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微服私訪爲何吃了瓜農的瓜還要殺害瓜農呢?

VLoOq_DEEDEE


清朝發展到乾隆一朝,達到巔峰,同時盛極轉衰,前中期乾隆表現還行,可就如同是井底之蛙,在中年之後,乾隆好大喜功,四處遊山玩水,大興土木,官吏也更加腐敗,整體素質大幅度下滑。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至今和珅的家產還是個謎,總之很多,那從哪兒來?還不是貪汙腐敗唄,甚至乾隆和他一塊竄通起來“拿錢”。到乾隆晚期,吏治敗壞問題猶如康熙晚期,是一個嚴重問題。

乾隆一生都在效仿康熙,但都是四不像,下江南也是如此,在他一生,六下江南,每一次無不奢靡,與其說是政治目的,還不如說他主要是為了玩樂。總結起來,下江南就是一個燒錢的項目。



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乾隆吃瓜,對話瓜農才更有意思。話說在乾隆某次下江南期間,到大揚州時,愛玩的乾隆再也耐不住內心的騷動,連忙帶著和珅微服私訪。

炎炎時節,酷暑難耐,很遠時,乾隆便瞧見一片瓜田,急不可耐走近,提議去田裡摘點瓜來解解口渴,緩緩疲憊。

瓜田主人也好客,聽聞來了客,連忙摘瓜來招待。瓜是切好了,瓜農順口說著:“吃瓜有個講究,不知道老爺您知道不?”



乾隆好奇了,吃瓜不就是拿著就吃嗎?還有什麼講究?一旁的和珅知道乾隆什麼意思,會意說:“你倒是說說,吃瓜有什麼講究?”

瓜農說:“瓜啊,是中間甜,依舊往兩邊遞減。可不同的人吃瓜不同,一般的人吃瓜往往從中間最甜部分開始吃,而類似你們這種人,則是從邊上。”

和珅立馬道:“先苦後甜嘛。”瓜農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乾隆接過和珅遞過的瓜,沒有在意,吃了起來,吃得很開心。等走了半路,乾隆漸漸回味過來,他怎麼知道我們是當官的,又怎麼會說這種話?



轉過頭,讓和珅帶人去把他捉來,好好審問,可和珅去時,人沒有見到,卻帶回來了一張紙條。乾隆看後,接連冒冷汗,終止“微服私訪”,返回京城。

紙上說:“你們找不到我,別找了,就算找到了,也會讓你們後悔”。


非常茴香豆


康熙架鍋,雍正燒飯,乾隆負責敞開肚子放開幹。

乾隆六下江南,雖然不知其是否真的尋找傳說中的漢人生母,還是意欲與“夏雨荷”再續前緣,又或是欲與“夏盈盈”暗通款曲……總之,乾隆的微服私訪總結了就是找個藉口來燒錢,關於清朝皇帝下江南的盛況在紅樓夢裡曾有提及:

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



乾隆為人好大喜功,在位時時常炫耀自己的“豐功偉績”,大興土木,六下江南就是一種變相的炫耀行為。

在一次“微服私訪”時,大堆人馬浩浩蕩蕩前進,彼時七月流火,火旗焰焰燒天紅。雖然坐的是大清國最豪華的馬車,但在豪華也因為沒有空調而炎熱難當,不多時,乾隆口渴了,巧的是正好遇到一片瓜田。

一群人大喜過望,遂停下隊伍,下田要買西瓜解渴。

看瓜的是一位老頭,頭上蓋著草帽,躺在簡陋的茅草屋中怡然自得。隨從們跟老頭說明了來意,老頭自是欣然答應。



乾隆拿到瓜後,不知哪根筋搭錯了非要自己切瓜,從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皇帝,連把刀都沒握過,怎麼知道切瓜?直接劈開?好像粗魯了些;一刀刺進瓜心?好像不符合自己的裝13氣質;那就從瓜皮開始切吧,切到紅瓤吃了就行。

乾隆就這麼吃了幾片瓜後,瓜農老頭實在做不到冷眼旁觀了,便道:“客官唉,老朽吃了一輩子的瓜,沒見過從外面開始吃瓜的,你這人不會吃瓜”,這就尷尬了,自己可是皇帝啊,文韜武略的皇帝,能在在這小事上輸給一個目不識丁的瓜農?不行,得找回面子。

