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翁解读风水经典系列-《青囊经》(九)

以下是语音的文字实录:

我们继续来解读《青囊经》。上一讲,我为大家解释了“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四句话的涵义,意思是天地间的各种事物都已顺天道,各安其位,山脉与河流水泽形成了一个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循环系统;雷与风相伴出现,相互接近交杂;水和火二者不会互相争抢、互相压制。

今天呢,我们就继续来解读接下来的“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六句话。

关于这六句话的解释,现在也是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用《河图》《洛书》中的理论去做解读,或者反过来,认为黄石公是在解释《洛书》中的一种局法。这两种说法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并不严谨,因为首先,按照古人的习惯,黄石公如果在此对《洛书》做注解,一定会写明其所释内容的出处,就如《青囊经》开篇的“经曰”二字一样,但此处黄石公并未提及《洛书》,也未引述《洛书》中的内容。其次,黄石公并未作“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这种《洛书》中的立体次序的论述,而是作“背一面九,三七居旁”的平面论述。最后,这六句话上下文中的内容皆是论述天道、自然运行之象,在此处突然出现对上古图书的诠释性内容明显不合逻辑。

当然,用《青囊经》中这六句话所叙述的理论方法是可以对《河图》中的某些局法作出解释的,但我们不能说黄石公《青囊经》中的这六句话就是为解释《洛书》而做。

那么黄石公的这六句话到底是在说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这六句话实际上是对八卦的一种局法的描述,或者简单地说就是对八卦的排布的描述。

明代的蒋大鸿在其《地理辩证》中对《青囊经》中的此句做了非常详细的注释:“故中五者,八卦托体储精,成形显用之所也,故河图洛书,同此中五以立极也,河图虽有四象,而先天阳升阴降,上下初分,未可谓之四方,自中五立极,而后四极划然,各正其方矣,有四方之正位,而四维介于其间,于是八方立焉,统中五皇极而为九,分而布之,一起正北,二居西南,三居正东,四居东南,五复居中,六居西北,七居正西,八居东北,九居正南,谓之九畴,此虽出于洛书,而实与河图之数符合,天地之理,自然发现,无不同也。”

这段话应该很好理解,实际上就是解释了“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这六句话中数字与方位的对应关系,也就是一在北方,二在西南,三在正东,四在东南,五在中极,六在西北,七在正西,八在东北,九在正南。

而这其中的数字实际上是与八卦的卦象所对应,“背一面九”指的是,坐坎向离,从离动上爻成震三,震动中爻成兑七,兑动下爻成坎一,坎动中爻成坤二,坤动上爻成艮八,艮动中爻为巽四,巽动下爻为乾六,乾动中爻为离九。

“二八四六”指的是以坤为坐向,动上爻成艮八,艮动中爻为巽四,巽动下爻为乾六,乾动中爻为离九,离动上爻为震三,震动中爻为兑七,兑动下爻为坎一,坎动中爻为坤二。

这种数字与八卦相对应的方法叫做“翻卦法”,据说就是《青囊经》的作者黄石公所发明的,实际上,《青囊经》中在这个地方描述奇偶数字、阴阳八卦与方位的对应关系,也是在与上下文相呼应,描述阴阳、奇偶、八卦按照自然天道各安其位的情况。

而这种情况就叫做“纵横纪纲”。纵横即阴阳,纪为纪律,纲为纲要。意思是阴阳不乱各安其位。

好,最后我再为大家简单地总结一下,《青囊经》中“中五立极,临制四方,背一面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纵横纪纲”六句话的意思是:五居中位,为极点,四方皆以此为据,一也就是坎在北方,二也就是坤在西南,三也就是震在正东,四也就是巽在东南,六也就是乾在西北,七也就是兑在正西,八也就是艮在东北,九也就是离在正南,阴阳各卦各安其位。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为继续大家解释“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始刚,阴德宏济,阳德顺昌”的含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