,封土高25米,直徑120米。據民國《高密縣誌》載,“漢頃王劉章死,其妹前來探望,身卒,葬於此。”今冢上雜草叢生,槐林豐茂,遠遠望去,呈現空曠而虛幻之美。月明星稀之夜,微風過處,滿山槐葉“嘩嘩”作響,好象路人發出的聲聲嘆息。

濰河風景區。濰河古稱濰水,亦名淮河,源出莒縣箕屋山,自南向北流,由注溝鎮李家埠西南入境,為高密、諸城、安丘三市之界河。在注溝鎮境內長22公里,有老向陽河、新向陽河、紅繡河三條支流,匯水面積107.7平方公里。老向陽河,原名商羊河,水質純淨,味甘醇美,此水釀酒已有百年曆史。所釀造的“商羊特釀”“商羊神”系列酒,芳香濃郁,醇厚綿甜。商羊河源頭東郊,有“劉墉家泉”,俗稱“龍池子”。泉水自地下100米深處湧出,清澈透明,甘甜爽口。據說劉墉幼時常飲此泉,耳聰目明,才智過人。

“淮沙落雁”為高密古八景之一。一說為秋高氣爽之日,河水略退,夕陽晚照之時,一行行鳴雁落於平沙之上,或戲鬧,或靜立,或小憩,或梳理羽毛,千姿百態,儀象萬千。偶有行人驚起,一行行直衝長天。一說為濰河底床為堅硬的礫石,經年受水流沖蝕而成浸蝕石貌。塊塊岩石突兀聳起,高低不平,因勢象形,或似飛禽,或如走獸,形態各異。每當濰河斷流,河床裸露,站在濰河大橋上,極目遠眺,似群雁落於平沙之上。

韓信壩。濰水曾是楚漢相爭的古戰場,漢大將韓信曾在這裡大敗楚將龍且。水壩就築於南面濰水的主要支流百尺河,據傳韓信就是用“百尺河”百尺高的水位,淹了楚軍修築的九十九尺高的城陰城。韓信將兵後,一路長驅直入,兵下臨淄,又乘勝東進城陰城,完成了對齊王田廣殘部和援齊的20萬楚軍的包圍。韓信採納張良築壩蓄水,屯水百尺河,水漫城陰城的建議。是夜,大雨滂沱,河壩蓄水超過百尺後,韓信命將士開壩,大水像一條猛龍,直撲城陰城。頃刻間,城牆崩塌,城池變為澤國。楚師全軍覆沒。今城陰城現僅剩幾處殘垣斷壁和叢生的雜草。因韓信在此破龍且,故城又名“龍且城”。韓信壩今已蕩然無存,在其舊址上已修起了一座頗具規模的濰河大閘。

劉墉故里位於注溝鎮逄戈莊村。劉墉出生於清代官僚世家。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九年(1652年)進士,官至戶部員外郎。祖父劉綮,曾任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是乾隆朝股肱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劉墉少時讀書刻苦,長時間彎腰寫字,成了駝背,為官時被送綽號“劉羅鍋”。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他遇事敢為,不避權貴,政績卓著。卒後葬於白家莊北塋地。時傳劉墉墓中有奇珍異寶,“文革”動亂時,有盜墓者挖了劉墉墓,卻大失所望。隨葬品只是些腐爛的書、筆、墨和瓷玉小件。計有端硯1方、宋瓷硯水壺1個、玉蟬1個。玉牌1個,上刻有“日觀峰道人”5字。現劉墉墓為新修葺的圓拱形土冢,塋地西面有一條南北土嶺,似蛟龍盤臥,為風水寶地。在190多年的時間裡,劉氏曾出了35個舉人。逄戈莊劉氏有“海岱高門第,天下第一家”的美譽。


「鄉村記憶」濰坊市>高密市 注溝鎮


古濰水

「鄉村記憶」濰坊市>高密市 注溝鎮


韓信壩

「鄉村記憶」濰坊市>高密市 注溝鎮


劉墉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