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爲「帝王駕馭術」的《資治通鑑》一書,名稱的來歷嗎?

被稱為“帝王駕馭術”的《資治通鑑》一書,名稱的來歷嗎?

《資治通鑑》(常簡作《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被稱為“帝王駕馭術”的《資治通鑑》一書,名稱的來歷嗎?

一、《資治通鑑》書名由來?

趙頊(xu)(宋神宗)認為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鑑》,“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並寫了序。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被稱為“帝王駕馭術”的《資治通鑑》一書,名稱的來歷嗎?

書名的意思是:“鑑於往事,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鑑》。資:幫助 治:治理 通:表示不唯獨是一朝一代的 鑑:鏡子,引申為可以借鑑的東西。

正是由於宋神宗趙頊寫的序,還拯救了這本奇書.司馬光死後,一些政敵就打算毀掉這本書,後來陳瓘在太學出題引用了神宗寫的序文,《資治通鑑》才免於被毀。

被稱為“帝王駕馭術”的《資治通鑑》一書,名稱的來歷嗎?

三、司馬光為《資治通鑑》耗盡了畢生的精力。

《資治通鑑》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記載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歷經19年編輯完成。

司馬光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司馬光為此書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

被稱為“帝王駕馭術”的《資治通鑑》一書,名稱的來歷嗎?

司馬光去世,東京震動,商人為之休市,市民為之落淚,萬人空巷前往送葬。

史書記載,司馬光早就備好了一口薄棺,入殮時遺體上僅蓋一條舊被,隨葬的是一篇倡導節儉的《布衾銘》。前來弔唁的太皇太后、皇帝和大臣,看到司馬光府中蕭然,滿屋圖書,床上僅鋪一領舊竹蓆,都慨嘆不已。朝廷送來兩千兩喪葬銀,司馬光的兒子司馬康遵父遺命全部退回。

被稱為“帝王駕馭術”的《資治通鑑》一書,名稱的來歷嗎?

司馬光死後一個月,《資治通鑑》終於付梓。

四、《資治通鑑》的深遠影響

被稱為“帝王駕馭術”的《資治通鑑》一書,名稱的來歷嗎?

《資治通鑑》對我國史學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該書被譽為“帝王教科書”,康熙皇帝曾留下107條批註;毛澤東稱讚其“敘事有法,歷代興衰治亂本末畢具”,行軍打仗時也要帶上此書,一生讀了17遍。司馬光因此和司馬遷一起被譽為“史家兩司馬”。

被稱為“帝王駕馭術”的《資治通鑑》一書,名稱的來歷嗎?

雖然《資治通鑑》沒有一個字講宋代,但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姜鵬認為,《資治通鑑》每一個字都在講宋代。它對歷史的解讀、對興衰成敗的總結,都是指向宋代的現實問題,有著宋代的影子,其實,何止又是一個宋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