乾隆便笑道:“老人家,您不懂,我從外面開始吃,剩下的每一口都是越來越甜的,這叫先苦後甜,跟做人一個道理”。老人家聽後不以為然:“你這話可笑,我們從裡面吃,吃的每一口都是剩下的最甜的,這樣的日子才過得有奔頭,你不知老百姓過的什麼日子”。乾隆一聽,好像是這麼回事,驚訝於瓜農的大智慧時便邀請瓜農進仕為官,不想瓜農過慣了閒雲野鶴的日子,未有高居廟堂之心,一口回絕了。

乾隆亦不勉強,笑笑坐車離去。



不想聖駕剛到路口轉個彎,乾隆一拍大腿,不對,此人不能為我所用,當除之以絕後患矣。遂命人去殺掉瓜農,誰曾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瓜田裡早已人走茶涼,只留下一塊紙條:“老朽此生只想寄情山水間,皇上為何要趕盡殺絕呢?”,乾隆聽聞後沉思一會,默默不語,瓜農因此談過一劫。

其實在小編看來,乾隆因此殺瓜農的說法有點扯,畢竟當時是大清而非春秋戰國、五代十國等局勢。瓜農即便不為乾隆所用,大抵也跑不過萬里邊疆去投靠別國,至於造反更不可能了,所以乾隆沒必要因此憂心。

至於真正的原因,小編臆測一來不過是乾隆的自尊心在作祟,在眾人面前被一老農搶白並佔了上風,這是他做皇帝一來沒遇見過的;二來老農說的老百姓的過得日子並非如乾隆想象中那麼完美,這是間接否認了乾隆的政績,是乾隆所忌諱的。而當時不殺是因為殺太快反而暴露自己的殺人動力,顯得自己心虛,所以故意走了一段,找個好的理由解決掉這個讓自己膈應的老頭。

所以,乾隆不僅在下江南燒錢過程中廢掉了輝發那拉繼後,邂逅了夏雨荷、夏盈盈等江南佳人,還會與一個老農暗自較量。


微影悼紅


乾隆要把瓜農殺,吃瓜群眾不吃瓜。話說乾隆七下江南,雖然不是為了吃瓜,但是也有機會接觸西瓜妹的。

說這次乾隆沒有見到西瓜妹,反而在瓜田見到了西瓜的主人,那是一位老瓜農,微服私訪的乾隆行至口乾舌燥,見到瓜田中的大西瓜後,再也拔不動腿,想買這老頭地裡的西瓜解解渴。

老頭也挺作難,我這西瓜是定點包銷的,早已經被本地一個富商大客戶包圓了。被人家知道,人家會不高興的,這有違商業誠信。

面對著乾隆手下拿出的真金白銀,老頭有點動心,詢問乾隆姓名,心裡說搞不好也是個達官顯貴,得罪不起。乾隆信口編造了一個名字“宏禮”,老頭一看這位客官挺坦誠,於是給了他們兩個西瓜。

果然名不虛傳,老頭家的西瓜味道確實地道,怪不得能賣出高價呢,乾隆爺拿勺子沉底溜邊,吃個不亦樂乎,老頭在旁邊看著,不樂意了,怎麼個意思,屬黃花魚的?為什麼不從中間部分吃起呢?

乾隆聽了老頭的疑問,給老頭端上了一碗心靈雞湯,他說:“吃瓜相當於做人,應該有先苦後甜的覺悟”。

老頭一臉不屑,反灌乾隆一碗毒雞湯:“你那不是覺悟,是自虐情結,哪兒有吃瓜不先吃中間的?”

從中間開吃,吃的每一口都是最好的,永遠擁有最美好的記憶。

乾隆震精了,這碗雞湯恰如醍醐灌頂,我怎麼沒有想到啊?人生原來並不總是先苦後甜,而是一甜再甜?

直到重新上路,乾隆爺還在思索著這個命題,後來,他終於想通了——這老頭是在忽悠他,想通這一點之後,他馬上命令侍衛回去追殺老頭,哪怕是稀裡糊塗的欺君之罪那也不行,必須得讓老頭死。

侍衛火速回到瓜地,緝拿老頭,老頭早就顛了,留下了一張紙條給乾隆,上面寫著:“我就是一個熟透的西瓜,你不殺我,我也活不了幾天就爛掉了,又何勞動手?”

西瓜美味,雞湯有毒。


歷來現實


乾隆,好大喜功,自號“十全老人”,一生有“十全武功”。

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為了炫耀自己豐功偉績,乾隆非常熱衷於微服私訪,巡視自己治下的土地,看到一片欣欣向榮的場景,乾隆心中別提有多開心了。雖然,這片欣欣向榮,也許只是刻意營造的!





