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了解傅斯年,他在民国时期是什么地位?他为什么没有留在大陆?

行者无疆ZZ


教授傅斯年:是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时代青年

有人说:人生一世,风骨为重,风骨源于骨气,骨气出自骨头,一个被抽掉了骨头的知识分子,焉来风骨?没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组合的国度,永远是脆弱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就是风骨。 民国时代的大学教授傅斯年便是这样一位坚持独立和自由精神,不畏权势,敢讲真话的人。“虽千万人,吾往矣。”胡适说傅斯年“无沦在什么地方,总是一个力量。”

才华横溢 人格独立 精神自由

傅斯年(1896年~1950年),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学术领导人。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对学术界影响深远。 傅斯年才华横溢,桀骜不驯,一生不入任何党,拒不做官。国民党许多文武官员在面见蒋介石时,都是毕恭毕敬站着说话,而傅斯年敢翘着二郎腿,叼着烟斗跟蒋介石讲话。

受蒋介石包容欣赏 参政而不从政

蒋介石对傅斯年的恃才自傲,也不放在心上。相反,因为傅斯年崇高的学术地位,深厚的爱国热情,以及旗帜鲜明的反俄色彩,让蒋介石对他欣赏有加,十分包容,一心想把他拉入政府。但傅斯年坚持自己的宗旨“参政而不从政”。

1946年初,蒋介石要补充一个国府委员,直接点名要傅斯年。陈布雷了解傅斯年的志向与秉性,担心傅斯年不会答应。蒋介石求才心切,要求大家力劝。任凭说客说破了天,傅斯年依旧坚决不肯加入政府。 蒋介石见傅斯年如此坚决,便转而想动员胡适进入政府做官,希望傅斯年能以师生之谊说服胡适,结果傅斯年也同样反对。他在给胡适的信中说:一旦加入政府,就没有了说话的自由,也就失去了说话的分量。

信任蒋委员长 但弹劾孔、宋

傅斯年为人性格耿直,嫉恶如仇,而且文章见解深入,眼光锐利独到,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踏入政坛,成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仍不改其志,甚至弹劾行政院长孔祥熙。 蒋介石为平息此事,特意请他吃饭,并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用的人。”傅斯年回答:“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在傅斯年的穷追猛打之下,蒋介石不得不下令免去孔祥熙的职务,改由宋子文出任行政院长。

1947年,傅斯年又炮轰时任行政院长宋子文,将宋子文也轰下台,故被时人称为“傅大炮。”

军警镇压 出面保护学生

1945年12月间,西南联大学生因反内战活动,与云南昆明军警发生流血冲突。时任北大代理校长的傅斯年赶过去,见到云南省警备司令关麟征,劈头便说: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

访问延安

1945年,傅斯年、黄炎培、章伯钧一行六人,乘专机到达延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毛泽东单独拿出一个晚上与傅斯年进行交谈。

与同行的学者不同,傅斯年对延安有着极为独特的观感和洞见。

傅斯年与毛泽东漫步到礼堂,看到密密麻麻、各地献给毛泽东的锦旗时,他说了一句:“堂哉皇哉!”

反对台湾反蒋倒蒋

傅斯年到台湾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后,对台湾的反蒋倒蒋活动一直深恶痛绝,对学生发现有真凭实据亦不宽容,每有发现均严惩不贷,其态度与他处理西南联大学潮时并无二致。

但他同时也认为,如没有真凭实据,当局不能肆意进入校园在师生中搜查,更坚决反对随意指责他人。

猝然去世 蒋介石亲临致祭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参加省参议会第五次会议,突然倒在了议会厅。蒋介石闻讯后,立即派行政院长陈诚前去指挥抢救,动员台湾所有名医,不惜任何代价抢救傅斯年。他本人则守候在电话旁,焦急等待陈诚每半小时的汇报。傅斯年因脑溢血去世,享年仅54岁。

傅斯年逝世后,蒋介石亲临追悼会致祭,参加追悼会者5000余人,哀荣至极。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亲写挽联:“是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时代青年。”


一往文学


“归骨于田横之岛,天下英雄属一流;浮海说三千弟子,人间再无傅孟真!”

