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排演微電影讓這些留守兒童成了「小明星」

點擊上方“內丘發佈”即可關注哦

新华社:排演微电影让这些留守儿童成了“小明星”
新华社:排演微电影让这些留守儿童成了“小明星”

新華社石家莊9月15日電(記者楊知潤、徐步雲)“遊戲卡能幹啥?啥是遊戲卡?”這是北嶺中心小學拍攝的微電影《愛之鏈》裡,一位留守兒童的奶奶說的話。

影片中,當時還是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北嶺中心小學學生的張桐川扮演了一個性格孤僻的留守兒童: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不敢吭聲,沉迷遊戲,偷錢買遊戲卡,被老師批評後離家出走……

據介紹,這部電影根據學校裡留守兒童的真實故事改編。張桐川告訴記者,那次難忘的拍攝經歷,堅定了他長大後回來建設家鄉的決心。“希望爸爸媽媽們以後不用再外出打工,同學們都能享受到父母的關愛。”

新华社:排演微电影让这些留守儿童成了“小明星”

河北省內丘縣北嶺中心小學微電影工作室一隅。

微電影讓孩子重拾信心

下課鈴聲一響,五年級的郭禕坤就成了班裡的焦點,同學們圍著她說說笑笑。她也是《愛之鏈》的主演之一,飾演張桐川的妹妹。以前內向、不愛說話的她,如今成了班裡的“小明星”。

“剛開始當小演員時總怕自己拍不好,越緊張越出錯,老師們就不斷鼓勵我。這個微電影上映後,很多同學都願意和我交朋友,我發現自己原來很優秀。”郭禕坤說。

“小禕坤以前也是留守兒童,如今通過參與拍攝學校的微電影變得自信起來,成了學校最受歡迎的學生之一。”北嶺中心小學校長喬彥林告訴記者,學校裡有將近80%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

北嶺中心小學地處內丘縣西北丘陵地區,這裡土壤貧瘠,產業結構單一,很多農民靠外出打工養家,家中只有老人照顧孩子。對孩子,在作業上幫不上忙,在生活上無所管束,目前這些情況已經成為現在很多留守兒童家庭面臨的主要問題。

喬彥林告訴記者,學校裡的留守兒童有一些是“問題學生”。他們往往成績差、性格膽小、上課不敢發言;自尊心強,對同學之間正常玩鬧會非常惱怒。如何讓孩子們變得自信開朗,成了他的心頭事。

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學校老師趙中奇突發奇想:能不能把微電影這個“潮玩意”帶到學校裡來?從第一部影片《萌動的未來》開始,孩子們都被這一新奇事兒吸引,紛紛報名參加微電影拍攝興趣班。

現在學校已經拍攝了6部關於學生生活的微電影。“學生的故事就是劇本,老師就是導演,學生就是演員。”趙中奇說。

“主角光環”變成榜樣力量

高學品也曾是微電影的小主角。如今初二的她回憶起這段拍攝經歷,還是會忍不住落淚。

在外打工的父親因一次意外失去右臂,隨後母親也離開了她。家庭變故讓她的成績一落千丈,父親對她也愈加嚴厲。學校的老師注意到她的變化,決定把她的故事拍出來,她和父親都參與到了拍攝之中。

拍攝完成的微電影《愛,不落葉》不僅讓小學品得到了同學們的同情和關心,還成了大家學習的榜樣。“影片反映了學品心理逐漸改變的艱難歷程,身邊的同學最大的收穫是激勵:家庭貧困的學品可以做到學習成績全班第一,更何況是自己呢?”趙中奇說。

《愛,不落葉》通過網絡播出後,小學品的家庭還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很多人都趕到她家中慰問,還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愛心人士至今仍每月資助她繼續上學讀書。

“這次微電影拍攝讓我感受到了真情的可貴,懂得了感恩,學會了堅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讓我的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高學品對記者說。

“參與拍攝的孩子在生活中也彷彿變成了電影裡面那個陽光向上的主角。” 北嶺學區負責人崔曉輝高興地說,“沒想到孩子們能有這麼大變化。”

“未來我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的,不過我相信肯定是像‘彩虹’一樣美麗。”學品笑著說。

興趣班成第二課堂

微電影興趣班只是北嶺中心小學眾多課外班之一。愛心小屋、愛心社、古箏班、篆刻班、廣播站等18個社團,都是孩子們校園生活的一部分。

據喬彥林介紹,愛心小屋成了學校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學校會定期邀請學生到愛心小屋做客,和他們談心,進行心理疏導。小屋裡還準備了一臺專門用於和父母視頻的電腦,凡是想父母的學生都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和在外打工的父母進行視頻通話。

崔曉輝說,有的孩子有話不願意和老師說,就讓他們和爸爸媽媽說,學校會提前與父母預約時間。“父母和孩子多聯繫、多溝通,既能讓家長關注孩子的成長,也能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不易。”

“學校的古箏、篆刻、廣播站等興趣班都是讓孩子們展現自我、樹立信心的平臺。我們的愛心社還為孩子們提供了奉獻愛心的機會,在‘菜園’和‘香油坊’,孩子們通過自己種菜、製作香油獲得獎勵,並用賺來的錢買生活與學習用品,贈送給家庭困難的學生,找到自己的價值。”喬彥林說。

“留守兒童雖然親情缺位了,但是關愛不能缺位。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們尤其是留守兒童,覺得自己和別人沒有什麼不一樣。”崔曉輝說,這學期學校還將以留守兒童韓安娜為原型,再拍攝一部勵志微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