話說某天,乾隆微服私訪,來到了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兒。此時正值夏天,酷熱難當,乾隆備的水早已喝完。

也是巧了,這裡恰好有一片西瓜地,有瓜農守在那裡。乾隆大喜過萬,帶著侍從飛奔了過去,向瓜農買瓜解渴。


瓜農告訴乾隆,這一片地裡的瓜都已經被一個商人預定了,不賣。乾隆的侍從好說歹說,瓜農總算是答應賣瓜給乾隆,並且讓乾隆自己去挑。

說來也是奇怪,乾隆挑的瓜不是沒有熟就是熟過頭,最後還是瓜農親自上陣給乾隆挑了一個熟的剛剛好的西瓜。

乾隆拿到瓜,立馬迫不及待的切開,拿起勺子就挖著吃了起來。瓜農看著乾隆吃瓜,卻看出問題來了:

別人都是從西瓜的中間開始吃起來,唯獨乾隆是從四周開始吃的。

瓜農感到很疑惑,便問乾隆為什麼要從四周開始吃。乾隆微微一笑,故作高深的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我從四周向裡面吃瓜,就會吃得越來越甜,而如果是從瓜心那個地方開始吃,那麼吃起來就會覺得一口沒有一口甜。


乾隆以為自己的這一番高論,肯定會讓這個鄉野村夫讚歎不已。卻沒有想到瓜農聽罷,哈哈大笑:

從瓜心那個地方開始吃的話,接下來吃的每一口都是當前最好吃的部位,這樣就非常享受;但是從四周開始吃的話,吃的每一口,都是當前最不好吃的,吃起來也就沒有那麼享受了。

乾隆聽罷,大為驚歎,沒想到一個種瓜的鄉下人,竟能有如此見地,看來也不是尋常之輩。於是乾隆向瓜農拋出了橄欖枝,邀請瓜農做自己孩子的老師(當然,乾隆並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瓜農卻以自己自由自在慣了,受不了富貴人家的約束為由,拒絕了乾隆的邀請。乾隆也沒有在意,繼續向前趕路。

在路上,乾隆一直在尋思瓜農說的話,越尋思越覺得不對勁。乾隆對侍衛說:

這個瓜農,絕對不是一般人。這樣的人不能為我所用,實在可惜。要是此人被他人所用,恐怕這個世道不得安寧!你們馬上回去,把這個瓜農除掉!

侍衛立馬返回那片瓜地,西瓜還在,瓜農卻已經不見蹤影,只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乃一過熟之瓜,閒雲野鶴,只想了此殘生

侍衛把紙條帶給乾隆,乾隆看罷,心裡惱火,卻也只能無可奈何!


小鎮月明


說是康乾盛世,其實到了乾隆這一代,完全就是在坐吃山空了。乾隆更是不顧國庫的空虛,大興土木。而最出名的就是他六下江南的故事,在路上也留下了很多的風流韻事。



這個故事是在他第三次下江南的路上,路上太過乾渴,而身上帶的水又都喝完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一時也沒有地方休息。

恰好前方不遠處有著一片瓜棚,乾隆差人前去詢問情況,買幾個西瓜過來解解渴。但是侍衛回來後,告訴乾隆這片西瓜地都被富商預定了。又是本著微服私訪的目的,侍衛也沒有動粗。

乾隆準備親自過來要幾個瓜吃,一來二去之下,這個老瓜農也就答應了下來。想著這些人也吃不了多少瓜,乾脆讓他們自己進去摘。



乾隆出來就是看看各地的風景,也體會一下民間的樂趣,找了把刀就要自己切瓜。但是之前都是別人送到嘴裡面,自己也不會切瓜。

就繞著西瓜把皮切下來,有的地方還是青一塊紅一塊。 旁邊的瓜農看不下去了,我種了一輩子的瓜,吃了一輩子瓜,給別人切了一輩子瓜。是第一次見人這樣吃瓜,為何你不從中間切開?