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古典文学专家。1909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1916年升入北大。五四运动爆发,他因受民主科学新思潮影响,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担任游行总指挥,成为时代弄潮儿和风云人物。先到英德留学, 1926年回国后,任教于中山大学。从1928年开始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抗战爆发后,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曾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赴台,任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冬,因病在台湾去世。

岳南在《南渡北归》一书中说:“1949年1月20日,傅斯年正式就任台湾大学校长。时台大中文系教授黄得时仰慕傅的声名,请其写几个字作为留念。尚以齐鲁之士自居和自豪的傅斯年,挥毫写下了“归骨于田横之岛”短幅相赠。众人见之,顿生凄怆之感……”

傅斯年是胡适的得意弟子,胡适人称“民国孔夫子”,因此人们顺势给傅斯年戴了一顶“民国孟夫子”的高帽。然而,这顶高帽并非浮夸和吹捧。就学问而言,傅斯年单以开创“史料学派”一个贡献,就足以留名后世;单以“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就足以石破天惊,堪称史学大家。而且,傅斯年又是最杰出的学术组织家,海峡两岸顶尖的学术机构,从中央研究院到台湾大学的创建,傅斯年居功至伟。

胡适说:“他(傅斯年)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有人评价傅斯年,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伟大知识分子中的一个典范。”

在去台湾前后,傅斯年牵头组织了“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亲自派的飞机,冒着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登机。按照计划,以下几类人在抢救之列:一是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人;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限令离开的高级知识分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

随后,按照计划,一份名单经由傅斯年拟定出炉,他们分别是:胡适、张伯苓、陈寅恪、毛子水、钱思亮、英千里、张佛泉、梅贻琦、李书华、袁同礼、杨武之、汤用彤、陈垣等一大批当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做出杰出成就的学人。

傅斯年动员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去台一度传为佳话。傅斯年与陈寅恪多年同事,交情甚厚,当时,傅斯年已经到达台湾,他多次致电陈寅恪,请他赴台,承诺只要陈寅恪答应,立刻派专机来接,故五六十年代一直有“国民党派专机要接陈寅恪去台湾,陈寅恪坚决不去”的说法,连曾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在会议上也有此一说。此事,亦可见傅斯年对待学术、对待人才的执著与渴求。


帝国的脸谱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字孟真,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和教育家,是胡适的学生,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学术原则影响深远。



傅斯年1916年升入北京大学文科、本科国文门,1918年开始受民主与科学思潮的影响,参与学生运动,逐步成为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五四运动爆发时成为游行总指挥,因反对学生运动中的暴力倾向,不久后退出学运复归书斋。之后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远赴欧洲留学,先后在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研究院、柏林大学研究院学习,1926年回国从事教育工作。



傅斯年是民国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他的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一生信奉自由主义,既反对蒋介石政府,也不赞同中国布尔什维克化,有人评价他是“乱世一书生”,倒也十分中肯。从他一生的行事风格而言,应该说他是一位保留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作为的文人,纯真热情而又理想化,这种色彩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有点格格不入。


龙支子


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作为被称为“民国孔夫子”的胡适的得意弟子,傅斯年堪称“民国孟夫子”,和乃师、顾颉刚一同并成为北平城“三大老板”。

傅斯年学政兼通,以史学所为根据地,与北大历史学系联成一气,提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开创中国史学的盛世,被誉为“学术帅才”。

另一方面,他又是五四运动早起的总指挥,组织能力极强,是蒋介石的“诤臣”,直言不讳,先后扳倒了孔祥熙和宋子文,又称“傅大炮”,具有很强的民族责任感。

傅斯年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延安窑洞,他曾对毛泽东说:“我只是陈胜、吴广,你才是项羽、刘邦”,却不愿意与共产党合作。他是杰出的学术事业领导者,但又被批判为“学阀作风”。他先后创办史语所和台湾大学,时称“归骨于田横之岛,天下英雄属一流;浮海说三千弟子,人间再无傅孟真”。


青年史学家


在台湾迎接美国贵宾的候机室,陈诚与百官诸将都站着只有蒋介石与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对坐!傅斯年首先是个博学学者爱国的文人不屈附于权贵的教育家!只有自尊自律的修养,没有倪衡式的狂放杨修式傲物。现在有人热衷说刘文典踢蒋介石,鲁迅薪水高在京轻松买四合院!可你可能不知道傅斯年去世前忍着寒流等着穿夫人织的毛裤呢,但是手头紧没钱买毛裤,他的大舅哥是蒋经国的亲家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


一叶小舟风雨渡


不敢留在大陆,追随蒋介石的人,绝大多数不是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象汉奸文人胡适,资本家的泛走狗梁实秋之类。傅是好人,例外了!


安平144796971


傅斯年,最了解中国历史,并且实际应用的唯一人也,作为领导,把中央研究院考古所,几乎全部带走,无一人遭到不幸,反观留下的各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