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店門口排隊的總是喜茶?不僅僅因爲老闆是90後!

導讀:

在眾多的茶飲品牌中,喜茶無疑是近幾年最大的黑馬。喜茶的出現,代表了一大批排隊級現象的餐廳。很多餐廳會以喜茶作為標榜,來形容自己門店的火爆。

那麼問題來了,喜茶是靠什麼收穫了眾多粉絲和客流的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喜茶的創始人是一位90後?我想,遠遠不止這些。

而今國內消費市場疲軟,各大餐飲品牌的營業額增速都不如以前,甚至有些品牌已經出現了下滑的趨勢,在這個因市場環境而導致的消費下滑場景下,過多的關注消費降級並不能為我們帶來更好的營業額。所以像喜茶那樣的逆勢堅挺才更值得研究。

為啥店門口排隊的總是喜茶?不僅僅因為老闆是90後!


為啥店門口排隊的總是喜茶?不僅僅因為老闆是90後!

喜茶每進駐一個城市排隊盛況依舊,最近更將門店開在了上海的迪士尼小鎮上,可謂風光。那麼,使得喜茶如此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

一個故事的啟示

如何讓用戶喝出戀愛的感覺。這是喜茶創始人創立喜茶的靈感來源,事實上,這是源於一個故事,大概五六年前,喜茶創始人剛做茶飲頭一年,一直努力試圖調出完美的味道,今天喝感覺奶味重了,於是調淡一點,明天給另一個人喝又覺得太淡了,又改濃一點,來回折騰,卻始終找不到芝士、奶蓋與茶的黃金比例。直到有天睡前,翻到微博一條評論,一個女孩說喜茶挺好喝的,男朋友回覆她覺得一般,因為沒有戀愛的感覺。

為啥店門口排隊的總是喜茶?不僅僅因為老闆是90後!

就是這個戀愛的感覺是什麼使得喜茶創始人反覆琢磨。他反思,自己是不是掉進了味道的坑裡?我們缺的正是那種驚喜感和爆發感,喝起來不太甜,也不太膩,中規中矩,結果呢,顧客就是不再回頭。今天濃點,明天淡點,最終結果只能是平庸,要讓消費者有驚喜感,還要在另一個方向使力--口感。

喜茶的口感之道

世界上每個人對味道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比如上海人愛吃甜,貴州人愛吃酸,但對口感這種東西,人們的認知是相近的,一件餐品吃起來口感如何,哈根達斯冰激凌入口即溶,這是一種口感。麥當勞麥辣雞翅外脆裡嫩,這也是一種口感。如果從口感的角度來思考,無疑是一個突破口。

為啥店門口排隊的總是喜茶?不僅僅因為老闆是90後!

怎麼優化口感?三方面,好材料、好配方、好工藝。比如喜茶其中一款茶飲芝芝桃桃,用了三種桃子,分別來自浙江、四川、山東,有的桃子用來做果肉,增加咬感;有的桃子用來榨汁;有的桃子用來出顏色,肉質更粉,更符合少女心。

為啥店門口排隊的總是喜茶?不僅僅因為老闆是90後!

又比如說喜茶招牌之一的金鳳茶王,因為女孩子喜歡比較清新的茶,不喜歡太濃郁的,所以幾種清新的茶葉拼配後,特別添加了一道烘焙工藝,在保證茶味夠足情況下,苦澀的口感越少越好,增加它的焙火味,更香、更高揚成為這款茶的味覺記憶點。


為啥店門口排隊的總是喜茶?不僅僅因為老闆是90後!

除了味道和口感,對於一杯茶飲來講,香氣也是十分重要的東西。比如西柚、檸檬等柑橘類水果,沒什麼口感可言,但香氣很濃,不僅有聞到的前香,還有潤過喉嚨後噴出來的後香。

為啥店門口排隊的總是喜茶?不僅僅因為老闆是90後!


如何讓自己的產品給用戶留下極致的難忘體驗?口味、香氣、口感就是答案。

具象化的品牌Logo

喜茶創始人認為,品牌就是--皮膚與靈魂的碰撞,皮膚指一家企業的外在門面,從裝飾裝潢到具象的產品呈現。靈魂就是指的一家企業的文化內涵。喜茶創始人認為喜茶要做茶文化,並不是要把我們的店裝修成一個茶館,不要用大紅燈籠、唐裝等等皮膚,要用現代化的表現方式呈現。

為啥店門口排隊的總是喜茶?不僅僅因為老闆是90後!

喜茶創始人希望牌名寓意要美好,很有內涵,但不要太容易被定義。所以用了“喜”這個字,寓意很美好,又可以有自己的聯想,這有利於品牌以後的延伸和重新詮釋。

為啥店門口排隊的總是喜茶?不僅僅因為老闆是90後!

喜茶的logo是一張側臉:一人手握一杯喜茶,飲品將要送到嘴邊時,閤眼,神情陶醉。喜茶LOGO創意的靈感來自於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硬幣。都是一個人頭的側臉。無疑,這樣簡單又具象化的圖案,很容易就讓人記住。而且獨具特點,不像大多數品牌一般,賣茶就用茶做Logo很單調,很平庸,毫無特點。

為啥店門口排隊的總是喜茶?不僅僅因為老闆是90後!

成長中的本土品牌

喜茶的成功向我們展示了優秀的本土品牌是如何產生的,這也預示了中國優秀本土消費品牌慢慢茁壯成長的時代到來。在過去的許多年裡,那時人們總是認為外國的東西總是比國內好的,而喜茶等一批國內品牌的崛起,說明這樣的心理預期在悄悄改變。未來,將發展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