乾隆哈哈笑道“其實不是我不會切瓜,我這裡面有著大道理。我從外面吃,會越吃越甜。而從裡面吃,則會是越吃越淡”。

瓜農認為這是歪理“如果從裡面吃,吃的沒一口都是剩餘裡面最好的。而從外面吃,沒一口都是剩餘裡面最差的一口。”

其實也就是我們吃東西的習慣,乾隆是“先苦後甜”,瓜農是“先甜後苦”。乾隆感覺很有道理,於是停下來和老農談了許久,感覺自己也學到了很多。

於是亮出了身份,準備邀請他到皇宮裡面做老師。而老農一開始也是下了一跳,但是轉而拒絕了乾隆的好意,乾隆也很知趣,就帶著人走了。

但是在路上,越想越不對勁。這種人如果自己無法利用,那就不應該留下來。於是派遣侍衛回去把老農殺了,但是侍衛趕到的時候,那個老農早就不在了。

這種故事,其實還是當做寓言故事來聽吧。主要是裡面的原理,至於其真假其實不重要。


史之策


天氣酷暑,今天吃瓜群眾的福垊,給大家講講削瓜帝與種瓜農的故事。



江南好風景,西瓜“西施”明。乾隆總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不,大熱天,又下江南了。馬一路奔跑,他一路作詩。到了西湖,他和菲傭們轉了好幾圈。楞是沒有桃花運,楞是沒發現西湖版的夏雨荷!為啥?熱!都在家扇扇——練臂力呢!乾隆一拍腦袋——溜西湖不如吃西瓜!萬一有西瓜西施呢?




走到一片瓜田,乾隆本來想買最近的,因為太熱了,太渴了。但看到一風姿綽約的佳人背影,他突然感覺又飢了,捨近求遠,爺們當堅強,爺們當憐香惜玉不是。乾隆讓他的菲傭們隱身。就小跑到西瓜西施背後問:“敢問小姐姐,瓜錢幾何?”“乾隆通寶十文一斤”這聲音顢頇粗啞。乾隆定睛一看,哎呀,我去,天使身材,魔鬼臉蛋!西瓜西施原來是西瓜東施,還是老的。



乾隆沒零錢,也不想吃虧,就說:“老闆娘,來兩車。”東施見他掏出的是乾隆重寶的花錢,樂了:“花錢咋花?”尷尬的乾隆拿出二兩銀子。然後,拿著一把刀開始削皮。“哥,你這是削冬瓜還是削蘋果啊?”乾隆疑惑地說:“你找削啊!不削,難道還要就皮吃啊!”說著,沒幹過活兒又很渴的乾隆,從沒削乾淨的西瓜頭部啃著吃,還說真甜。“

從中間切開吃,不更好吃,更方便嗎?

乾隆在宮裡吃的都去皮的小塊瓜,感覺她說的特有理,但好面子就掩飾尷尬說:“我這是個性,削皮是先苦後甜,還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費。專家說了,西瓜皮有營養,比瓜瓤都高。”東施說“你削還累,手拿著削過的瓜,還不衛生。切開從中間吃,每口都是美好回憶 。人明明有時根本不用吃苦,你為什麼吃瓜非要吃苦——吃沒削淨的皮。營養高?我這就不缺西瓜皮。”



乾隆突然恍然大悟,她說的太有道理了。為什麼非要先苦後甜,這樣節約啊?本來可以很簡單、很衛生的,也不需要苦盡甘來的。乾隆對她說她是皇帝,要封她為官。她笑著說,我是賣瓜女農,那有個吃瓜群眾。他叫福垊,他說他是2018年過來的。看,還在傻笑吃。恁倆真有一比。乾隆讓僕從,拉了兩車瓜就走了。到半路,突然想到東施和福垊會說出去,咋辦?於是派人來瓜地追殺。



到瓜地一瓜上書:這瓜真沙,我們跑了,你才來殺,殺瓜吧,我的帝!削瓜吧,我的哥。我和福垊都回到2018了。後來,乾隆削瓜削就成了最牛的(削)刻瓜的藝術家。


福垊


看了上面的回答,一個詞語馬上顯現於頭腦“吃瓜的群眾”。各位真是。

乾隆是何人?大清之帝王:天子,皇上。三界之中人間之最,至高無上者,殺一個小小瓜農還要什麼理由嗎?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天下之民,莫非王臣。君要臣死不得不死,君要民亡不敢不亡。何況一個小小瓜農,豈用他親自超刀。這不是髒了他的手。降低了他的身份。一個小小的平民百姓,只要他一個小小肌肉抖動,不須眼神,更不要動嘴,自有千萬隨從爭先恐後去行動。假如還要他親自動手去殺一個瓜農,恐怕後果不是死一個瓜農那麼簡單。


試想,一個帝王親自去殺瓜農,他的身譽何在,愛民如子從何而來?這個鍋豈是他背?那些隨從下屬真的只是吃乾飯的?

