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马谡为将,只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诸葛亮说事实没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虽名声上三国鼎立但实际上从赤壁一战可知,无论是有诸葛亮的蜀汉还是孙权当家的东吴,在经济,人口,人才等方面都统统被魏国碾压,赤壁一战后曹军虽然大败但只是兵员大减,在长江以北的地界上他依旧是霸王,孙权,刘备联军即使越过长江,也无法打败曹操集结的残兵。曹操仓皇回守,只是担心此次失利会造成他的后方人心惶惶,政权不稳。

拜马谡为将,只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诸葛亮说事实没那么简单

虽说这时是三国时期魏国最虚弱的时候,但孙权,刘备就此打过长江,一举推翻魏国也不现实。一来,此次联军也是仓皇之举,先前也并没把握能大胜曹军,追击战准备不足。二来,吴蜀联军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在尔虞我诈的三国,共患难可以,齐享福却是不行,同时指挥权也是一大问题。

拜马谡为将,只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诸葛亮说事实没那么简单

至此三国进入拉锯战时期,说白了就是拼每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蜀国是三国中最后才建立的政权,不说人马,就连荆州都是诸葛亮出谋划策连蒙带骗来的。地盘小自然无法产出大量的物资,没有物资就没有办法留住人才。这样一来导致蜀汉的名将就少于魏国,打仗本来就是调兵遣将,没有充足的人马何来调兵遣将一说。诸葛亮本来就非刘备的核心人马,充其量只是个谋士。

拜马谡为将,只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诸葛亮说事实没那么简单

刘备经过火烧连营一役后才把他归入核心,如此一来诸葛亮一派的人马就更少,马谡从小跟随孔明,诸葛亮当然信任他,况且出征前便给马谡定下的方案,甚至诸葛亮都不要求马谡能够打胜曹军,只要马谡能够拖住曹军,据城抵挡一下,诸葛亮北伐魏国胜利之后便能回来支援马谡,可是诸葛亮没想到的是马谡还太小,渴望正面的胜利,听到夸奖就骄傲自满起来。所以说诸葛亮为了培养磨砺马谡,建立起自己的亲信这才派马谡去守街亭刷经验,这是原因之一。

拜马谡为将,只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诸葛亮说事实没那么简单

其二,其实很少有人知道马谡有一个哥哥,名为马良。马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而且是年少有为,他跟马谡不一样他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有人就说为什么马良这么优秀为什么诸葛亮不派马良去守街亭?

拜马谡为将,只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诸葛亮说事实没那么简单

不是诸葛亮不想,而是马良早早就战死于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史称夷陵之战,是刘备亲自出征攻打东吴的战役。刘备带领了蜀汉最为精华的部队,其中就包括了张飞马良等人。可是这一仗却使得本来就将少的蜀汉更加人才凋零,因为此仗大败,张飞为首的众多将领不是战死其中就是投降做了俘虏。马良也不例外战死了,可是这个马良不一般。

拜马谡为将,只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诸葛亮说事实没那么简单

这么个不一般呢?诸葛亮曾因躲避战火来到荆州,而当时荆州的望族马氏就对诸葛亮十分礼遇,马良的才华也被诸葛亮看在眼里。在作为刘备的军师后,诸葛亮便大力推举马良做官,并朝着他的继承者方向培养,把他放在刘备身边多建些功业,立下威信和人脉。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可惜的是马良就这样死了,还没有发挥他应有的价值,所以诸葛亮就觉得十分愧疚,不过幸好马良还有个弟弟,诸葛亮便转改培养马谡,马谡本来也是非常聪慧,在跟军师行军打仗的时候,马谡就为军师出谋划策,帮了蜀汉打了不少胜仗,可是这只是作为谋士有作为,他并没有带过一次兵。诸葛亮便把他推向了将的位置,不得不说是他连害了马氏两位英杰阿。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是挥泪斩的马谡。

拜马谡为将,只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诸葛亮说事实没那么简单

正史之中,诸葛亮只是一名政客,而并是精于谋略的战术家。不过刘备死后,诸葛亮确实掌管了军政大权,是刘禅得以倚重的一位老臣。在当时,诸葛亮十分器重马氏家族。马超是王宫贵族出生,而诸葛亮又是一个传统观念比较重的人,非常希望能够恢复汉朝以往的统一,这自然对王宫贵族出生的马氏家族有所好感。另外,马谡本人理论层面观点颇高,诸葛亮常常与马谡之间交谈兵家大事,一些难点也都向马谡请教。可是错就错在马谡空有理论而无实践,殊不知战局变化莫测,应该根据境况的需要来有专门的部署。以此来看,拜马谡为将不错,只是诸葛亮不识人。先帝死亡之时,曾告诫诸葛亮不可重用马谡,可惜诸葛亮并未采纳。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诸葛亮并不具备帝王的那种慧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