所以說乾隆吃瓜殺瓜農此事不實。換句話:為了讓乾隆皇帝吃好瓜,瓜農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才是真理。


鄉村老農民


話說乾隆六下江南,頂著烈日,帶著一幫隨從一路奔跑追知了,在大中午時就跑到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兒,乾隆嗓子眼裡是乾的直冒煙,就問身邊的隨從要水喝,隨從往身上一摸,壞了,忘帶水了,正好前邊有一片綠不蔭的瓜地,隨從趕緊就回乾隆的話說,前邊地裡好像種著西瓜,要不摘來吃解解渴,乾隆一看,可不是嗎,於是甩開膀子就跑過去了,乾隆跑到地裡不由分說就摘了一顆大西瓜,正準備要吃,忽然飛來一土坷垃,正砸在了乾隆的腦門子上散開了,土粉土顆粒是撒了乾隆一脖領,乾隆剛要發怒,就聽的一聲,好你個偷瓜賊,乾隆手搭涼蓬仔細一瞧,原來是一老農,乾隆自認武功高強,還自稱十不全,就不想欺負一老農,在說自己吃人家的瓜也沒跟人家打招呼,覺得理不在自己這一邊,於是乎亮出了白花花的銀子,說,我不白吃你的瓜,我這裡有銀子,老農一瞧說,看在銀子的份上,還是算了,於是老農就從身上掏出一把刀來,這時正好被乾隆的隨從趕來看到,熬的一嗓子,大膽,刺客。老農於是拿著刀比劃著什麼刺客,刺客在哪裡?,乾隆指了指老農手中的刀,老農說,這是給你切瓜用的,乾隆接過刀就切上了,乾隆切瓜不是從中間切,而是削著瓜皮吃,乾隆一邊削瓜皮吃,還來了雅興,作上詩了,只聽乾隆吟到,一片倆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乾隆剛吟了三句詩,只聽的老農,噗的放了一個爆屁,一下把乾隆的思路給打斷了,這詩的最後一句怎麼也想不來,於是一個人就嘀咕上了,反覆的吟這三句,一片倆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云云....老農在旁邊聽的就煩了,在鞋邦子上磕了磕菸袋鍋,來了一句,吃到肚裡都不見。乾隆一聽哈哈大笑,老農說,你笑什麼?連西瓜皮都吃,不是吃到肚裡都不見嗎?乾隆說,老仗你不懂,我這是先苦後甜,在說吃了西瓜還有“子”了呀,老農說,我這是無子西瓜,吃西瓜皮還吃出理來了,就這個事乾隆在返回的途中是越想越氣,就萌生了殺老農的想法,於是當天就派了人去殺老瓜農,派去的人去了瓜地一看,瓜農已經是蹤跡不見,只留下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四個小字,只見一人拿出“放大鏡”仔細端詳,原來上邊寫著“歡迎關注”。


夏有涼風61


乾隆皇帝是我覺得在清朝皇帝當中最名不副實的,“康乾盛世”的定義歷來也被很多史學家鎖質疑,質疑點就在於乾隆是否像他自己吹噓的那樣文治武功、十全十美。在我看來,乾隆大有坐吃山空的嫌疑,一生耗費無數,下江南便是其鋪張浪費和炫耀的典型案例。

題主說說的“殺瓜農”事件史料並無明確記載,但是作為一種飯後談資,我們姑且瞭解一下也不是壞事。


事情發生在乾隆第三次下江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乾隆帶著是為微服私訪,走了很久之後,乾隆帶的水都喝完了,想找點水喝解渴。又走了一會兒,乾隆突然發現了一片瓜田,一個老人正在瓜田邊的樹下一邊乘涼一邊守瓜。

乾隆很高興,很想吃點新鮮的西瓜,便過去向老人買西瓜。老人見生意來了,便招呼乾隆自己去挑選西瓜。乾隆貴為皇帝,哪兒會挑西啊,他挑的半天挑的都是沒熟的瓜。乾隆便讓老人幫忙挑選,老人只掃了瓜田裡瓜一眼,便徑直走向一個瓜,把它摘了下來。老人把瓜切開一看,嘿,剛好熟透,瓜瓤不嫩不老,正是吃的好時候。

乾隆抄起一片西瓜便吃了起來。可是老人發現乾隆是從四周往中間吃,與別人不一樣,便問乾隆何故。乾隆眯了一下小眼睛,很嘚瑟地說:這裡面可是蘊藏著大道理啊。從四周往中間吃,不是越吃越甜嗎?

老人不服,反駁乾隆說:從中間往四周吃,這樣吃的都是剩下的瓜瓤裡最美味的,那麼吃瓜的人就很享受地把瓜吃完;如果從四周往裡面吃,吃瓜的人吃的都是剩下的瓜瓤裡最不美味的,就只會胡亂吃,沒有享受可言。

乾隆聽完覺得很有道理,覺得老人說的吃瓜辦法透露著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只有美好的開端才能做更好地完成一件事。乾隆當下便邀請老人去給自己的兒子們當老師,老人覺得自己沒讀過什麼書,當然是不幹。乾隆也只好作罷,吃完瓜賞了點銀子給老人便走了。

等乾隆走遠後突然腦中一個念頭浮現出來,人才如果不為我所用也就罷了,如果被作亂者所利用,豈不是更糟糕。於是便派侍衛回去殺了老人。等侍衛趕到的時候,老人早已不見蹤影,只看見一張寫著字的紙掛在樹下,侍衛便取了字條回去覆命。乾隆打開字條一看,是一首詩:

我乃一過熟之瓜,閒雲野鶴,只想了此殘生。

乾隆露出了微微笑容,便不再追究此事。

以上。


圍爐煮酒話春秋


乾隆絕對是一位自我營銷做的最棒的皇帝,明明好大喜功,貪圖享樂,完全是一位附庸風雅的俗人,卻成功的塑造出一位賢德明君、十全老人的形象,與康熙、雍正比肩,共稱康乾盛世。其實康熙創下的基業、雍正整肅的成果,在乾隆這一代已經開始走向衰敗了。

乾隆這一生最喜歡的兩件“雅事”,一個是為先賢的詩畫題字蓋印,另一個就是下江南。而題目中所說的瓜農事件,就是乾隆遊歷江南時發生的故事。

話說一日,乾隆一行人走到了江南某偏僻村落時,乾隆覺得有些口渴,可隨身攜帶的水也喝的差不多了。遠遠望去前方有一片瓜地,乾隆便差侍衛前去買幾個瓜來解渴。片刻後侍衛空手而歸,回稟乾隆說那片瓜地的西瓜都被富商包下了,瓜農不賣給他西瓜,因為是微服出訪無法表明身份,未免節外生枝便沒有動武。

乾隆聽後親自前往去買西瓜,他苦口婆心的和瓜農講述他們長途跋涉實在口渴,願意出幾倍的高價買他的西瓜,姑且賣他們幾個西瓜吧!

瓜農若有所思的看著眼前的賣瓜男子,說只要你告訴我你的名字,家住在哪裡,我便賣瓜給你。乾隆又不能說自己是愛新覺羅·弘曆,只說自己是京城來的客商,叫洪四,人稱洪四爺。瓜農點點頭說你去挑瓜吧。

乾隆西瓜吃過不少,挑瓜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轉來轉去最後挑了兩個順眼的,瓜農看後笑著說:“你這兩瓜,一個熟過了頭,一個還是瓜蛋子,看來客官不常做這種事啊!”乾隆被看穿也不再遮掩,請老者為自己選一個瓜。

瓜農將選好的西瓜切開,肉紅有紗,一看就是上等瓜,乾隆便吃起瓜來。瓜農看見乾隆吃瓜先挖四周,再吃瓜心,問他為何這麼吃瓜。乾隆故作高深的說:“我從外邊朝中間吃,吃的每個下一口都會更甜;而從中間想邊緣吃,則會越吃越淡。”

本以為會引來稱讚,卻沒想到瓜農不以為然的說:“從中間開始吃瓜,吃的每一口都是餘下中最好的,吃的時候也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口;反之,吃的每一口都是剩餘中最差的,我們都會迫切的嚮往下一口,整個過程就失去享受的意義了。”乾隆聽後覺得這個老人很有思想,當下邀請他去給自己的兒子當老師,被老人婉拒了。

乾隆繼續趕了一段路,路上越想越不是滋味,對身邊人說這個瓜農如此不同凡響,若是不能為我所用,他日若是與我為敵豈不是大患,遂命人前去殺了那個瓜農。等到侍衛趕回瓜地時,哪還有瓜農的影子,唯留一張字條:“我是一個熟透了的瓜,不想再參與世俗紛爭了。”

在我看來不過是普通的吃瓜心得,乾隆都能悟出來這麼多,不得不慨嘆帝王哲學的深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